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濕地博物館
中國濕地博物館位於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二期外圍,天目山路與紫金港路的交叉口,建築面積20200平方米,布展面積7800平方米,是全國首個以濕地為主題,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娛樂於一體的國家級專業性博物館。整個博物館通過典型濕地的場景復原、多媒體互動和圖文展示等方式展現濕地之美,普及濕地知識,從而增強觀眾的濕地保護意識。
目錄
發展歷史
中國濕地博物館是國家林業局批覆同意建設的中國唯一的一座國家級的濕地博物館,館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與紫金港路交叉口的西溪天堂綜合旅遊集散中心中,建築面積20200平方米,計劃投資3億元人民幣,已經於2009年11月2日正式對外開放[1]。
中國濕地博物館不但是國家林業局對外宣傳交往的一個重要窗口,更是展示中國濕地保護成果、普及濕地科普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進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導覽和序廳。她的出現,不但與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組成室內與室外、實景與虛景、歷史與現代相結合的濕地生態科普科研基地,也能起到更加深入地探索濕地與人類的關係、詮釋濕地的多元價值等多方面的作用。
中國濕地博物館的建設目標定位為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第一標誌性建築,並力爭成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國家級科普性濕地專業博物館,成為中國開放性濕地研究中心和以濕地為主題的科普教育中心。其主要功能定位為:宣傳、引導、培養和增強人們「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增強受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向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普及和傳播濕地科學知識,增強人們對濕地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引導人們自覺地去愛惜和維護濕地資源;促進中國濕地生態文化建設,進一步推動中國濕地保護事業的發展。
建築布局
這座投資3億元的博物館以物館採用動植物標本與景觀、互動技術、特效、影院和實驗、演示裝置等多元化手段進行展示。館內538平方米的科普中心以及4D影院,光電聲像技術手段的運用,讓濕地與人類的主題變得生動而有童趣。
博物館分設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廳、西溪廳4個主題展廳。
中國廳的設計尤為值得一提——以「浸入式」的場景體驗為特色,通過開放式展廳及160度環幕影院等多媒體技術,介紹了中國濕地資源狀況、特徵及濕地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參觀者可以沿着廣西山口紅樹林、上海崇明東灘、江西鄱陽湖、東北三江平原濕地、新疆巴音布魯克及塔里木河胡楊林、青海三江源、雲南哈尼梯田7類中國濕地的復原場景,進行濕地的生態之旅。通過逼真的復原,紅樹林濕地特有的泌鹽和植物胎生現象、三江平原從「北大荒」變身「北大倉」的歷史,以及候鳥遷徙的習性、人工濕地與自然濕地間的不同風景等,都可以得到形象認知。
館內展示主要分四部分,分別為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廳和西溪廳。此外,還設有科普中心戶外空間、遊客大廳、中庭及專題展廳[2]。其中,濕地與人類廳和科普中心位於博物館負一層;戶外空間、序廳、遊客大廳、中庭及中國廳位於博物館一層;西溪廳位於博物館二層;專題展廳位於博物館三層。
中國濕地博物館展示內容主要由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濕地廳和西溪濕地廳四個主題展廳組成,其中,序廳介紹濕地基本知識和世界經典濕地;濕地與人類廳主要介紹人類與濕地的關係;中國濕地廳是濕地博物館的最主要也最有特色的部分,主要介紹中國濕地的類型、特點、國內重要濕地及我國開展濕地保護工作的成果等;西溪濕地館重在突出西溪濕地的個性—城市濕地、次生濕地、人工濕地和人文濕地,主要闡述西溪濕地的歷史變遷及其文化,西溪濕地資源狀況等。
中國濕地博物館的受眾主要是普通市民和廣大遊客,在內容的選擇和解讀、展覽的形式表現上,追求的是通俗易懂和輕鬆愉快。形式表現主要達到:強化故事性和情節性、理性材料與感性手段有機結合、創造臨場逼真的體驗、強化觀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並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強展覽的表現力度。
視頻
中國濕地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圖:中國濕地博物館建成開館,搜狐,2009-11-02
- ↑ 中國濕地博物館建築設計師磯崎新獲2019年普利茲克獎! ,搜狐,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