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叢台酒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叢台酒,是河北邯鄲地區所產的中國名酒。邯鄲農業基礎雄厚,釀酒歷史源遠流長,有關邯鄲釀酒及叢台酒名稱由來的記載眾多。

目錄

起源

戰國時,邯鄲是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以趙武靈王趙惠文王為代表締造了胡服騎射、富國強兵的歷史輝煌,為宮廷釀製的「趙酒」,更是名揚諸侯列國。西漢時,邯鄲是當時的五大都會之一,北方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魏晉、南北朝時,建安文化發祥於此。隨後佛教盛行,建寺鑿窟,留下了眾多的石窟藝術。唐宋時期磁州窯成為中國北方民窯的代表,靠繪畫裝飾豐富多彩、自然豪放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明朝時,貞元增燒坊在邯鄲東門裡誕生,「直隸高粱酒」名震四方。至民國初年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質大獎章,香飄異域海外[1]

產品特點

叢臺酒無色透明,醇香濃郁,人口綿軟,落口甜淨,回味悠長,具有濃香型酒的典型風格,酒精含量53°。 叢臺酒由發酵酒到蒸餾酒的演變開創了中國黃河以北地區最早生產高粱白酒的先河。濃香型叢臺酒以當地糯高粱為主要原料,以小麥焙製中高溫曲為糖化發酵劑,以老窖泥池為釀造容器,經固態發酵精工蒸餾而成。品質卓越口感獨特,其傳統釀造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叢臺酒係採用華北特產的優質高粱為原料,稻殼為輔料,以小麥90%、大麥n%混合製高溫曲為糖化發酵劑,承襲經過改造的老五瓶傳統生產工藝,經土質老窖60天低溫發酵,科學釀造而成。原料與糟酷比為1:4.5—5,用曲量為原料的22—24%,用稻殼量為原料的20—22%,人池水份為56—58%,並根據季節不同適量調整。近年來,在發揚傳統工藝的同時,又採用回酒發酵(每瓶回酒60「5—8斤,使入池酷子的含酒量不超過2%)、雙輪底半年池、一年池(蒸出來的酒香味較大,醇厚、回甜、勾兌採用),分層蒸燒。每窖出顎後分五個大茬,一個回茬,一個扔糟;量質摘酒(酒頭摘完後,酒身分兩級摘酒;一級叢臺酒,一級大麯酒)等工藝,使酒味更加芳駿、醉和。

為保證叢臺酒質量的穩定和提高,成品人庫須經三人小組品嚐和化驗,理化指標要求鉛含量在0.3PPm以下,甲醇含量在0.039/100Inl以下,雜醇油含量在0.089/100毫升以下,總酯含量在0.4克/100毫升以上。嚴格驗收後分級儲存一年以上,再認真調合,精心勾兌,理化分析,細緻品嚐,然後包裝出廠。

參考文獻

  1. 叢台酒溯源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