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會飛的坎土曼(漠風)

會飛的坎土曼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會飛的坎土曼》中國當代作家漠風寫的散文詩。

目錄

作品欣賞

會飛的坎土曼

我在農村干過農活,卻沒有使用過坎土曼,坎土曼似鋤頭,似䦆頭,一坎土曼下去,能挖地,能鏟土,能打埂,能開渠,他在維吾爾族農民手中玩得像飛一樣,我只能說,這是一種會飛的農具,它是維吾爾族農民的智慧,更是一種傳奇。

村委會院子裡有着兩塊菜地空着,它時時能勾起我們種菜的願望,如果這兩塊地都種上菜,不但能解決工作組吃菜問題,也能體會一下農村真正田園般的生活。每天面對着菜地,真有一種接觸土地的氣息,工作組長說:「你們放心,我聯繫菜苗,一定滿足大家的願望。」很快組長把菜苗聯繫好,過了一個星期,菜苗送來了,大家異常興奮。春天裡,村委會大院暖洋洋的,樹木開始發芽,蟈蟈已經從土裡鑽了出來。一天早飯過後,工作組的成員紛紛拿出鐵杴和坎土曼,準備把地好好地翻一遍,於是下到地里,翻的翻,挖的挖,特別是從來沒有使用過坎土曼的我,不到兩三分鐘已經氣喘吁吁。那坎土曼用起來確實很來勁,但是,對於我來說,卻是用盡了渾身解數。這並不是我們使用不當,而是不得要領。

其實我們剛剛在地里幹了一會兒,一些村民和民兵就來了,村委會協警卡米力是一位20多歲的維吾爾族巴郎子,乾脆把我的坎土曼奪了過去,只見他手起鋤飛,不到幾分鐘就挖出了一大片,卻不見有半點汗流出。再看其他村民,也都從工作組成員手中奪過了工具,一陣翻挖紛飛,一塊菜地很快就成了熟地。接下來要打地埂,這時鐵杴已無多少用場,只剩下農民們手裡的坎土曼,刨、挖、鏟、鈎、拍,這時你會感到坎土曼不是工具,好像是農民手裡的玩具。地埂打好了,我以為直接把菜苗移栽地埂上就行了,卻不知是那位農民從家裡拿來地膜,然後鋪在每一個地埂上,說這樣既可以保墒,也容易成活。另一位農民拿來了種菜的標杆,一標杆下去就一個小坑,正好移栽一棵菜苗,最後移栽完才往地溝里澆水。整個種菜過程,我們好像在看農民的農活表演,那是很精彩的,坎土曼里也有學問。站在地邊,望着已經生長在地里的蔬菜,大家感嘆:還是農民有智慧啊!

有了這麼一次種菜的經歷,第二塊菜地我們想儘量不麻煩農民兄弟,想着在地里種些胡蘿蔔、小白菜、向日葵之類。又過了一個多星期,我們開始動工了,對於坎土曼這種工具,我很感興趣,於是我又一次拿起坎土曼,這次使用起來明顯比上一次要靈活很多。剛挖了一會兒,就看到70歲的阿西木老漢來了,他一下子脫掉外衣,硬要幫我幹活,我把他從地推出去4次,最後還是拗不過他,只好我看他干。阿西木是英艾日克村的「四老人員」(老黨員、老幹部、老模範、老軍人之一),身體很健壯,坎土曼到了他手裡,已經到了揮灑自如的程度,他不像我那麼用力,而是輕輕地拋起,深深地挖下去,然後輕輕地收回。最後他把坎土曼在挖過的地上輕輕地鏟過去,土碎了,地也平了,我想坎土曼真是一個神奇的工具。

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了,工作組向村委會提出能否與村民一起搞一次義務勞動,正好村委會便民服務中心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土坑,可以讓村民拉些土來把它填平,因為工作組與村委會準備在這裡搭一個葡萄架,村支書艾買提用比較生硬的國語笑迷迷地說:「可以,沒問題。」 五一節那天,我們正吃着早飯,就聽見一陣拖拉機的轟鳴聲,我趕緊放下飯碗,跑出去一看,十幾台拖拉機在土坑裡來回穿梭,農民們開拖拉機的技術,就像玩特技一樣,我們不禁感慨:農民們拖拉機的駕駛水平實在太高了!這些大大小小的拖拉機,有些是自己改裝了自動翻斗,有些沒有翻斗的,只在車上放一把坎土曼,當拖拉機停穩後,根本不用別人去卸土,車主幾坎土曼就把整車的土卸光了。我們工作組趕緊拿着坎土曼及鐵杴去和村民一起平整,而農民手裡只有坎土曼,我用鐵杴鏟,農民用坎土曼摟,或者從高的土堆往坑窪的地方直接平拋,一坎土曼下去就是幾米甚至十幾米遠,只見坎土曼在老鄉的手裡來回飛,輕鬆而又自如,一坎土曼土最少有兩鐵杴,農民好像感覺不到累似的。一個上午農民們拉了200多車土,大坑填平了,拖拉機和坎土曼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發揮,最主要我們從農民身上學習了許多智慧和技巧。

事後,我與幾位農民用簡單的維語聊天,他們熱情地伸出那一雙雙布滿老繭的手,他們說:「你們嗎,城裡人,坎土曼嗎我們平常一樣。」他們說得很輕鬆。[1]

作者簡介

漠風,陝西神木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