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民主同盟安順市委員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民主同盟安順市委員會盟市委1988年創辦的行知高中,面向農村,面向低收入階層,堅持高標準教學,低標準收費。已培養高中畢業生908名,考取各類大中專院校463名,既為國家培養了人才,也緩解了地方高中教育的壓力,受到社會好評。

目錄

組織沿革

1983年11月9日,民盟安順市支部委員會成立,支部下設兩個小組,即安順一中小組和安順農校小組,有盟員16人。1986年11月16日至17日召開了民盟安順市第一次全體盟員大會,成立民盟安順市(縣級)委員會,選舉產生民盟安順市委第一屆委員會。其後歷經四屆委員會。至2000年8月底,全市共有盟員219人,分屬15個基層支部。

2000年8月安順地區撤地設市,原安順市更名西秀區,原民盟安順市委撤銷,機關專職幹部全部上劃新安順市,同時,成立民盟安順市委員會籌備工作小組。2000年9月27日至29日召開了民盟安順市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民盟安順市第一屆(市級)委員會。2006年5月25日至26日,召開民盟安順市第二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民盟安順市第二屆委員會。至2007年8月底止,全市共有盟員269人(其中女盟員111人),分屬12個基層支部。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05人,占全體盟員總數的76.2%;具有中、高級職稱[1]的盟員203人,占75.4%,其中,副高以上職稱的盟員有62人,占23%;盟員中從事教育工作的有176人,占65.4%;從事文化、科技、醫療衛生的有41人,占15.2%;政府、黨派機關有18人,占6.7%,處級以上幹部5人,其中,副市長一人、副區長一人、高校副院長一人; 退休盟員103人,占38.3%;全市盟員平均年齡55.3歲。

政黨作用

民盟自從在安順建立組織以來,始終把參政議政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參與地方大政方針的協商。盟市委領導同志認真參加中共安順市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的情況通報會、民主協商會。就安順市的大政方針的貫徹執行、人大、政府、政協的重大人事安排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協商。就安順市國民經濟計劃、社會發展綱要及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制定、修改提出了民盟的意見和建議,並得到採納。盟員中有一人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一人任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着參政黨的作用。二是搞好調研工作,做到言必有據。盟市委依靠基層支部和廣大盟員,將調研工作貫穿到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民盟人才濟濟的優勢,圍繞中共安順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針對我市改革開放中經濟和社會發展出現的問題以及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調研。並根據具體情況形成寫成提案、議案、政協大會發言、社情民意、調研報告等供有關部門參考。僅在2000年撤地設市以來的幾年中,提交的提案、議案就有200餘件,範圍涉及教育、文化、衛生、旅遊、統戰、城市建設、環保、治安、「三農[2]」問題、弱勢群體權益保護等方面。其中,《加強勞動法宣傳力度,切實保障私營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啟動全民勞動預備役教育工程,以我為主,參與西部大開發》、《加強中小型水庫建設》、《發展社會力量辦學》、《扶持和發展社會力量辦科技》、《加強對我市城鄉文化工作的領導,重視文化館的鞏固和發展》、《抓住城市改擴建之機,建設完善市區旅遊景點,改善城區旅遊服務功能》、《關於在我市中小學開展鄉土教育的建議》、《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建議》、《關於加強疫情管理工作,及時解決疫情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建議》等五十餘件集體及個人提案獲表彰。《未雨綢繆,注意安順市旅遊業非持續性特徵的研究》、《安順市普通高中現狀及發展對策建設的建議》、《關於重視和加強我市疾病控制預防工作的建議》等大會發言受到有關部門重視。有的上升為市政協建議案提交有關部門單位參照實施,發揮了參好政,服好務的作用。三是發揮特邀人員作用,履行民主監督職能。二十餘年中,我市盟員中,有一百一十三人(次)先後任過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督學、黨風廉政監督員、特邀紀檢監察員、警風警紀監督員、行風評議員等。這些同志通過各自工作渠道,參與了圍繞地方社會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主法制建設、反腐倡廉、行風檢查、義務教育、「兩基」驗收、城市建設等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的考察視察、專題調研和專項檢查活動,切實履行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

