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克利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Kliment Voroshilov,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軍事家、蘇聯武裝力量的積極建設者、卓越的統帥,蘇聯元帥(1935年),兩次蘇聯英雄(1956年2月3日,1968年2月22日),社會主義勞動英雄(1960年);蘇聯第十七屆最高蘇維埃代表,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


列寧勳章8枚,紅旗勳章6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革命榮譽武器和榮譽武器各1件。死後葬於莫斯科紅場。[1]


目錄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克利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
外文名稱         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俄語)
出生日期         1881年2月4日
逝世日期         1969年12月2日
國   籍         蘇聯
民   族         俄羅斯族
職   業         軍人、統帥
軍   銜         蘇聯元帥
主要成就         蘇聯武裝力量的積極建設者、獲得蘇聯英雄、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信   仰         蘇聯共產黨


個人經歷

早年生涯

克利緬特·葉弗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於1881年1月13日出生在頓巴斯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省維爾赫尼村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其父原是沙皇軍隊的退伍士兵,後成為鐵路巡道工,其母當過廚娘和洗衣婦,家裡生活貧困。他早年失學。8歲當牧童,10歲在煤礦當童工,13歲念了兩年書,15歲以後當信差、機械師助手、電工鉗工(後來他自己炫耀是「紅色的革命鉗工」)。1898年他在阿爾切夫斯克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一個小組,曾遭到逮捕和解僱。爾後,在俄國南方到處流浪漂泊,靠打短工維生。


投身革命

 
晚年的伏羅希洛夫元帥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搜狗

伏羅希洛夫1903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18年參加蘇軍。1904年當選為布爾什維克盧甘斯克委員會委員。1905年任盧甘斯克蘇維埃主席,領導工人罷工和建立戰鬥隊的工作。1906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第一次與列寧會見。1908年—1917年在巴庫、彼得堡和察里津做黨的地下工作,屢遭監禁和流放。


伏羅希洛夫積極參加了1917年二月革命,為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蘇維埃成員和布爾什維克黨團執行局委員。二月革命期間,他曾與伊茲麥洛夫斯基近衛團建立了聯繫,並被選為該團的蘇維埃工兵代表,但因工作需要,被派往盧甘斯克市任布爾什維克黨主席。1917年3月起在盧甘斯克領導革命鬥爭。十月革命前夕為武裝工人和建立赤衛隊做了大量工作,積極參加了十月革命。1917年11月被任命為彼得格勒委員,並成為契卡最早一批被任命的工作人員。同捷爾任斯基一起從事肅反委員會的組織工作。


蘇俄內戰

1918年3月初德奧軍隊加緊進攻烏克蘭時,伏羅希洛夫組織了盧甘斯克社會主義第1支隊,保衛了哈爾科夫接近地。根據他的建議,由各紅色支隊組成烏克蘭第5集團軍,對入侵烏克蘭的干涉者進行了有組織的抵抗。該集團軍對德國占領者和頓河哥薩克反革命白匪進行了3個月激戰,進抵至察里津,與蘇維埃軍隊會合。在察里津戰役中,伏羅希洛夫任察里津軍隊集群司令、南方面軍副司令兼軍事委員會委員、第10集團軍司令。


為把零散部隊組成正規的戰鬥團和師,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他十分重視建立紅色騎兵。1918年11月被選入烏克蘭臨時工農政府,任內務人民委員,後任哈爾科夫軍區司令。1919年5月領導了肅清格里戈里耶夫匪幫的作戰。同年6月任第14集團軍司令,指揮了葉卡捷琳諾斯拉夫(今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保衛戰。後任內烏克蘭方面軍司令,指揮了基輔戰役。1919年3月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曾附和「軍事反對派」否認利用軍事專家的必要性。


1919—1921年參加組建了騎兵第1集團軍,任集團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該集團軍在粉碎鄧尼金軍隊,從波蘭白匪手中解放烏克蘭和消滅弗蘭格爾軍隊的作戰中起了重大作用。因在高加索方面軍的作戰中表現英勇,榮獲紅旗勳章;因消滅弗蘭格爾軍隊立有戰功,1920年榮獲革命榮譽武器。


國內戰爭時期,他在紅軍中做了大量的政治教育工作。1921年在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俄共(布)中央委員。1921年率領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代表小組參加平定喀琅施塔得反革命叛亂,榮獲第二枚紅旗勳章。1921—1924年任俄共(布)中央東南局委員、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因善於領導軍區部隊對北高加索土匪進行鬥爭,榮獲第三枚紅旗勳章。1924年起任莫斯科軍區司令,並為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同伏龍芝一起積極參加了軍事改革。1925年10月伏龍芝逝世後,蘇聯軍委會改為國防人民委員部,伏羅希洛夫甚至還主持日常工作。然而,當他與圖哈切夫斯基合作的過程中,自己那幾斤幾兩被摸得一清二楚,圖帥根本看不起他,兩人關係也越來越差。[2]


