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不二》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七·審分覽。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1]

目錄

原文

聽群眾人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貴柔②,孔子貴仁,墨翟貴兼,關尹③貴清,子列子④貴虛,陳駢⑤貴齊,陽生⑥貴己,孫臏⑦貴勢,王廖⑧貴先,兒良貴後⑨。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注釋

①不二:強調統一,不能分離,此篇是法家的學說。②老耽貴柔:指老子提出的「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主張。③關尹:道家,曾是函谷關尹。老子過關時,他請老子著道、德二經。主張「其動若水,其靜若鏡」。④子列子:列子,道家。主張「靜也虛也,得其居矣」。⑤陳駢:即田駢,戰國齊國人,主張生死一樣,古今相同。「齊萬物以為首」。⑥陽生:楊朱,是拔一毛利於天下而不為的利己主義者。⑦孫臏:古代軍事家,主張用兵「其巧在於勢」。⑧王廖:戰國時的兵家,主張用兵貴在事先制定策略。⑨兒良:戰國時的兵家。貴後:重視後發制人。

譯文

聽眾人議論來治理國家,國家就沒有一天不落入危險之中。怎麼知道這樣的呢?老子主張以柔克剛,孔子主張仁愛,墨子主張兼愛,關尹主張清廉簡儉,列子主張靜虛無欲,陳駢主張看淡生死,陽生主張以己為先,孫臏主張用兵要策劃陣勢,王廖主張用兵貴在事先制定策略,兒良重視後發制人。這十個人都是天下的豪傑之士。

原文

有金鼓所以一①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眾也;勇者不得先,懼者不得後,所以一力也。故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夫能齊萬不同②,愚、智、工、拙,皆盡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聖人矣乎!無術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強速貫習③,不足以成也。

注釋

①一:統一。②齊:使……齊一。萬不同:指眾多的不同事物。③速貫習:迅速習慣於守法。

譯文

設置金鼓是為了統一說法;統一法令是為了統一心術;有智慧的人不能用巧詐,庸俗的人不會顯得笨拙,這是統一眾說的原因;勇敢的人不能搶先,膽小的人不會落後,這是統一力量的結果。所以統一就能整治好國家,不統一就使國家陷於混亂;統一就使國家安定,不統一就使國家危殆。所以能使眾多不同的事物齊一,庸俗、聰明、工巧、笨拙的人都竭盡全力,發揮自己的才能,如同出自一個起點,大概只有聖人才做到!不講究方法的聰明,不講究教化的才能,卻自恃武力強權來使國家迅速習慣於守法,是不能成功的。

著作簡介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2]。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3],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視頻

不二 相關視頻

《呂氏春秋》已成大作,百姓反應良好,呂不韋特意擺慶功宴!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古樂32

參考文獻

  1.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
  2.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3.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