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硝基苯酚
三硝基苯酚 |
三硝基苯酚,又称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是炸药的一种,室温下为略带黄色的结晶。三硝基苯酚是苯酚的三硝基取代物,受硝基吸电子效应的影响而有很强的酸性,因其具有强烈的苦味,又被称为苦味酸。难溶于四氯化碳,微溶于二硫化碳,溶于热水、乙醇、乙醚,易溶于丙酮、苯等有机溶剂。
目录
基本信息
化学式:C6H3N3O7
分子量:229.10
CAS号:88-89-1
EINECS号:201-865-9
理化性质
熔点:122.5℃
沸点:300℃( 爆炸)
密度:1.764g/cm3
辛醇/水分配系数:1.33~2.03
外观:无色至黄色针状结晶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苯、乙醚、丙酮、吡啶等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47.77
2、摩尔体积(cm3/mol):123.3
3、等张比容(90.2K):388.7
4、表面张力(dyne/cm):98.5
5、极化率(10-24cm3):18.93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7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3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58
7、重原子数量:1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9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发热等症状。有时可引起末梢神经炎、膀胱刺激症状以及肝、肾损害 。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LD50:56.3mg/kg(小鼠腔膜内);人吸入:0.0088~0.1947mg/m3,暴露部位有皮炎,上呼吸道炎症;人经口最小致死剂量5mg/kg。
对生物降解的影响:水中浓度20~30mg/L以上时,使生物处理效果降低。
危险特性:受热,接触明火、高热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可发生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与重金属粉末能起化学反应生成金属盐,增加敏感度。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1mg/m3
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L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5mg/L
水中嗅觉阈浓度:4mg/L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冷却,防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转移到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用水润湿,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在室外安全空旷处设置200米警悈线,将三硝基苯酚置于中央区,并轻轻插入导火索(长度800mm),用火点燃导火索后迅速撤离至警悈线外,用望远镜观察燃烧情况,燃完后方可清理现场。处理前应向当地公安机关和安监部门报告,并得到同意。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胶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禁止用砂土压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