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坦克
二号坦克(德语:Panzer II)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坦克,这型坦克是用来填补其他设计中坦克的空隙,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战役与法国战役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到1942年底前绝大多数二号坦克已经离开第一线单位,生产线到1943年终止,然而车体继续被改良回其他种类装甲车辆。[1]
目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 二号坦克 | |
外文名称 | Panzerkampfwagen II(德语) | |
研制时间 | 1934年 | |
定型时间 | 1935年 | |
服役时间 | 1935年 |
发展沿革
研发历程
1934年,德国武器局正为陆军战斗坦克(三号坦克)和支援坦克(四号坦克)迟迟无法完成而发愁。为在短时间内填补装甲部队中产生的空白,武器局希望各军火商提供一种重量10吨以下、拥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7. 92毫米机枪的轻型坦克 。根据这些要求向MAN、克虏伯、亨舍尔发出了设计邀请。同年三家公司都拿出了样车。
德国军器局便于1935年后期分别要求MAN、克虏伯、亨舍尔(Henschel)及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设计一种重量10吨以下、拥有一挺20毫米机炮和两挺7.92毫米机枪的轻型坦克。
MAN最终中标,但军方规定MAN必须在新坦克上安装克虏伯制造的炮塔。其后的开发工作由MAN和戴姆勒·奔驰合作进行。1937年7月,二号A型修正了原先部分的设计并开始出厂,是第一种量产型二号坦克。由于没有指挥塔而使车长观察十分不便,进而导致射击控制困难;为了改善这缺点,二号A型指挥塔被重新设计,而其改良型则陆续被命为二号B型(1937年12月投产)和二号C型(1938年6月投产)。并提升了其防护性能,在驾驶室前部和炮塔前部也加装了20毫米的附加装甲(用螺栓固定),同时也换装了较大马力的引擎和新型的齿轮组与履带。
由于早期二号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方面都逊色于捷克的Panzer 38(t),军方于是向厂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要求,进而设计出二号F型。[2]
战场测验
从1936年到1939年,随着二号坦克产量逐渐增加,它多被用于探测型坦克。第一次马德里战役并伴随着开入捷克斯洛伐克,二号坦克几乎没有参加一场战斗。1939年9月,波兰战役期间,二号坦克发现严重的问题。当时,二号坦克是Werhmacht部队中数量最多的型号,共有1223辆。战争行动表明,虽然它能有效对付大多数轻型坦克,但许多坦克被波兰步兵用反坦克步枪和TP轻型坦克摧毁。共有83辆被摧毁,其中包括华沙战役中的32辆。很快,有人担心他们应该作为前线作战坦克应被撤出。其他的二号坦克被派往挪威。法国人在那里登陆了两个独立的坦克营,总共30辆霍奇基斯H35/39,但他们从未遇到过任何德国坦克。
法国战役开始时,所有可用的二号坦克都已集结。坦克手们担心对手的重型坦克和武器。然而,这些轻型部队的速度、战术和灵活性并且都配备了无线电。这些坦克被部署在有效的侦察任务中。尽管损失惨重,他们还是表现出色。1941年,他们参加了马里塔行动(巴尔干战役)和入侵希腊。随后,许多二号坦克被派往非洲地区,他们的速度被视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的优势。二号坦克的变种也被运往非洲。一些幸存下来,尽管损失和很少的替代品,直到轴心国在突尼斯投降。
1941年夏天,当入侵苏联时,782辆二型坦克参与了战斗,现在由侦察部队组织。但事实证明,缺乏装甲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C型坦克加装了装甲,并用额外的钢板进行了改装。F型是一个经过大规模改造的变种,具有全面的附加保护功能。弹药与越来越多的穿甲弹炮弹混合在一起,特别是次口径钨芯穿甲弹弹。但事实证明,大多数苏联坦克能免疫它们的攻击,只有一些T-26坦克和各种轻型坦克可以在短距离内被有经验的机组人员击毁。在可能的情况下,二号坦克避免了坦克对坦克的战斗。1942年,大多数幸存者被从前线转移,或者被交给像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这样的盟国。一些被转换,其他导致各种不成功的原型转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恢复88毫米高射炮版本。生产转向了三号坦克与四号坦克。据记录,到1945年3月,还有145辆二号坦克仍在使用。[3]
