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奈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屬黑泥田,含碳質多,鬆軟疏水,宜於三奈生長。[1]

目錄

基本信息

三奈。別名 沙姜

三奈為姜科植物山柰的乾燥根莖,別名山柰、沙姜、三萘子、三賴、山辣。三奈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三奈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鬚根;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質脆,易折斷。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李氏《綱目》稱三奈辛溫,謂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氣痛,寒濕霍亂,蓋味辛溫而氣芳香,辟寒行氣,因亦與砂仁、蔻仁諸物相近,故治療亦約略似之。又謂治風蟲牙痛,則亦專行陽明,可作引經藥,用與甘松同,必非辛溫之物,可以獨治陽明風火。

三奈治風蟲牙痛:肥皂一個,去穰,內入三賴、甘松各三分,花椒、鹽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滿為度,用麵包,煉紅,取研為末,每日擦牙。

三奈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錢,麝香半錢。為細末,每用三字,口噙溫水,隨牙痛處一邊鼻內搐之,漱水吐去,便可。

三奈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當歸甘草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2]

類別

溫里藥

藥用部位

根莖

藥材性狀

本品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1~2cm,厚0.3~0.5cm。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鬚根;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質脆,易折斷。氣香特異,味辛辣。

栽培要點

產地:廣西、雲南、廣東、台灣

採收加工:冬季採挖。洗淨,除去鬚根,切片,曬乾。

地道沿革:

性味歸經:溫;辛;歸胃經

藥用

功能主治: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用於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搐鼻。

禁忌:陰虛血虧及胃有鬱火者禁服。

功能用途

雜貨店、中藥店出售的為其干制切片,其味芳香。藥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等。

烹調中多用於燒、鹵、麻辣火鍋,用量多在5~10克之間。廣東人把沙姜用於製作鹽焗雞。四川江湖菜中有「三奈菜」的製作,即是說主料加上大量的三奈和干紅辣椒、乾花椒烹製而成。這道菜因其味芬香奇特,故受人稱道,不過還未見有報道。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