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河野豌豆

中文名:三河野豌豆

別 名:圓葉草藤(東北)、

大巢菜(山西)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蝶形花亞科

族:野豌豆族

屬:野豌豆屬

組:大葉野豌豆組

種:三河野豌豆

命名者及年代:Oett.,1905

中文學名:Vicia amurensis Oett.

三河野豌豆(sān hé yě wān dòu),學名:Vicia amurensis Oett. f. alba Ohasi et Tateishi,別名 黑龍江野豌豆,是豆科野豌豆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植株近無毛。根粗壯,木質化,直徑可達4厘米。莖斜升攀援,具棱,偶數羽狀複葉,長5-15厘米,近無柄;頂端卷鬚有2-3分支。總狀花序與葉近等長;花15-30朵密集着生於總花序軸上部,小花梗長約0.25厘米。莢果菱形或近長圓形,長1.5-2.5厘米。種子1-5,扁圓形,種皮黑褐色,種臍細長。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朝鮮日本蒙古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東北、內蒙古山西等地。生長於海拔450米得湖濱、林緣、山坡、草地、灌叢。 野豌豆可作飼料。中國東北民間用該種代替透骨草供藥用。 [1]

目錄

形態特徵

黑龍江野豌豆是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植株近無毛。根粗壯,木質化,直徑可達4厘米。莖斜升攀援,具棱,偶數羽狀複葉,長5-15厘米,近無柄;頂端卷鬚有2-3分支;

托葉半箭頭形,2深裂,有3-5齒;小葉3-6對,橢圓形或長圓卵形,長1.6-3厘米,寬0.9-1.6厘米,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全緣,微被柔毛,後漸脫落;側脈較密與中脈聯接,直達邊緣波形相連。

總狀花序與葉近等長;花15-30朵密集着生於總花序軸上部,小花梗長約0.25厘米;花冠藍紫色,稀紫色,花萼斜鍾狀,萼齒三角形或披針狀三角形,下面2齒較長;

旗瓣長圓形或近倒卵形,長約1厘米,寬約0.6厘米,先端微凹,翼瓣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較短;子房無毛,胚珠1-6,子房柄短。

莢果菱形或近長圓形,長1.5-2.5厘米。種子1-5,扁圓形,種皮黑褐色,種臍細長。花期6-8月,果期8-9月。 [2]

與原變型區別在於花白色。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內蒙古。生長於森林草原石質山坡或林緣、草地陰處。 [3]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50米的湖濱、林緣、山坡、草地、灌叢。 抗寒、耐旱、耐瘠薄。生於鹽鹼荒地、渠邊、河岸及鹽鹼化草甸,沙漠邊緣也有分布。 野豌豆比山野豌豆耐干早。抗寒性強,能耐-30℃的低溫。野豌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生長最好,沙土地上也能很好地生長。 [4]

分布範圍

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朝鮮日本蒙古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東北、內蒙古大興安嶺阿里河牙克石根河烏爾其汗阿榮旗等)、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地。

豆生長習性

野豌豆攀緣生長,多分枝,一般分枝20-30個,條件適宜時分枝多達200個。單株覆蓋面積為1-1.5平方米。主根深,一般達2米,根幅60-70厘米,側根密生根瘤。小葉面積不大,約為0.5-0.8平方厘米,葉量大,單株葉面積達500平方厘米以上。

在中國河北圍場縣,5月中旬返青,下旬分枝,7月上旬開花,8月下旬種子成熱,9月上旬枯黃,生長期為140天左右。在北京,4月上句返青,5月上旬分枝下甸現蕾,6月中、下旬開花,7月下旬結莢,10月下旬枯黃,生長期200天左右。建植的第2年,枝葉生長茂盛,單株夏蓋面積在1平方米左右。

主要價值

飼料:黑龍江野豌豆可作飼料,莖葉柔軟,葉量大,適口性好,鮮草和乾草馬,牛、羊喜食。刈割後青飼或曬制乾草大家畜及兔喜食。黑龍江野豌豆開花期粗蛋白質含量最高,粗纖維最低,是刈割的最佳時期。黑龍江野豌豆氨基酸含量豐富,其氨基酸總量與苜蓿相似。其中賴氨酸與苜蓿相似,蘇氨酸比苜蓿高40%,異亮氨酸高20%。

藥用:中國東北民間用該種代替透骨草供藥用。

生態:莖匍匐生長,有助於水土保持。

參考來源

  1. 三河野豌豆,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國植物志》 第42(2)卷 (1998) >> 246頁 PDF >> 黑龍江野豌豆 Vicia amurensis
  3. 中國飼用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飼用植物志 第二卷[M],農業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第207-210頁
  4. 《中國大興安嶺蒙中藥植物資源志》編撰委員會編.中國大興安嶺蒙中藥植物資源志[M],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0,第2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