改造升级
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而这场战争开始就已证实二号坦克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因此在1941年3月至1942年12月生产了524辆F型后,标准二号坦克开始退出现役,到坦克学校用作训练、改装成指挥车之类的特种用途车、发给警察和亲德组织扫荡游击队。部分二号坦克A~F型改进了发动机和冷却设备以适应沙漠战,这些德意志非洲军使用的二号坦克称为A~F(Tp)型。二号坦克的底盘被用来改装成不同用途的特种车辆,如Luchs“山猫”装甲侦察车(配备装甲侦察部队),105毫米的自行榴弹炮,比较有名的是Marder II“黄鼠狼”75/76.2毫米自行式火炮,主要用来装备步兵师的反坦克炮团;二号坦克还发展出两栖坦克和装甲抢修车等。[4]
结构性能
本车车身由已经过热处理的钢板焊接而成,前方装甲平均厚约30毫米,而后侧方装甲则为16毫米;炮台亦以此制成,前缘处厚约30毫米,后侧方则为16毫米。引擎室位于车体后方,动力经由战斗舱传至前方ZF撞击式的齿轮箱,总计有前进六挡、倒车一挡,由离合器以及煞车来进行控制。驾驶座位于车身左前方,战斗舱上方为炮台,位置略往左偏。主要武器为20毫米的机炮,只能够射击装甲弹,全车带有180发的20毫米弹药和1425发7.92毫米机枪弹药。大多数车型都备有无线电。本车承载系统设计十分特别,五个路轮分别装置在四分之一椭圆的避震叶片上;前轮位于前方、惰轮则在后方,履带虽为窄型,但仍十分坚固。
本车所有型号基本设计都是一个扩充装甲(相较于一号坦克)与炮塔轴,武器采用 KwK30 15 20毫米(0.79英寸)快速射击炮。该武器是由20mm L/30高射炮改造,能够发射600发/每分钟。使用这种火炮的目的是要有良好的穿甲能力,因为它的弹头高速率和高射速,特别是对当时大多数轻中型坦克在短距离射程有效。KwK 30 是通过 TZF-4 瞄准具瞄准的。正常情况下,KwK30 15 20毫米(0.79英寸)速射炮与同轴7.92毫米MG34通用机枪可提供180发子弹和2250发子弹。火炮的仰角/俯角为 +20/-9.5°。 整体使用14毫米(0.55英寸)同质钢装甲(顶部和底部为10毫米/0.39英寸),足以抵御榴弹和子弹。然而,它很容易被诸多反坦克炮击毁就像 37毫米反坦克炮的高速穿甲弹,或法国25毫米和47毫米反坦克炮和苏联45毫米反坦克炮。
二号坦克几乎整个系列的发动机都是 140hp(马力)的6缸迈巴赫HL62 TRM汽油机,再加上6档加倒车的ZF变速器。由于在速度和射程上的重大损失。第一批预系列车辆配备了三个转向架下成对弹起的小车轮,这一系统与一号坦克悬挂系统非常相似。然而,为了可靠性和大规模生产,选择了一个新的系统,五个单独的弹簧,更大的车轮。履带上部由三个回程辊支撑,在生产型上增加到四个。炮塔内可容纳三人的规模比一号坦克更大,但指挥官也是坐在炮塔座位上的主要炮手。驾驶员坐在车头。装载机/无线电操作员位于炮塔下面的地板上,操作一个FuG5 USW接收器和10瓦发射器。与以前的型号和外国对手相比,无线电给了二号坦克明显的优势。
性能诸元
重量 | 8.9 - 12t |
车组 | 3 人(驾驶员,发电员,车长) |
车长 | 4.8m |
车宽 | 2.2m |
车高 | 2.0m |
最大时速 | 40 - 60 km/h |
行程 | 190 - 260km |
发动机 | 140hp Maybach HL-62 6缸水冷汽油机 |
主武器 | 20毫米 KwK-30 L/15 速射炮 |
副武器 | 7.92mm MG34通用机枪(同轴) |
弹药 | 20mm 速射炮弹1180发;7.92mm机枪弹备弹2250发 |
主炮俯仰角 | -9.5° - +20° |
装甲 | 5-30mm |
坦克评价
在更先进的坦克,即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到来之前,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都被认为是权宜之计。尽管如此,二号坦克在整个战争期间仍然在服役,是德国服役的主要轻型坦克,并多次被下发到前线侦察部队,尽管许多轮式车辆执行这一专门任务的情况要好得多。在这个特殊的角色中,二号坦克缺乏速度和射程。由于没有及时准备好令人满意的替代品,它逐渐改进并生产到1943年。所以说,这种坦克是用来填补三号四号坦克产生的空隙而生。它继承了一号坦克的部分优势而升级,又为接下来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的研发奠定了更为牢固的理论基础。
衍生型号
视频
二战坦克盘点之德国二号坦克!
参考资料
- ↑ 二号坦克
- ↑ 二战坦克 之 德国二号坦克:用来填补三号四号坦克产生的空隙而生 2017-12-31 09:57
- ↑ Panzer IIDecember 1, 2014
- ↑ 二战后期德军二号坦克终极版本,号称“缩水虎I”的二号J型坦克 2019-07-15 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