大清洗時期(1936-1938)

 
最初的蘇聯五元帥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百家號  

1936年,一場自上而下的「大地震」席捲了蘇聯,伏羅希洛夫用行動表態堅決擁護斯大林。在這個過程中,伏羅希洛夫充當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為了自己的仕途,他直接參與處決的中高級指揮員超過5000人;當他最親密的第一副手、副國防人民委員伊·費·費季科和上校副官蘭戈沃伊遭到逮捕和處決前請求他營救時,他卻連半句公道話都不敢說。[3]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了侵蘇戰爭。衛國戰爭一開始,他就直接參加了粉碎德軍進攻的組織工作。1941年7月10日—8月31日任國防委員會委員、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成員、西北方向總司令。1941年9月5日—12日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1942年9月6日—11月19日任游擊運動總司令,積極參加了游擊鬥爭的組織工作,親自訓練游擊隊指揮員,使游擊隊的行動與軍隊的作戰相互配合。1943年1月作為大本營的代表,在對列寧格勒封鎖的突破的作戰中,協調了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的行動。1943年12月被派往濱海集團軍去參加擬制解放克里木的戰役計劃和組織步兵與海軍的協同。但由於他對戰爭的認識在一些方面仍停留在騎兵時代,對當代戰爭中的新情況認識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績一般,未能象在國內戰爭中那樣得到人們的高度讚譽。[4]


戰後時期(1945-1973)

二戰結束後,伏羅希洛夫退出軍界,卻越來越失寵。斯大林甚至也開始拿他開涮,在一次重要會議上,斯大林竟調侃伏羅希洛夫是「英國間諜」。後來,有些重要會議都沒人通知他去參加,他不得不低聲下氣地打電話詢問,自己「是否有資格參加這次會議」。


1957年6月,他立刻站到新上任的赫魯曉夫一邊,擔任蘇維埃最高主席團主席。即便是在與赫魯曉夫出現嫌隙後,在1961年7月的一次重要會議上,眾人對伏羅希洛夫展開批評,後者氣得當場摔門而去;第二天,他不但重新回到會場繼續接受批評,反而在聽取完後當場發表深刻「懺悔」。這一套反倒是弄的眾人不知所措,就連赫魯曉夫也主動替他求情,要寬大處理。


伏羅希洛夫於1945年—1947年出任盟國對匈牙利管制委員會主席。1952年—1960年為蘇共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委員,1953年—1960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61年10月在蘇共二十二大上,因被指責為支持反黨集團而未進入新的中央委員會。1966年4月蘇共二十三大後,重新當選為中央委員。1969年12月2日病逝。


人物著作

 
伏羅希洛夫元帥畫像     原圖鏈接圖片來自蘇聯主義網

著作:《蘇聯國防》(言論和書信選集),莫斯科1937年版;《捍衛社會主義的紅軍》(1938年言論、命令和賀詞彙編),莫斯科1939年版;《生活紀事》,第1卷,莫斯科1968年版;《緊急任務》,載《大家都是士兵》一書,明斯克1968年版。 伏羅希洛夫在他的回憶錄《生活的故事》的前言中寫道:「我不信上帝,但我感激自己的命運。因為降臨我頭上的那條道路,正是我有幸走過來的道路。再也沒有比工人和革命士兵的事業更崇高了。」因此,蘇聯人稱他是「軍隊的統帥」和「人民的兒子」。


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一樣認為,大批騎兵部隊機動靈活而且威力巨大,蘇聯紅軍必須組建一支相當規模的騎兵集團軍。於是,當布瓊尼向中央提出這一建議時,他表示完全贊同。1919年11月,伏羅希洛夫便被任命為第一騎兵軍的軍事委員。布瓊尼在回憶中說道,伏羅希洛夫「是領導全軍作戰的核心人物之一」。「騎兵部隊的特殊組成要求任命不僅具有一般政治聲望,而且要多少以自己的軍事生涯聞名於眾,享有一定威信的人。」伏羅希洛夫率領這支部隊粉碎了鄧尼金軍隊的進攻。從波蘭白軍手中解放了烏克蘭,消滅了弗蘭格爾的部隊。[5]


個人榮譽

伏羅希洛夫為加強蘇聯防禦威力付出了很大精力。[6]

1945年—1947年任盟國對匈(牙利)管制委員會主席,大力幫助匈牙利人民重建自己的國家。

1946年—1953年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

1953年3月—1960年5月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960年5月起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蘇聯第七屆最高蘇維埃代表。伏羅希洛夫的自覺的一生是與列寧共產黨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1921年—1961年10月和1966年以後為蘇共中央委員。

1926年—1952年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2年—1960年7月為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

獲列寧勳章8枚,紅旗勳章6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革命榮譽武器和榮譽武器各1件。葬於莫斯科紅場。


視頻

東方戰場:斯大林聲稱借20個師還100個,伏羅希洛夫秒懂兵力來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