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SKLEH)是1988年由國家計委投資組建,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後正式運轉。實驗室依託單位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

目錄

簡要概況

從事實驗血液學及相關領域的基礎與轉化研究,並向國內外開放。的目標是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新的發展戰略,以提高診斷和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效率,特別是針對白血病的治療,並成為全國開放式的學術研究[1] ,技術開發和實驗血液學領域的人才培養基地。多年來,在國內實驗血液學同仁們的積極支持下組建起來並得以不斷發展壯大。

學術團隊

的現任主任程濤教授是傑青,着名的幹細胞生物學家。學術委員會主任是韓忠朝教授,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幹細胞生物學家。 的主要成員由中青年科學家組成。本實驗室共有35名成員,包括17名教授,7名副教授和多名客座專家。成員中多名教授都曾獲得榮譽獎項,其中有3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獎,有4人被衛生部授予中青年傑出貢獻專家稱號,有2人獲得教育部授予的新世紀人才突出貢獻獎。

研究領域

是國內唯一在實驗血液學領域從事基礎和轉化研究的國家實驗室。研究的主要領域涉及:(1)幹細胞生物學及其基礎研究方面的應用,包括造血干/祖細胞和其他類型幹細胞的比較生物學,臨床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以及體外擴增和體內造血幹細胞的重建;(2)造血系統的病理生理學,包括白血病[2]、骨髓瘤、淋巴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疾病的分子生物學機理,特別是白血病幹細胞、正常幹細胞和已分化的惡性血液病細胞間的生物差異和多藥耐藥機制;(3)病理情況下的造血微環境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包括骨髓和淋巴器官的微環境,主要集中在血液疾病微環境對正常和非正常的造血幹細胞的調控及其分子機制,特別是白血病微環境影響正常幹細胞的分子機制研究。

項目成果

自2001年以來,本重點實驗室開展了100多個研究項目,出版和發表了15部專着和500多篇科學論文,其中150篇文章收錄於SCI。SKLEH贏得了3個國家級和22個部級科技獎,15個國內專利。在以下研究項目/領域取得重大進展:(1)造血幹細胞(HSC)技術及其在基礎研究中的應用。我們已建立了第一個臍帶間質幹細胞(MSC)庫,相關技術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發明專利;(2)造血幹細胞多系分化及其調節因子的研究:從血液中分離的CD34陽性和CD133陽性幹細胞被發現分化成神經細胞,開創了CD34陽性和CD133陽性幹細胞在脊髓損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移植治療;(3)惡性血液病的多藥耐藥機制以及多藥耐藥逆轉研究:我們建立了第一個多藥耐藥細胞株K562/A02和格列衛耐藥細胞系K562/G01和K562/G02,第一個抗Pgp/抗CD3雙微雙功能抗體;(4)白血病環境對正常造血干/祖細胞的影響。我們已開始用Notch-1過表達誘導的白血病小鼠模型研究正常造血干/祖細胞的動力學和功能。在白血病的發展過程中,造血被逐漸抑制,白血病微環境對正常造血干/祖細胞的影響卻不同。闡明了在白血病微環境下造血受損和正常造血幹細胞可逆性受抑的潛在分子機制,這也為預防和治療癌症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交流合作

的建立為實驗血液學的尖端研究、研究生和科研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基地。大力提倡學術合作,給來自中國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學者提供一些贈款和建立基金的機會。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匹茲堡大學、法國血液血管研究所、山麓醫院的血友病中心/卡爾加里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等都有學術合作。在過去的幾年裡,舉辦了5次國際會議,的教授被多次邀請在重大的國際會議上做學術報告。頻繁的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提高了的科研質量和國際影響。

所獲榮譽

2022年5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再生醫學診療中心團支部榮獲天津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