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東周列國故事之進貢包茅

東周列國故事之進貢包茅,東周列國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進貢包茅


齊桓公做了霸主,名聲越來越大,中原諸侯都佩服他,向他進貢。可是南方的楚成王,不但不服他,還真跟他對立起來,要爭個高低。楚國在中國南部,向來不跟中原諸侯來往。中原諸侯把楚國當作蠻族,好像看待西戎和北狄一樣。楚國雖說是「南蠻子」,可也是個第四等諸侯,就是所謂「子爵」。這個小國,可比中原諸侯更有向外伸展的餘地。楚國人一面跟中原列國爭奪地盤,一面向南邊伸張勢力。他們開墾荒地,收服臨近的小部族,慢慢地變成了大國。到了公元前704年(鄭莊公打敗周桓王的第4年),楚國不但不顧意接受這子爵諸侯的封號,就是給它一個公爵諸侯的封號也不希罕。楚國的國君乾脆自稱為王,跟周朝的天王對立起來了。到了楚成王的時候,改進政治,發展生產,楚國已經很強了。楚成王聽說齊桓公打退了山戎和北狄,又幫助了邢國和衛國,做了諸侯的領袖,就打算跟齊桓公比個上下高低。因為鄭國夾在南北之間,要進攻中原,首先得占領鄭國,楚成王就發兵去打鄭國(公元前657年),鄭文公捷[子突的兒子]派使臣向齊國求救。


管仲對齊桓公說:「與其去救鄭國,不如直接去打楚國。可是要打楚國就得會合列國諸侯。」齊桓公說:「會合諸侯是件大事,不免聲張出去。這不是叫楚國事前作準備嗎?」管仲說:「蔡國得罪過主公,您早就想去征伐。蔡國臨近楚國,咱們只說去征伐蔡國,冷不防地打到楚國去,准能打個勝仗。」


原來齊桓公第三個太太蔡姬就是蔡侯的妹妹。有一天,兩口子坐着小船在蓮花池裡玩兒。蔡姬去採蓮花,那隻小船側歪得挺厲害,齊桓公嚷起來。蔡姬一見他怕水,成心跟他開開玩笑,用水撩他。他慌裡慌張地叫她別撩。蔡姬樂個沒完,索性站在船上,兩條腿分開,左右來回晃悠。就為了這件事,齊桓公氣得什麼似的,馬上把蔡姬休回娘家。蔡侯也掛了火兒,罵齊桓公不通人情,一賭氣把他妹妹改嫁給楚國,做了楚成王的夫人。齊桓公早想借着這個因由去征伐蔡國。


公元前656年(周惠王21年,齊桓公30年,魯僖公4年,衛文公4年,楚成王16年)齊桓公帶着齊、宋、魯、陳、衛、鄭、曹、許八國兵馬去攻打蔡國。蔡國的軍隊哪裡抵擋得住,蔡侯連夜跑到楚國,故意對楚成王說:「聽說他們還要打到您這兒來。」楚成王立刻派人去打聽。


八國的兵馬偷偷地向楚國進發。他們滿想冷不防地打進去,沒想到邊界上早已有個楚國的大夫,叫屈完的,等待多時了。齊桓公對管仲說:「楚國怎麼會知道咱們來了吶?」管仲說:「一定有人走漏消息,叫他們有了準備。不過楚國既然派使臣來,咱們也許能夠跟他們說理。」齊桓公就叫管仲去會見屈完。兩個人見了面,對作揖,行了禮。屈完可先說了話了:「我們的大王聽說貴國發兵來,派我來問一聲。貴國在北海,敝國在南海,井水不犯河水,為什麼你們的兵馬跑到這兒來了?」管仲回答說:「貴國和敝國都是周天王封的。當初齊國受封的時候有個使命。有誰不服從天王,就由齊國去責備。你們楚國本來每年向天王進貢包茅,讓天王祭祀的時侯可以濾酒。這幾年來,你們不進貢包茅,天王就責問我們,我們也只好責問責問你們了。這是一件事。第二吶,從前昭王(公元前1052---1002年)到楚國的時候,楚國叫他坐只破船,就為這個他死在漢水。這事情也得問問楚國。」屈完回答說:「沒進貢包茅是我們的不是。至於昭王死在水裡的事,您要問的話,那只有去問問漢水吧!」說着扭過頭去就走了。


管仲回來對齊桓公說:「楚人挺硬,光向他們說理還不夠,一定得用兵馬逼上去。」中原的兵馬就開到漢水附近的地方。楚成王早已派了鬥[同斗]子文為大將,把兵馬扎在漢水那邊,單等着八國的兵馬渡漢水的時候,迎頭干他們一下子。鬥子文一瞧中原的兵馬不過河,就對楚成王說:「管仲挺懂兵法,輕易不冒險。他統領着八國大軍還不過來,一定有什麼用意。咱們倒不如派個人過去探聽探聽,他們有多大的兵力,到底幹什麼來的,然後再決定或是打仗或是講和。大王您看怎麼着?」楚成王說:「派誰去吶?」鬥子文說:「屈大夫己經見過管仲了,還是請他再辛苦一趟!」屈完說:「上回見面,管仲問我為什麼不進貢包茅,我已經認了錯。要是大王打算跟他們訂盟約的話,我願意再走一趟;要是打仗的話,那還是請別人去好!」楚成王說:「還是你去好。和好不和好,由你隨機應變,瞧着辦吧。」


