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及其成本分擔機制研究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及其成本分擔機制研究》,姚明明 著,出版社: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1]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2]

目錄

內容簡介

隨着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從無限供給轉為有限供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但是中國的鄉城人口轉移模式獨具特色,體現為從農民到市民的職業轉換和地域轉移的非同步化、非合一性和非徹底性,人口的城鎮化進程落後於土地的城鎮化進程,出現城中村、人的半城市化、空心村等特殊現象。黨的十八大針對上述粗放型的城鎮化模式,提出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但是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卻面臨着巨大的成本問題,即農業人口由農民轉變為市民不僅是戶籍身份的轉變,而且是城市公共服務對象規模的增加,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政府首次提出「探索建立農業轉移入口市民化成本分擔、多元化城鎮建設投融資等機制」,體現了政府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決心,也揭示了所面臨的困境。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過去的五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並再次強調「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既是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重點難點,也是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更是支撐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順利對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內生動力,對優化城鄉收入分配格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因此,《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及其成本分擔機制研究》研究的目的在於面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特殊性及市民化成本巨大的雙重挑戰,在分析我國城鎮化過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現狀及市民化成本的基礎上,嘗試建立一個系統可行的、多元主體參與的成本分擔機制,最終促進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向城鎮的有序轉移,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順利進行。

《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及其成本分擔機制研究》從上述研究背景和目的出發,圍繞研究主題,按照層進式研究思路,在內容上分為七個部分:首部分是《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及其成本分擔機制研究》研究背景和理論基礎部分,包含緒論、國內外文獻綜述、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三章;第二部分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歷史回顧及現狀分析;第三部分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析,並探討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產生的原因、特徵及測算規模等;第四部分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影響的分析,從成本與收益的角度,利用擴展的家庭聯合遷移模型,分析了農業轉移人口家庭市民化行為的影響因素;第五部分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的原因分析,主要解決成本分擔的原因及成本分擔機制是如何演化的問題;第六部分是如何構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的研究;最後是對《中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及其成本分擔機制研究》主要研究結論的總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旨在有效分擔市民化成本,促進農業人口或家庭向城鎮有序轉移,推動新型城鎮化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關於智慧的名言,人生屋,2013-07-15
  2. 關於莎士比亞的名言名句(100句),豆丁網,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