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海市标准化协会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上海市标准化协会成立于1981年4月,是从事本市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团体法人。荣获5A级社会组织,四星级学会、上海市优秀先进组织、科技评价机构、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机构等荣誉和资质。

目录

机构简介

协会日常办事机构为秘书处,设有办公室、技术咨询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

市标协充分凸显专业性、群众性、综合性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为宗旨,依托各行各业,组织本市标准化工作者,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搭建政府和企业间交流的平台,着力推进本市各行各业的标准化工作,为促进上海经济发展服务。现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多方位从事学术研讨、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设咨询、标准宣贯、科普宣传、教育培训、评价认证、交流协作、在线网站和标准化服务项目等业务的社会团体。

市标协设有组织、科普学术、教育培训、技术咨询等工作委员会,并拥有纺织、汽车、化工、船舶、有色金属[1]、建筑建材、粮油、林业、蔬菜、饲料、种植、水产、轻工、机电、仪电、航空、宇航、能源、包装、信息、服务和康复等 22个标准化专业分支机构,现有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1200余家(人)。

市标协的咨询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是专门从事标准化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合作、标准化水平评价的部门,拥有一支涉及各专业领域的标准化专家队伍,可承担多个领域的标准化技术服务。围绕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综合服务,也是协会为企业和社会团体服务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市标协的培训中心是专门从事标准宣贯、标准化人才培训的部门,拥有一支优秀的的标准化教师队伍,注重开展重点标准宣贯、标准化人员岗位培训、标准化工程师教育,标准化人员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等宣贯培训,历年已为上海市与长三角地区标准化事业培养数十万专门人才。

上海市标准化协会章程(节选)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协会名称:上海市标准化协会(以下简称市标协),英文译名:Shanghai Association of Standardization,英文缩写:SAS。

第二条 市标协是上海市标准化工作者自愿组织的学术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2],并依法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是党和政府联系标准化工作者的纽带,又是发展标准化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第二条 市标协是本市标准化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自愿组织的学术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并依法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是党和政府联系标准化工作者的纽带,又是发展标准化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第三条 市标协的宗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纪守法,团结和组织本市标准化工作者,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国内外标准化学术交流活动,普及标准化科学技术知识,提高标准化科学技术水平和标准化工作者的素质,推广应用标准化成果、提升产业技术的基础水平。依托各行各业,搭建政府和企业间的平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坚持面向市场,坚持开拓创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会员,更好地促进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四条 市标协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社团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是上海市科协,市标协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挂靠单位是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上受中国标准化协会的指导。

第二章 任务与业务范围

第五条 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国内外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重点学术课题的探讨和学科考察活动,促进学科发展;

(二)普及标准化知识,宣贯各级标准,推广先进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

(三)开发标准化信息资源,组织和提供标准化咨询服务;

(四)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标准化科技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反映标准化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标准化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五)承担标准化科技项目的论证和评估,组织标准化科技成果鉴定,组织开展标准化技术水平评价等;

(六)组织推进、优化上海市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优化本市标准化人才队伍,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人员技术水平评价;

(七)为高新技术、产业联盟、战略性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绩效评估、节能减排等各级、各类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八)指导帮助企业制修订企业标准、组织制定团体标准,并接受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的管理;

(九)指导、帮助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采用国际标准;

(十)接受政府委托,开展与标准化有关的业务工作;

(十一)编辑出版标准化学术书刊,科普读物和科技资料等;

(十二)同其他团体和专家进行联系和合作,促进国际标准化合作与交流;

(十三)负责建立、管理、运用上海市标准化专家数据库;

(十四)评选或推荐标准化学术论文和优秀科普作品,表彰、奖励协会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科技工作者;

(十五)兴办技术经济实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第六条 业务范围:学术研讨、标准制修订、标准宣贯、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四技服务、评价认证、交流协作、刊物出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