加強自身建設,抓好政治理論學習,提高盟員素質

加強自身建設是決定參政黨素質和發揮參政黨作用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是提高盟的整體素質、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的客觀需要。民盟安順市委始終重視和加強思想建設工作,始終把提高盟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民盟市委結合形勢發展,採取集中學習與分散自學、參加培訓和自己開辦培訓班、專題學習和系統自學相結合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習了中共中央[1989]14號、[2005]5號、[2006]5號文件、中共中央十五大、十六大曆次會議精神,學習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一戰線理論等。結合民盟歷史,學習了盟史、《盟章》,加強對廣大盟員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黨盟合作的優良傳統教育。使大家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性,明白了參政黨成員的職責、要求、義務,提高了「四個能力」,增強了接受並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自覺性,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

在組織發展工作中,民盟市委按照民盟中央及民盟省委的要求,堅持「三個為主」穩定發展的方針,堅持「發展為了工作,在工作中發展,鞏固和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民盟中央組織發展工作條例》注重質量,嚴格入盟審批程序,堅持半年培養期,把好入口質量關。注意發展年富力強,有代表性,政治、業務素質好的同志入盟。盟員中有中國十大民間藝術家一名,省管專家兩名,市管二專家兩名、區拔尖人才一名。

為進一步搞好組織發展工作,2002年民盟市委對基層組織進行調研,撰寫了《民盟基層組織調研報告》,在此基礎上,探索制定了《中國民主同盟安順市委員會基層組織工作辦法(試行)》,民盟省委領導到安順檢查工作時肯定了該辦法對基層組織的指導作用。2006年盟市委結合換屆工作對基層支部進行調整,將原有十三個支部合併調整為十二個支部;同時,讓一大批年富力強、工作踏實、熱心盟務的同志走上支部主委及市委委員的崗位,他們在民盟及各自的崗位上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

社會服務

1986年以來,依託盟內科技人員和骨幹教師,盟市委在安順、紫雲、平壩、鎮寧、關嶺、普定等地,先後舉辦過蔬菜栽培技術、果樹栽培技術、新法養豬、養牛、養雞等種、養殖培訓百餘次,推廣良種良法,無償為農民提供優質技術服務。多次組織送文化、送戲、送醫下鄉活動,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民盟市委組織盟內外骨幹教師對平壩縣、關嶺自治縣、普定縣等地的中小學校教師,進行了「新課改」示範課教學觀摩,種植、養殖、勞動力轉移和家政服務等方面的教學幫扶活動。

盟市委於1995年與普定縣委、縣政府協商,選擇普定縣城關鎮地壩村為定點扶貧村。除為該村捐款送物外,還修建了二十餘畝水產養殖場栽種了百多畝魔芋,擬定了「夜郎湖周邊旅遊開發總體方案」。

2000年民盟市委選擇西秀區寧谷鎮下哨村為扶貧聯繫點,在該村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及續建項目維護工程,徹底改決了該村飲水的困難。結合國家退耕還林和調整產業結構政策,由盟員在該村承辦經果林示範種植園,帶動了該村果樹種植業的大發展。全村800多畝果樹大獲豐收,僅水果銷售一項,就增加農民收入30餘萬元。每年春節前,盟市委領導都要帶隊到該村進行慰問。不僅給貧困戶、孤寡老人送物送錢,還對獨生子女戶、雙女結紮戶進行獎勵,扶貧濟困的同時不忘宣傳國家的計劃生育獎勵政策。

下哨村小學校舍建好後沒有課桌椅,盟市委與市二小聯繫,協調200套課桌椅贈送該校,解決了學校的困難。2006年民盟市委與關嶺自治縣永寧鎮結對子,對口支援「兩基」攻堅,協調資金一萬元,幫助該鎮康寨小學解決了四個班級無課桌椅的困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