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民黨
親民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該黨成立於2000年3月31日,前身是宋楚瑜和張昭雄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期間成立之新台灣人服務團隊。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夕,宋楚瑜退出中國國民黨。在選舉結束後,宋楚瑜創辦親民黨,黨員中相當一部分來自國民黨及新黨,黨內的領導幹部則主要以宋楚瑜為首,被外界泛稱為「橘營」。親民黨曾參與泛藍陣營,以國親聯盟的形式合作,2011年以後卻與國民黨漸行漸遠,近期在許多議題上與國民黨持迥異立場,甚至數次與泛綠陣營合作,因此不再被視為泛藍政黨。
依據2012年立委獲得的立法院席次以及全國得票率,親民黨僅次於國民黨、民主進步黨及台灣團結聯盟。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獲得9席縣市議員,再加上以無黨籍參選的親民黨員陳清龍;合計10席。全國得票率亦居第4。2018年中華民國地方選舉中,親民黨拿下8席縣市議員及1席村里長,仍是全國第四大政黨。2020年總統及立委選舉,總統候選人宋楚瑜僅獲60萬票敗選,其黨內立法委員候選人皆落選,退居全國第六位政黨,親民黨在這次選舉中面臨泡沫化的危機[1]。
目錄
黨名緣由
親民黨草創期間,命名事宜由前立法院院長劉松藩負責。劉松藩曾表示,新政黨名字離不開「新台灣人服務團隊」,所以親民黨在成立前曾暫定命名為「新台灣人民黨」,簡稱「新民黨」。在「新民黨」命名當日,時任立法委員陳朝容表示,為了使新政黨與其他政黨區隔(因為「新民黨」既不可簡稱為「新」,會被解釋為新黨,亦不可簡稱為「民」,否則易與民進黨混淆),而宋楚瑜的最大特性「在親民」,並據《大學》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遂建議命名為親民黨。親民黨自成立之日即通過了由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邵宗海教授所撰的黨章,提出了憲政、人權、國家安全、司法革新、警政治安、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文教、族群、環保等十項政策主張。宋楚瑜、張昭雄獲選為親民黨首任正副主席,首任秘書長鍾榮吉、首任副秘書長秦金生。
組織結構
全國委員會是親民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每一年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召集一次,主要職責是修改黨綱、黨章、選舉或罷免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等。而中央執行委員會則是常設的權力機構,共有執行委員21人(包括黨主席、副主席),候補委員7人。根據2019年3月29日的選舉結果,親民黨全國委員共40名(18名黨主席指定、22名黨員直選)。
黨主席由黨員直選,任期兩年,連選得連任。
中央評議委員會負責對本黨黨務發展及重大政策提供意見。中央黨部下設政策研究中心、組織部、文宣部、行政部、財務部等5個部,另增設置動員部、新聞輿情部、甘泉黨部、那魯灣黨部(即原住民黨部)和青年團作為輔助組織[2]。
視頻
親民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我們認同台灣但不認同「台獨」 ,新浪,2018-08-19
- ↑ 2000到2016:親民黨的興衰 ,知乎,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