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書院
簡介
「若要石門開,要等邵寶來[1]。」這是我們無錫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諺語。是啊,二泉先生邵寶可真有福氣,想不到他的書院在塵封了四百餘年之後日前又重新修復開放了。只不過現在的書院已經聽不到那朗朗的讀書聲了,只有那棵聳立在庭院中的老銀杏和那些重見天日的珍貴碑刻似乎還在向人們訴說着昨天的故事。
書院現狀
據史載,時有海天亭、超然堂、點易台等十五景。邵寶在此講學11年,教導學生「道德至上,功名次之。」邵寶病逝後改為祭祀他的祠堂,歷史上屢毀屢建,最後一次修復在清朝道光年間,但面目全非。
在這春光明媚,白玉蘭盛開的時候,當你走進這座古樸的書院時,你會聞到縷縷的清香,難說是花香還是書香。走進門廳,穿過君子堂,遠遠地看到那立於高堂之中的邵寶像,不由讓你肅然起敬。那些老屋使你想起過去,懷念童年。時光在屋檐中流過,春燕在梁架間呢喃。那些散落於廳堂、牆隅、亭廊之中的碑刻,真草隸篆,鐵鈎銀劃,記述着先賢的事跡,書院的興衰,惠山的風光,刻畫着先賢的遺容以及那些難懂的八卦圖,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先賢的風采,體會到文化的力量,甚至能聽到古人的腳步聲……說不完的歷史道不盡的風韻。冥冥之中,那潺潺的流泉在澗中傾瀉,化作金石之聲,遊人到此訪古探幽,回味無窮,正如邵寶所題:「澗石不隨龍化去,雲還與鶴歸來。」一切都籠罩在靄靄山色,蒙蒙煙雨之中……
特點
正德十一年(1516年),明朝南京禮部尚書邵寶在聽松坊購地建造。嘉靖六年,邵寶去世後,其後裔更改為邵文莊公祠。明朝萬曆年間按察使蔡獻臣出資修繕,天啟年間無錫知縣劉五緯重修。清朝順治年間,督學僉事張能麟修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顧光旭重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邵涵初等又修。房屋為三進二廡硬山頂建築風格。院內留有邵寶老師李東陽題款的《五賢遺像》刻石和邵涵撰文並題款的六人畫像碑,以及清朝移入的《點易台銘》四面碑。
保護
1986年7月23日,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認定「《點易台銘》四面碑」[2]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當地政府對其進行修葺,2002年1月竣工;同年文保擴建為二泉書院舊址,再次認定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二泉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惠山古鎮二泉書院,一個有關無錫人讀書的聖地,搜狐,2018-06-08
- ↑ 《點易台銘》四面碑,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