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杯
仙女杯 |
中文學名:仙女杯 拉丁學名:Dudleya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虎耳草目 科:景天科 屬:仙女杯屬 |
仙女杯是景天科仙女杯屬(Dudleya)植物的統稱。仙女杯屬是一類原產於加利福尼亞半島至墨西哥地區的多肉植物,約有40個品種。大多數品種葉片呈蓮座狀,葉表覆蓋白色粉末,摸起來有磨砂質感。因為它們的原生地氣候極度乾燥,所以非常難以適應多濕的環境,栽培時注意保持通風。[1]
目錄
物種特徵
仙女杯葉片上覆有一層厚厚的白粉,又大又白的蓮座狀形態是它最具觀賞價值之處。為了防止掉粉,葉子上不能積水,也不可用手觸碰。如果仙女杯生長發育良好,便會開出米色的花。仙女杯是自花授粉,容易結種子。種子微小,通常用種子繁殖法進行繁殖。
生態習性
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耐半陰和乾旱,怕水濕和強光暴曬,無明顯休眠期。生長期需要充足日照和足夠的溫差變化,長期放在蔭蔽處的植株容易徒長,葉片稀疏。最適宜氣溫15~28℃、日照良好、晝夜溫差大的環境。
栽培技術
仙女杯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耐半陰和乾旱,怕水濕和強光暴曬,夏天有休眠期。需要接受充足日照葉色才會艷麗,株型才會更緊實美觀。
日照太少則葉色淺,葉片排列鬆散,拉長。仙女杯是大型植株,隨着生長的狀態可以一到二年換盆一次,盆徑可以比株徑大1~2寸,這樣可促進植株成長。
仙女杯屬目前約有100多種,葉片顏色分為白色和綠色兩種。部分品種體型較大。仙女杯髮根的條件要求是要有溫和的日照環境,它對高溫天氣特別敏感,夏季高溫時要加強通風,減少澆水或者斷水,不然很容易死掉。春秋生長季節正常澆水即可,很快就能恢復狀態。
仙女杯繁殖只能播種與砍頭,不能葉插。仙女杯三個亞屬中的所有品種都有一個共同點:不能葉插繁殖,這太奇怪了,因為很多墨西哥的景天科品種都很容易葉插成活,比如和仙女杯外表有幾分相像的擬石蓮。而這恰好是仙女杯和擬石蓮最根本的不同之處。
仙女杯品種
1、紅葉仙女杯又名初霜
形態:株型蓮座、身披白霜,葉片無毛,生於蓮座基部,葉片銀灰色微透出綠,陽光充足的環境中,葉緣是明亮的紅色。花序高大,呈淡綠色,花小而多,呈亮黃色。
2、寬葉仙女杯又名粉葉草屬
形態:中大型的多肉品種,葉劍型,銀白色,無毛、無花紋,葉片蓮座盤生,遠看如銀白的聖杯,表面有白粉,粉易掉,較難重新長回
3、仙女杯愛杜麗絲
形態:細葉型的仙女杯品種,葉子細柱狀,可以長到20cm以上,葉淡綠色,陽光充足的情況下葉尖還會有紅色點斑點。花序大,有10朵以上的花朵,花白色,易成片匍匐的群生。愛杜麗絲的老株還會形成塊莖。
4、仙女杯白菊
形態:小型仙女杯品種,易群生,莖短而粗壯,老樁適合做多肉盆景。葉片長錐型,較厚質,葉形與瓦松較相似,葉灰綠色,葉上覆粉,葉前端粉末較多。
植物學史
人類認識仙女杯屬的時間並不長。第一個見到這種植物的人大概是這個地區的印第安土著,但幾乎沒有相關文獻流傳。第一個親眼見到它們的歐洲人則無疑是早期的西班牙探險家,畢竟這種植物在海岸線上到處都是,但相關資料依舊很少。第一份清晰的資料則是一位英國植物學家留下的,他不僅作了記錄,甚至還命名了幾個品種,但錯誤地將這些品種劃分到了一個原產於歐洲的屬里。直到美國植物學家Britton和Rose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嚴謹的科學研究之後,仙女杯才被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屬,並有了合適的歸類。但那時候他們創立的太多的屬和品種,後來許多都被合併了。
隨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更加科學的研究方法的出現,當今的植物學家們得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些植物,而這就是當今分類學的進展。Britton和Rose(通常簡寫做B&R)的大部分研究發表於1903年,命名了兩個屬和其中幾個品種,因此他們的名字頻繁出現於品種名錄里。仙女杯的拉丁文名字(Dudleya)是W. R. Dudley先生名字的拉丁文寫法,他曾經是斯坦福大學的植物學教授,Britton和Rose希望以這個名字來紀念他。
相關影片
參考來源
- ↑ 仙女杯的養殖方法 常見仙女杯品種圖片, 保障網,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