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坦克博物館
中國坦克博物館於1998年8月1日開館,2017年閉館。是全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坦克博物館。
館內共設人民裝甲部隊發展史、坦克裝甲車輛、坦克訓練模擬器、兵器仿真造型四大部分,共11個展廳。館內還展出了915幅圖片、420件文獻資料。反映了我軍裝甲部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成長曆程。
中文名 中國坦克博物館
類 別 軍事博物館
開放時間 08:30—16:00
門票價格 18元/人
地 點 北京市西北郊昌平區陽坊鎮
竣工時間 1990年
館藏精品 96式主戰坦克、IS-2重型坦克
開館時間 1998年8月1日
別 名 人民裝甲兵陳列館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北京市
建議遊玩時間 1-2小時
閉館時間 2017年
目錄
館藏文物
館內陳列着各個歷史時期,各種型號的坦克車、裝甲車、坦克訓練模擬器[1] 。坦克博物館展廳展示着我國新研製的重型坦克,也有戰時的功勳坦克。有當年蘇聯援助的坦克,有在抗日戰爭中繳獲的日本坦克,有在解放戰爭中繳獲的國民革命軍美制坦克。
中國坦克博物館展出的內容有各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或已退役的坦克、自行炮,還包括二戰結束後俘獲或接收自敵方的戰車等,並都以實物的方式展出,大大提高了博物館的可看性,此外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的發展史資料、照片和紀念性文物等,以及多種坦克、戰車主炮、駕駛模擬儀。
日制戰車
97式、94式
在博物館中層有日軍舊式戰車97式中型戰車,此型戰車的主炮不在車體的中心軸線,而是略為偏右,能夠如此擺置是因為其主炮乃僅為57mm口徑的低膛壓火炮,後座力較小之故,若是換成現今戰車的105—120mm主炮,其后座力動輒十至數十噸,根本不可能考慮此種設計方式。另外由於57mm主炮的體積甚小,所以相對占據較少空間,是故炮塔內顯得反較其他較大型戰車炮塔寬敞,同時操作也較簡易,比較類似機槍而不像傳統火炮。
展出的97式戰車的配置來看是發動機裝在車尾,而驅動軸則是連到車頭部位,主驅動輪也是在前面,這種格局是二戰時期大部份戰車的設計。至於車體方面,97式和94式戰車都是用鋼板以鉚釘或螺栓組合,並未使用焊接技術,顯示在二戰時期日本在戰車製造技術上並不算先進。日本的97式戰車在1938年開始投入侵華戰爭,總產量約1500輛,戰後日本投降,有數百輛分別被國共兩黨軍隊接收。1945年12月1日,人民解放軍成立第一支裝甲部隊時,配備的就是改良型97式戰車,除了坦克博物館之外,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也有一輛97式戰車,該輛戰車曾以赫赫戰功獲得『功臣號』的榮譽。在坦克博物館中另一項寶貴的珍藏是一輛二戰時期的日軍94式輕型戰車(94是編造的所謂日本天皇紀年2594年 的後兩位數字,即1934年),日軍於1934年開始配備此型戰車,其主要任務在支援步兵作戰,日本侵華戰爭時,日軍的每個步兵師內均配署一個擁有6輛此型戰車的戰車連。據館內人員說,坦克博物館內的這輛94式戰車是全世界唯一維持完整,而且仍可行駛的一輛。此輛戰車在當年作戰時,於河北省某地通過一座浮橋時不慎落水,因而被長期封存,如今才被打撈起來,所以在戰車內所有當年日軍裝甲兵的各種裝備如鋼盔、望遠鏡,武士刀等,甚至便當盒、水壺,鋼筆和鉛筆等日常用品也一應俱全。展出中還有二輛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的M3輕型坦克,原本在彈痕累累的車體上仍隱約可見青天白日徽,但均已重新塗裝,以慶祝八一建軍節,此型戰車已經使用現今仍沿用的雙插梢式履帶。另有一輛M3輕戰車則是屬於印度的,是中國印邊界軍事衝突中,印軍遺留在戰場上的,後來為了表達友好,中國軍隊將大部份繳獲自印度的軍備歸還,這輛留在坦克博物館的印度M3戰車顯得更為稀有。
美制坦克
LVTA-4
另一項二戰時的美制裝備珍藏是LVTA-4兩棲登陸車,該車是美國食品機械有限公司於20世紀40年代生產的水陸坦克。 [1] 主要裝備坦克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用于海岸登陸、強渡江河和水網稻田地區作戰。該車於1943年8月投產,總產量1890輛,1944年在太平洋塞班島首次參戰,1954年法軍曾用該型坦克在越南水網稻田地帶作戰。本來博物館中只有一輛,而且是拍電影用的道具,僅有外觀完整;後來無意得知某廢鐵處理工廠也有一輛同型的兩棲登陸戰車,前往勘查後,發現該車竟是完整無缺的珍品,於是館方立刻進行交涉運回博物館,以免這輛罕見的LVTA-4兩棲登陸坦克淪為一堆廢鐵,LVTA-4是LVT-4的改裝型,將車體後部的人員艙予以密封,裝上M8輕型坦克的炮塔和75mm榴彈炮,以利在兩棲登陸時進行火力支援。
M5A1輕型坦克
