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
《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沈紅波 著,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年出版新書約1000種,重印書2700餘種次,出版物已覆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1]和工程技術各領域。現有產品中,大中專教材占35%,學術圖書占45%,一般圖書占20%。在文史哲、法學、經濟管理、學術普及、漢語教學等出版領域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和特色[2]。
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研究的思路是先檢驗境外上市的溢價效應,即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在A股市場有更好的估值,然後從信息環境和盈利質量分析溢價可能存在的原因。全文共分六章,其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提出了研究問題,指明了研究意義。《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首先以境外上市動因為主線,對西方境外上市融資理論進行了系統介紹,包括:市場分割理論、捆綁理論和熟悉偏好假設等。同時,簡單回顧了我國學者對境外上市的相關研究。在理論回顧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構思。
第二章在分析全球境外上市背景的基礎上,詳細分析了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現狀並系統總結了H股的發展歷程及作用,包括H股與A股市場在外部環境上的差異。最後深入分析了企業境外上市的動機。
第三章是企業雙重上市的溢價效應研究。《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首先提出並實證檢驗了「溢價」的存在性,即到境外上市的AH股公司由於面臨更加嚴格的外部環境,因此本土市場的投資者對其有一個更高的估值。《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借鑑Doidge、Karolyi和Stulz(2004)的捆綁理論(Bonding Hypothesis)研究了雙重上市的溢價現象。為了控制內生性問題,我們分別採用Heckman檢驗和AB股上市前後的比較分析。鑑於企業價值有多種形式,我們除了採用PB、PE等指標外,還採用Ohlson-Juettner模型研究了境外上市對預期資金成本的影響。
提出中國企業雙重上市「溢價」現象之後,第四章先研究了公司雙重上市對提高企業信息環境的作用,然後進一步分析信息環境的改善對提高企業價值的影響(我們用證券分析師人數、證券分析師的準確度來計量信息環境)。研究發現,AH股公司的證券分析師人數顯着高於A股公司,即使控制了內生性問題以及採用兩階段回歸之後,這種結論依然成立,而信息環境的改善能夠使企業有更好的估值。
第五章從盈利質量角度研究了溢價存在的動因。實證檢驗的思路是境外上市提高了盈利質量,而盈利質量的提高提升了企業估值。盈利質量包括盈餘管理、會計穩健性和價值相關性。我們主要採用截面調整後的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來衡量盈餘管理,同時採用收益平滑和線下項目作為補充。在會計穩健性上,我們以Basu(1997)模型為基礎,結合Ball等(2001)的研究方法,研究境外上市對會計盈餘穩健性的影響。在價值相關性上,《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借鑑Eli Amir(1993)的價值相關性方法,用會計收益相關模型研究了相對價值相關性。實證研究發現,境外上市能夠抑制盈餘管理,進一步講,盈餘管理的抑制能夠增加企業的估值。但是對於會計盈餘穩健性和價值相關性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
第六章總結全文,得出研究結論,提出政策建議,並指出研究局限和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各章的相互關係是:第一章主要是提出研究問題,界定研究範圍;第二章是對企業境外上市的背景和現狀的分析,目的是介紹企業境外上市的制度背景,為第三章的實證研究作鋪墊;第三章是《中國企業雙重上市與企業溢價研究》的核心,主要從境外上市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以及境外上市對預期資金成本的影響這兩個方面來驗證境外上市的「溢價」效應;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從信息環境和會計信息質量來探討「溢價」可能存在的原因;第六章總結全文,得出研究結論,在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並指出研究局限和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 ↑ 規模現狀,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