這回屈完見了齊桓公和管仲,受到了挺有禮貌的招待,心裡就有幾分打算講和的意思。他說:「我們沒進貢包茅是不對的。可是拿武力來壓人,我們也忍不下去。要是你們退兵三十里,咱們有商量。」齊桓公說:「大夫能這麼幫助楚國服從天王,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吶?」


屈完回去報告了楚成王,楚成王派人去一看,八國的兵馬果然退了三十里。他又不打算送包茅了。屈完和鬥子文都說:「人家八國諸侯全說了就算,咱們可別說了不算。」楚成王只好叫屈完帶了一車包茅,另外還帶了八份禮物送到那邊去。八國諸侯都挺高興地收下了。一邊招待屈完,一邊驗過了包茅,請屈完帶回去,讓楚國直接進貢給天王。


事情就這麼算是辦好了。齊桓公得意洋洋地對屈完說:「您瞧見過中原的兵馬嗎?」屈完說:「我們生長在南邊,地方偏僻,哪兒見過中原的大軍吶?要是能夠見識見識,那太好了。」齊桓公就帶着屈完,坐上車,去看看各路兵馬。這八國兵馬,各占一方,一方連一方地扎了好幾十里地。屈完正看着,忽然聽到齊國營里一聲鼓響,七國軍營接着打鼓相應,真是驚天動地,比打雷還震得慌。那些打鼓的人一個勁兒地打着,好像要在「南蠻子」面前把中原的威力憑着這一陣鼓聲全顯出來似地。齊桓公是別提有多痛快了,仰着鼻子對屈完說:「您瞧瞧,有這麼強的兵馬,還怕打不了勝仗嗎?」屈完笑着說:「君侯服從天王,講道義,扶助弱小,愛護百姓,人家才佩服您。要是講武力的話,那麼,敝國的城還算結實,又有漢水,兵力多少也有點。您就是再多帶點人馬來,也未必用得上。」就這幾句話說得齊桓公臉紅起來,趕着說:「大夫可真是楚國的能人。我打算跟貴國交好,訂個盟約,可不知道大夫覺得怎麼樣。」屈完說:「您能這麼照顧敝國,我們怎麼能不識抬舉吶?」


第二天,楚國派大夫屈完和中原八位諸侯在召陵[在河南省郾城縣東]訂立盟約。屈完又替蔡國賠禮,齊桓公也替鄭國說情,兩下里算是說開了。管仲下令退兵,諸侯各自回國。


鮑叔牙在路上問管仲:「楚子自稱為王,這是個大罪名,您不責備,倒要起什麼包茅來了。我不明白您這是什麼意思。」管仲說:「就因為自稱為王的罪名太大了,我才不提。您想,這麼大的罪名,他怎麼能承認吶?一提,就弄僵,不是得打起仗來嗎?一打起來,沒個完,老百姓可就苦了。我借着他們不進貢包茅的事跟他們說理,事情不大,他們容易承認。只要楚國能認個錯,就算是服了。我們對天王和列國諸侯也說得過去。那要比沒結沒完地打仗好得多。」鮑叔牙更服管仲了。


楚成王派屈完帶了包茅去朝見周惠王,周惠王樂得眉開眼笑,賞給屈完一些東西,又把祭祀太廟的「祭肉」賞給楚國,還說:「好好地鎮守着南方,別跟中原諸侯相爭。」同時,齊國派來了使臣隰朋[隰xi二聲]來報告收服楚國的經過。天王誇獎齊桓公尊重天王的好意,準備好好地招待隰朋。


評:管仲以進貢包茅問罪是一種外交上的智慧,既起到了問責的目的又給對方以承認錯誤的退路,既達到了屈人之兵的目的又避免了戰爭帶來的災禍,真是拿捏的恰如其分的智者之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是手段,不是目的。管仲這種做法最值得學習的正體現了這一點,更準確的說就把握住做事情的目的,用最靈活合理的手段或辦法達到這個目的。鮑叔牙和管仲的對話體現出了兩人的差距,鮑子太過耿直,缺少靈活處理人事的能力,所以不宜為相,日後管仲去世鮑叔牙未能繼任正是因此。


楚國土地肥沃而周圍沒有強敵,很早就已經是南方的大國。在文字記錄不詳的時代楚國就已與周朝為敵,昭王之死雖不一定是楚國人幹的,但一定是與周楚之間的爭鬥有關的。楚國祖先族姓羋,熊氏,熊通在位時已經有了要求周天子提高自己名號的實力,周天子不從,於是熊通自稱為楚王(楚武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他兒子楚文王即位後正是遷都到郢,其北上爭霸之勢已不可阻擋;文王之子成王即位,已然「楚地千里」,周惠王將「祭肉」賞給楚成王也有着承認楚國是南方霸主的意味。楚國此後一直是諸侯爭霸的主角之一,日後自然要慢慢詳述。


參考資料 

  1. 進貢包茅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