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礦聯地熱開發管理專業委員會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中國礦聯地熱開發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礦業聯合會地熱開發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於1995年,業務支撐單位為北京市地勘院。是由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的企事業單位與地熱管理部門組成的專業組織。主要任務是服務全國致力於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管理等單位,為促進我國地熱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發展地熱產業服務。現任主任為地勘院綜合處處長齊如明。

秘書長:於湲

目錄

相關資訊

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地熱能急需加強立法和政策支持

「根據地熱能『十三五』規劃內容,『十三五』期間地熱能開發將拉動總計2600億元投資。目前看來這只是口號,僅靠開發商的積極性是遠遠不夠的。在全球能源加速向綠色低碳性轉型推進的今天,為了中國更美好的明天,中國急需地熱立法。」

近日,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教授向記者介紹了近年來我國地熱能行業發展[1]的歷程,今年正值地熱能「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他表示地熱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並希望業內人士能認真總結經驗、補齊短板,同時邀請政府決策者參與進來,共同推動中國地熱能向更高水平、更高目標邁進。

地熱發電「走走停停」,缺乏國家決策

地源熱泵作為一種高效清潔能源技術,具有節能、環保經濟、可靠的特點,近年來隨着大氣污染治理、冬季清潔取暖改造工作的推進,地源熱泵清潔供暖已被大眾所熟知和認可。短短十多年的時間,我國地源熱泵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至今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與快速發展的地源熱泵產業相比,我國地熱發電的步伐走得比較緩慢。鄭克棪稱中國地熱發電呈現出「走走停停」的狀態,主要是認識問題,更缺乏國家決策。

他表示,地熱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最大優勢是利用係數高,甚至高於水電和生物質發電,而只有地熱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發電,實現「零能源」的最高境界。而這美好的願景,僅靠開發商的積極性是不夠的。他呼籲:為中國更美好的明天,中國急需地熱立法。

中國地熱發電技術起步並不晚,20世紀70~80年代,我國地熱利用跟國際水平是同步的,技術上不分上下。鄭克棪介紹,世界地熱發電最早的國家排名:意大利、新西蘭、美國、日本、蘇聯、土耳其墨西哥、中國、冰島,中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位列世界第8位。「當時世界都用干蒸汽和濕蒸汽(閃蒸)發電,中國1971年就用了雙工質發電。如果沒有李部長的號召,中國就不會有這些起步,不會有後來發展的基礎。」

上世紀70年代我國共建設了7座中低溫地熱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550kw。其中包括,1970年我國第一座地熱試驗電站在廣東豐順建成;1971年江西省宜春縣溫湯67℃世界最低溫度地熱發電成功。在高溫地熱發電領域,1977年西藏羊八井高溫地熱發電試驗機組試驗發電成功,並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地熱發電的步伐基本不再前進。「低溫地熱發電試驗完就基本撂下了,高溫羊八井地熱發電始終維持原狀,不像國外發電技術突破進取。」他介紹,國外地熱發電原本設計壽命都是2530年,但世界第一個地熱電站意大利拉德瑞羅電站已有106年,世界第二個地熱電站新西蘭懷拉基電站已有61年,它們的設備已經更新,熱田已經加深和擴大,而中國西藏羊八井在使用的最老的3兆瓦機組已經運轉了38年,熱田鑽了深井卻沒有用。

中國地熱發電迄今50年,在過去的前30年內中國地熱界的觀點是:發展我們的長處地熱利用,不搞我們的弱處地熱發電。他認為,這是缺乏戰略眼光。地熱發電在可再生能源中最大的優勢是利用係數高,達到72%,而水能、風能和太陽能[2]這一數字分別是42%、21%和14%。「要最大限度提高可再生能的比例無法依賴風電和太陽能電,只有地熱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發電,實習『零能源』的最高境界」。鄭克棪說。

「在我國地熱發電後20年中,中國地熱界雖有所認識,但還不夠積極,更缺乏國家決策。」鄭克棪多次在公開場合中介紹,土耳其與中國曾是「難兄難弟」,30多年地熱發電均無進展,但在2005年土耳其從地熱發電世界排名第16位現變成了世界第4位,中國從2005年的世界第15位現在變成了世界排名第18位。

視頻

中國礦聯地熱開發管理專業委員會 相關視頻

中國「人造太陽」向新高度衝擊!人類核聚變能源研究將達新高度
【金燕子精選】能源區塊鏈公共服務平台通過中國能源研究會技術鑑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