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彭氏宗祠
雲陽彭氏宗祠 |
中文名: 雲陽彭氏宗祠 地理位置: 雲陽縣裡市鄉黎明村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文件保護單位 別 名: 彭家樓子 始建於: 公元1803年到1823年 |
雲陽彭氏宗祠又名彭家樓子,位於重慶市雲陽縣裡市鄉黎明村,小地名瓦琢溪。彭氏宗祠於清同治三年(1864)建造,坐西向東,採用復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彭氏宗祠是祠堂與塢堡結合的群體建築,集祭祀、防護、住宿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俊逸雄奇,紋飾精美。祠內現存近代國內著名書畫家彭聚星書畫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東民居建築風格和造型藝術的重要文物史料。
彭氏宗祠及周邊的田園風光,構成了一座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農耕莊園,與雲陽張飛廟、龍脊嶺文化公園、磐石城、龍缸等景點聯繫在一起,構成了雲陽境內一條靚麗的旅遊風景線。2013年5月,彭氏宗祠被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目錄
景點介紹
彭氏宗祠始建於公元1803年,於1823年完工,工期耗時20年,是渝東地區僅有的一座保存最為完整、建築最奇特的晚清封建地主莊園。
該祠座西向東,復四合院布局,占地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61平方米,呈封閉型城堡複式四合院布局,由前門廳、正門廳、享殿、戲樓、天井、城牆、圍牆、廂房、箭樓及四角炮樓組成。院中心系石木結構九級樓閣式三重檐四角盔頂塔樓,樓通高37米,下部六層為石砌體,牆厚1.3米。建築形勢宏偉,布局嚴謹,造形古樸、典雅、雄奇,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因此,被重慶市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雲陽縣「一心兩翼」的重點人文景觀之一。
彭氏宗祠是祠堂與塢堡結合的群體建築,集祭祀、防護、住宿為一體,布局嚴謹,規模宏大,俊逸雄奇,紋飾精美。祠內現存近代國內著名書畫家彭聚星書畫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東民居建築風格和造型藝術的重要文物史料。
歷史痕跡
清代從湖北逃難而來,後人「發達」後修建祠堂
清乾隆中葉,湖北人彭光奎,因家鄉湖北省武昌府大冶縣(今大冶市)水災連連,無以為生,又聽聞渝東一帶富庶無比,便孤身入川。輾轉前往雲陽後,在一朋友的幫扶下開辦了一家釀酒作坊,娶妻生子,而後購得當地劉姓老屋,才得以安居樂業。
彭宗義究竟是何許人也?據《民國雲陽縣誌》載:「宗義魁偉通敏、大精心計。遷化居,應時斂散,及身增產四千餘石。」雲陽縣文管所相關人士介紹,彭氏家族到彭宗義時,因其持家有道,家況漸豐,年收入增至四千餘石,為其耕種的佃戶多達百餘家。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家道中興的彭氏家族遍請能工巧匠,大興土木,開始修建彭氏宗祠。同治三年(1864年),耗資巨大的彭氏宗祠才基本完工,工期耗時20年。
在祠堂開辦私塾,家族出了十多個秀才
「這是我祖上修建的老宅,當時氣魄恢弘,有15個天井呢!」彭氏第十代傳人彭寧指着老宅正門牌坊,有些得意地說。他是黎明村的村支書,20多年來,保護宗祠也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
彭氏宗祠坐西向東,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由戲樓、學堂、廂房、天井、箭樓、炮樓、廚房、藥房等組成。為了顯示宗族實力,彭宗義還不惜花重金聘請名人書寫詩文祖訓,彭氏宗祠至今還保存着近代渝東著名書畫家彭聚星、劉安貞、劉孟伉等的書畫篆刻作品20餘幅。
「彭宗義雖然讀書不多,但承蒙老輩子教誨,對子女的培養也十分注重。」彭寧說。在彭宗義的倡導下,彭氏家族的祠堂內開辦了私塾,培育本姓族人及鄉鄰子女。截止清末科舉製取消時,彭氏家族共考取武科舉人三人,秀才十餘人。
交通地址
地址:重慶市雲陽縣裡市鄉黎明村
乘車線路:在重慶北站長途汽車站乘坐長途汽車或在朝天門碼頭乘快艇5小時即抵達雲陽縣,然後在雲陽縣乘出租或步行經鳳鳴鎮前往景區。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重慶珍檔揭秘雲陽彭氏宗祠隱匿山林的國寶,不凡的一百年!,快資訊 ,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