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下肢骨

下肢骨分为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下肢带骨即髋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及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下肢骨
  • 主要骨骼: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 位置:身体下部
  • 骨骼总数:31

下肢带骨

下肢带骨即是髋骨(hip bone),成对,是形状不规则的扁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16岁以前由髂骨、坐骨及耻骨以软骨连结而组成,成年后软骨骨化,三骨在髋臼处互相愈合。髋臼底部中央粗糙,无关节软骨附着,称为髋臼。窝的周围骨面光滑,叫做月状面。髋臼的前下部骨缘凹入叫髋臼切迹。髓骨下份的大孔,称闭孔。

髂骨

髂骨(illum)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髂骨体和髂骨翼。髂骨体位于髂骨的下部,参与构成髋臼后上部。由体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内面凹陷名髂窝,窝的下方以弓状线(arcuate line)与髂骨体分界。弓状线前端有髂耻隆起,髂窝的后分粗糙,有一近横位的耳状面。耳状面了与骶骨的同名关节面相关节。髂骨翼的上缘叫髂嵴。翼的前缘有上、下两个骨突,分别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后缘也生有上、下两骨突,分别命名为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均可在体表扪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髂嵴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结节(嵴结节)。骼骨后缘有深陷的切迹,称坐骨大切迹(greater sciatic notch)。

坐骨

坐骨(ischium)位于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及坐骨支。坐骨体构成髋臼的后下部。坐骨体的后缘有三角形骨突叫做坐骨棘。坐骨棘与髂后下棘之间的弧形凹陷,叫做坐骨大切迹,坐骨棘下方的缺口叫做坐骨小切迹。由体向下延续为坐骨上支,继而转折向前内方,叫做坐骨下支。坐骨上、下支移行处骨面粗糙肥厚,称坐骨结节。坐骨结节在活体容易扪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耻骨

耻骨(pubis)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耻骨体及耻骨支。耻骨体构成髋臼的前下部。由体向前下内方伸出的骨条叫做耻骨上支,继而以锐角转折向下外方叫做耻骨下支。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内侧面为一卵圆形粗糙面,叫做耻骨联合面(symphysial surface),与对侧耻骨的相对面连结成耻骨联合(symphysis pubis)。耻骨上支的上缘有一锐利的骨嵴,叫做耻骨梳,其后端起于髂耻隆起,前端终于耻骨结节。耻骨结节内侧的骨嵴称为耻骨嵴。由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孔,叫做闭孔,在活体闭孔有闭孔膜封闭。孔的上缘有浅沟叫做闭孔沟。

自由下肢骨

股骨

股骨(femur)为人体最粗大的长骨,其长度约为身高的1/4。可分为一体两端。

股骨上端朝向内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头。头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头凹,为股骨头韧带的附着处。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颈与体的夹角称颈干角,约为120~130°。颈体交界处的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转子,其中下方较小的隆起叫做小转子。大转子的内侧面有一凹陷称为转子窝。大、小转子间,前有转子间线,后有转子间嵴相连。大转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

股骨体圆柱形,微向前凸。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行的骨嵴,叫做粗线。粗线可分内侧、外侧两唇,两唇在体的中部靠近,而向上、下两端则逐渐分离。在粗线中点附近有向下开口的滋养孔。外侧唇向上外移行为臀肌粗隆,内侧唇向上前止于小转子。两唇向下形成两骨嵴,分别连于股骨下端的内上髁、外上髁,两唇在股骨体下端后面围成的三角形骨面,叫做腘平面。

股骨下端为两个膨大的隆起,向后方卷曲,分别叫做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的下面和后面都有关节面,前面的光滑关节面称髌面。在后方,两髁之间有一深凹陷叫做髁间窝。内侧髁的内侧面和外侧髁的外侧面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别叫做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的上方有一三角形突起,叫做骨收肌结节。

髌骨

髌骨(patella)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腱内,为三角形的扁平骨。底朝上,尖向下,前面粗糙,后面为光滑,参与膝关节的构成。髌骨可在体表扪到。

胫骨

胫骨(tibia)为三棱状粗大的长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一体两端。

胫骨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与股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相关节,构成膝关节。两髁之间的骨面隆凸叫做髁间隆起。隆起前后有髁间前窝和髁间后窝。上端的前面有胫骨粗隆,是髌韧带的附着处。外侧髁的后下面有腓关节面。

胫骨体呈三棱柱状,前缘和内侧面都直接位于皮下。其前缘锐利,在皮肤表面可以摸到。外侧缘为骨间嵴。内侧面表面无肌肉覆盖,在皮下可以触及。后面的上份有一斜向内下方的腘斜线。

胫骨下端膨大,下面有关节面,内侧的骨突叫做内踝(medial malleolus)。外侧有腓骨切迹。

腓骨

腓骨(fibula)细长,位于胫骨外后方,分一体两端。

腓骨上端膨大叫做腓骨小头,由皮肤表面可以触及。小头内上面有关节面,小头下方缩细叫做腓骨颈。

腓骨体形状不规则,其骨间嵴与胫骨同名嵴相对。下端稍膨大,叫外踝(lateral malleolus),外踝的内面有呈三角形的关节面。

足骨

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

跗骨

跗骨(tarsus)属于短骨,位于足骨的近侧部,相当于手的腕骨,共7块。分前、中、后3排。后排有位于前上方的距骨和后下方的跟骨;中排为位于距骨前方、偏内侧的足舟骨;前排由内向外依次为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及骰骨。跟骨结节、舟骨粗隆是重要的骨性标志。

距骨

距骨(talus)位于跟骨的上方,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前部为距骨头,前面有关节面与舟骨相接。头后稍细部分为距骨颈。颈后较大的部分为距骨体,体上面及两侧面的上份均为关节面,称为距骨滑车,前宽后窄。体和头的下面,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跟骨上面的相应的关节面相关节。

跟骨

跟骨(calcaneus)位于距骨的下方,前端为一鞍状关节面,与股骨相关节,后部膨大,叫做跟结节。上面的前分有前、中、后三个关节面,与距骨下面相应的关节面构成关节。内侧面的前上部有载距突。

舟骨

舟骨(navicular bone)呈舟状,位于距骨头与三块楔骨之间。舟骨的后面凹陷接距骨头,前面隆凸与三块楔骨相关节。内侧面的隆起为舟骨粗隆。

骰骨

骰骨(cuboid bone)呈立方形,位于跟骨与第4~5跖骨底之间,内侧面接第3楔骨及舟骨。

楔骨

楔骨(cuneiform bones)共3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1~3楔骨,向前分别与第1~3跖骨底相关节。

跖骨

跖骨(metatarsal bone)位于足骨的中间部,为小型小骨,共5块,由内向外依次称第1~5跖骨。分为底、体和小头三部,第1~3跖骨底分别与第1~3楔骨相关节,第4~5跖骨底与股骨相关节。小头与第1节(近节)趾骨底相关节。第5跖骨底向后外伸出的骨突,叫做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

趾骨

趾骨(phalanges of toes)为长骨,共14块,形状和排列与指骨相似,但都较短小。?趾2节;其他趾各3节。

带骨

带骨(girdle bone):脊椎动物成对的附肢借助另一套骨骼结构、肌肉、韧带和中轴骨骼联系起来,这一套骨骼叫做带骨。前肢的带骨叫肩带,后肢的带骨叫腰带。[1]

参考文献

  1. 下肢骨解剖”,百度, 20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