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亞洲革命風暴

亞洲革命風暴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亞洲革命風暴

發起時間: 19世紀上半期

性質: 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上半期,亞洲掀起了反殖民主義和反封建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這包括五次大的起義:爪哇人民反對荷蘭殖民者的起義、阿富汗人民反對英國侵略軍的起義、伊朗巴布教徒起義、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和印度民族起義。後三次起義把這次亞洲革命風暴推到了頂點。其中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領導的、以印度土兵(土兵:英國殖民者在侵略印度的過程中,雇用了許多印度人在殖民軍隊中當兵,這些人稱為土兵。)為主要力量和廣大人民踴躍參加的民族大起義。[1]

目錄

基本簡介

19世紀上半期,亞洲已有許多國家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如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地;其他地區,如土耳其、伊朗和中國等國的領土主權也相繼遭到侵犯,逐步淪為半殖民地。隨着工業革命的迅速發展,為了滿足工業資產階級對海外市場和原料的迫切需要,資本主義列強進一步加緊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使宗主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從總體來看,這些民族起義大多以失敗告終。儘管各國起義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根本原因在於這些起義均屬舊式的民族解放運動,即領導起義的多為農民階級或封建地主階級,他們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沒有先進思想指導,提不出改造社會的科學主張,不具備發展本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改造社會的目標。儘管有的起義規模大、時間長、地域廣,對殖民主義打擊也很沉重,但在外國資本主義和各國封建勢力的聯合鎮壓下,終究難以勝利。

詳細介紹

1.歷史背景

(1)19世紀上半期,亞洲大部分國家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其傳統手工業遭到摧毀,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國家經濟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附庸。

(2)亞洲國家的下層勞動人民除遭受本國統治階級的剝削外,又遭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榨,生活困苦不堪;一些有骨氣的上層人士痛恨國家主權的喪失,希望趕走外國侵略者。

(3)亞洲許多國家的封建統治階級日益腐朽,同殖民勢力相勾結,並甘願為他們所用,遭到人民的反對。

2.性質:具有反對殖民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雙重性質。

3.主要事件:爪哇人民反對荷蘭統治者的起義,阿富汗人民反對英國侵略軍的起義,伊朗巴布教徒起義、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和印度民族大起義。後三次起義把亞洲革命風暴推向了頂點。

4.意義:沉重打擊了西方殖民者和當地封建勢力,表現了亞洲人民不畏強暴,要求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

民族大起義

原因

(1)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採取高壓手段進行統治,大肆掠奪,造成印度社會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引起印度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不滿。

(2)印度土兵由於備受民族壓迫和宗教歧視,由於生活待遇的惡劣,反英情緒不斷高漲,建立了許多秘密組織,進行反英活動。

經過

(1)開端(導火索):1857年,英國殖民當局把塗有豬油牛脂的子彈發給土兵使用;土兵大都信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分別忌食牛肉和豬肉,因此感受到極大的侮辱。當時,密拉特城的85名土兵公開拒絕使用這種子彈,遭到逮捕。故憤怒的密拉特城軍民首先發動起義。這就是著名的密拉特事件

(2)發展

①起義軍攻占德里,擁立莫臥兒王朝的末代皇帝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義的領導機構。

②起義得到廣泛響應,形成了占西等幾個中心。許多封建王公也加入了起義行列,成為起義的領導者。

(3)1859年,起義被鎮壓。

敗因

(1)缺乏先進階級的領導,提不出科學的革命綱領。

(2)英國殖民者採取了一系列分化起義陣營的措施,如宣布印度由英國政府直接管理,改組殖民地的軍隊,增加英軍的比重;承諾不再侵犯印度王公和地主的特權,不再侵吞其地產,分化瓦解起義隊伍;同時,把派往伊朗和中國的侵略軍調往印度,對起義進行殘酷的鎮壓。

意義

(1)這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領導的、以印度土兵為主力和廣大人民積極參加的民族大起義。

(2)它充分展現了印度人民為了維護民族尊嚴,爭取民族獨立,英勇抗擊殖民者的決心和勇氣。

(3)它沉重地打擊了殖民者,迫使英國殖民當局不得不改變統治策略。

(4)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國對亞洲其他地區的侵略活動。

太平天國運動

特點及原因

特點:①太平天國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②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③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形成原因:①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人民肩負着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②鴉片戰爭後,一股"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禦侮之道的新思潮萌發。③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組織了強大武裝,是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性質與功績

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

主要功績有: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潰。②擔負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中國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圖。③是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對後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有深遠影響。④其領導人主張與各國通商貿易後又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⑤同亞洲其他各國的反殖民主義鬥爭相互推動、相互影響,共同打擊了西方殖民主義。

原因和結論

主觀原因:一是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廣大將士參加革命的目的並不明確,定都天京後,領導者貪圖享樂,特權思想膨脹。二是戰略上的失誤。偏師北伐,犯兵家大忌。

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合絞殺太平天國。

結論: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