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森暉自然博物館
東莞市森暉自然博物館座落於東莞市莞城區可園路,與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可園博物館、嶺南畫院、文學院僅一路之隔。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圍。森暉自然博物館,占地面積10000多平方米(內附古玩城),展館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展館主要分為:大型根雕觀賞石館、精品觀賞石館、觀賞石文化走廊、古生物[1]化石館等,是東莞一家規模大、藏品多、設施完善、功能齊備的自然科普性博物館。
目錄
簡介
森暉自然博物館館內藏品數千件,其中多件屬於國寶級藏品,堪稱國內的孤品、絕品。如大型根雕「古龍神舟」、「兆象」、「牛氣沖天」、「中華龍」等;着名奇石:「布達拉宮」、「黃河之水天上來」、寓意「寶瓶」的綠彩陶、天然奇石宴「滿漢全席」;以及各種精品觀賞石和五彩斑斕、光彩奪目的礦物晶體標本等。大者重數噸,小者可放几案手掌,品種豐富、琳琅滿目。這一件件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天然藝術品,給人無限的遐想,給心靈以啟迪、升華。2009年,博物館被評為「中國觀賞石(綜合)基地」,是東莞地區榮獲此稱號的自然博物館。
在博物館內,還珍藏有來自我國各大古生物群落的化石[2],如面積達20平方米,關嶺生物群的無脊椎動物海百合的化石。長7米高2.6米的貴州關嶺魚龍化石;熱河生物群的鳥類、植物類化石,稱霸於侏羅紀的恐龍化石以及三葉蟲、菊石、珊瑚化石等,種類繁多。這些由生命演變的符號 ,對研究古生物史、地質變化、古氣侯以及人類的起源、發展、進化等都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博物館在2009年榮獲「東莞市科普教育基地」,在2010年榮獲「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獲得東莞市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優秀單位」,在2012年榮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6月,被國際賞石文化總會評為「AAAA賞石基地」。2013年榮獲「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展館介紹
天文隕石館
天文隕石館珍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發現的隕石標本,館內藏品集中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八十多種隕石標本,其中有一套標本獲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為隕石界一大亮點:《單套品種數量最多的隕石標本》。這些物化的資源將成為活教材展現在觀眾和學生面前,讓觀者嘆為觀止,對廣袤無垠宇宙的探索產生無窮的幻想和樂趣。森暉自然博物館」天文隕石館」是東莞乃至華南地區規模比較大的以隕石為主題的隕石文化博物館,填補了嶺南無此類的空白,開闢了隕石文化新篇章。
清代官帽聖旨館
展出清代聖旨、聖旨牌匾、文武百官官服、官帽、頂戴花翎、及兵部手令等。
奇石文化廳
以詳實的科普資料講述觀賞石的形成於分類,通過地學知識更加理性更加深層的了解觀賞石。
在46億年以前,宇宙大爆炸後,形成了地球,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等組成,地殼深處則主要由火成岩、變質岩組成,地殼表層則以沉積岩為主組成。
岩石是天然產的具有一定結構構造的礦物集合體(少數岩石可由玻璃或膠體或生物遺骸組成)。它構成地殼及上地幔的固態部分,是地質作用的產物。
石是構成地球主要的物質,地球上的物質是生命的源泉與載體,保護地球維護自然生態,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人類的生活中,幾乎都離不開石。在賞石文化蓬勃發展的今天,做為三大類岩石的沉積岩、火山岩、變質岩是構成觀賞石的原岩,所以了解地球構造及岩石結構、性質、形成等對廣大賞石愛好者增加地學的知識,提高賞石水平,推動賞石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精品奇石館
奇石匯聚天地精華,沉穩厚重,賞石藝術歷史悠久,自成一格。近年來,隨着建設文化新城的熱潮興起,賞石文化發展迅猛,愛石玩石者倍增,藏石賞石名家不斷湧現。森暉的珍貴藏石,匯聚了我國來自東西南北眾多產地,種類各異,粉彩異呈!集趣味性、知識性、觀賞性於一體,寓教於樂。
古生物化石廳
剝開地層,問底化石,揭秘遠古生物神秘的面紗。主要講述生命的起源與進化,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加上實體化石對照詳細介紹地史時期古生物的生活環境很真實面貌。陳列展示來自我國幾大着名古生物群落所發掘的古生物化石。仿真實地復原了地層刨面和化石埋藏現場,生動詳實的向參觀者展現不同地質時期的變化和代表性的生物演變。
大型根雕奇石館
展示陳列來自全國各地大型的天然根雕和觀賞石,其中多件為我館鎮館之寶。古龍神舟、佛光普照、翡翠王、中華龍、兆象歸宗、牛氣沖天、麒麟、東方雄獅、瑤台仙境、寶島風光、老君丹爐、羅漢堂等等。
專題展覽
雲南即「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雲南歷史文化悠久,有眾多的少數民族,自然風光絢麗,得天獨厚,給藝術家源源不斷的創做源泉和靈感。國內外很多書畫名家以雲南為題材和背景,創作出一幅幅氣韻生動栩栩如生的作品,從古到今留下很多傳世佳作。他們用畫筆濃縮着雲南旖旎壯美的神奇風光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民俗風土文化。
視頻
東莞市森暉自然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7種中國史前古生物,第5種至今仍然存活着,搜狐,2018-11-08
- ↑ 長見識:化石是怎麼形成的,搜狐,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