美制M5A1輕型坦克,該車是美國20世紀40年代研製的輕型坦克。是美國以及其盟國在二戰使用最廣泛的輕型坦克,從歐洲、北非到菲律賓,甚至是東南亞叢林以及島嶼上皆有斯圖亞特的蹤跡。並在租借法案的推廣下陸續提供給蘇聯、中華民國、法國、南斯拉夫、葡萄牙及若干中南美國家使用,其中有部分甚至持續使用至1996年。它是M3系列輕型坦克的後繼車型,亦稱「斯圖亞特6型」。M5系列包括M5和M5A1兩種車型。其中M5輕型坦克未裝備部隊,M5A1輕型坦克於1943年列裝。這件藏品是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繳獲國民黨軍隊的戰利品,解放後該型車逐步退役。 [1]
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美制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由M3型輕型坦克發展而來的。主要武器為37mm火炮1門,7.62mm機槍3挺。1942年8月定型,1943年投入生產,至同年10月止,共生產3427輛,之後由M5A1所取代,其中2433輛通過美國的租借法案交給英國、中國及自由法國等同盟國軍隊,主要活躍在西歐、意大利及東南亞戰場上,為同盟國軍隊立下汗馬功勞。1943年,中國國民政府通過租借法案共裝備了48輛這種坦克,並組建了駐印軍「中美第一臨時戰車群」下屬的戰車第一營,戰車第一營是中國駐印軍的軍直屬戰車部隊,也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使用美制戰車作戰的開始。其塗裝仍採用美軍的制式橄欖綠色,各連標記為白色菱形、黃色方框和黃色長方形幾種,車體序號則沿用美式標示方法。由於駐印軍是在國外作戰的部隊,裝備是由美、英租借的,所以駐印軍的重武器都不塗有國民黨的青天白日徽。二戰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將其全部投入中國內戰(主要是淮海戰場即徐蚌地區),之後大量被解放軍繳獲,成為解放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戰車之一。
蘇制坦克
除了上述二戰時日制和美制的坦克外,坦克博物館內的二戰時蘇聯坦克更是讓人覺得不虛此行,舉凡多種前蘇聯制的中型、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館內皆有展示,如二戰中的蘇聯裝甲主力T-34/85中型坦克,以及拆除炮塔而改裝成的T-34牽引車:T-34/85是T-34系列中最後一種,也是性能最強悍的一種,號稱是二戰中綜合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其車體前方的傾斜式避彈設計,不且影響日後各國的坦克設計理念,在當時納粹有鑑於其性能優良。德國在開發新式V號(豹式)坦克時甚至一度有意模仿T-34的設計。而另一型號IS-2重型坦克雖然知名度不如T-34,但重要性並不遜於前者,它可算是中國裝甲兵力量中第一種配備的重型戰車,46.2噸的重量,122mm D-25T 主炮,炮塔內後還加裝一挺向後射擊的機槍,設計理念主要為防止敵方步兵由後方偷襲。
其他知名的蘇聯裝甲車輛還包括各型自行火炮,如SU-76,SU-100,ISU-122和ISU-152,其中SU-100使用T-34系列坦克的底盤,ISU-122和ISU152則使用IS系列坦克的底盤。
國產坦克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產戰車方面,除正門內廣場的88式戰車外,在館內還有59式、69式主戰坦克、63式兩棲登陸坦克和63式裝甲輸送車。館方表示除了日制戰車等少數幾輛之外,其餘大多數的坦克或裝甲車都是直接由場外開進館內,由此可見館方對車輛維修保養相當重視,竟可讓多數二戰時期的戰車均維持於可操作狀態,使這些老型坦克更顯珍貴,更因此賦予更強的生命力,在世界其他同類型的博物館中也屬難得。
操作儀
在坦克博物館中還有一種很特殊的展示,就是模擬操作儀的展示;在館中的第11陳列室中設有多具坦克駕駛模擬儀、主炮射擊模擬儀供參觀人員操作使用,但必須投幣付費,不過操作起來真實感十足,一試身手者不少,另外還有一部QSM-1輕兵器射擊模擬儀,利用電腦和雷射的技術模擬輕兵器的彈道和彈藥,藉以訓練射手的射擊技能與射擊姿勢,QSM-1模擬儀可模擬多種輕兵器,包括步槍,手槍和突擊步槍等,而非僅限於某單項武器,實用性頗高。
作用價值
坦克博物館的館藏和其他國家同性質博物館相比,不能相提並論,尤其較欠缺歐美其他國家的戰車實體,但是館方仍持續擴建中,並且以成為亞洲最大的坦克博物館為目標。
參觀信息
門票價格
18元/人,學生半價,1.2米以下兒童免票。
開放時間
8:30—16:00 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開放。
交通信息
城鐵13號線 回龍觀站 乘887路 到坦克博物館站下車。 地鐵4號線 安河橋北 乘512路到二六一醫院,換乘887路/昌20路到坦克博物館站下車。 德勝門(積水潭)乘919支,345,345快,670路到沙河換乘887路/昌20路到坦克博物館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