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万源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达州市代管。位于省境东北部,北与陕西省镇巴、紫阳县接壤,东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辖境东西长76.7千米,南北宽77.25千米,总面积4065.6平方千米,总人口60万人(2012年)。全市辖12个镇、40个乡:太平镇、青花镇、旧院镇、罗文镇、河口镇、草坝镇、竹峪镇、大竹镇、黄钟镇、官渡镇、白沙镇、沙滩镇、茶垭乡、长石乡、白羊乡、铁矿乡、固军乡、井溪乡、堰塘乡、蜂桶乡、花楼乡、长坝乡、曾家乡、大沙乡、秦河乡、庙垭乡、鹰背乡、石窝乡、玉带乡、新店乡、魏家乡、柳黄乡、溪口乡、永宁乡、虹桥乡、康乐乡、白果乡、钟停乡、庙子乡、紫溪乡、庙坡乡、梨树乡、皮窝乡、丝罗乡、罐坝乡、石人乡、赵塘乡、中坪乡、八台乡、花萼乡、曹家乡、石塘乡。市政府驻太平镇,距达州市区150千米。

东界重庆市城口县的有大竹、钟亭、白果、曹家、堰塘、蜂桶、八台等1镇6乡;南界宣汉县的有井溪、固军、白羊、铁矿、罗文、曾家、河口、秦河、庙垭等2镇7乡;西界平昌、通江县的有鹰背、庙垭、玉带、魏家、柳黄、新店、丝罗、溪口、竹峪等1镇8乡;北界陕西省镇巴县、紫阳县的有康乐、虹桥、永宁、长石、官渡、梨树、皮窝、紫溪、临河、庙子等1镇9乡;不与外县连界的有太平、青花、长坝、赵塘、大沙、中坪、草坝、黄钟、石人、罐坝、沙滩、石塘、石窝、旧院、白沙、花萼、庙坡、茶垭等7镇11乡。

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跨东经107°28′-108°31′、北纬31°39′-32°20′之间。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有“秦川锁钥”之称。最高蜂桶乡老君山,海拔2412.9米;最低鹰背乡万家院,海拔355.7米。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1],年均气温14.7℃,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后河、任河、龙潭河、澌滩河流经市境。有煤、铁、铝、钡、石灰石、大理石等矿藏。襄渝铁路、210国道、302省道公路穿境而过。国家茶叶、用材林基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红四方面军军事会议旧址为革命纪念之地。八台山为省级风景区。

目录

历史沿革

因地处万顷池和诸水源头,故名万源。县东北有万顷池,相传为春申君故居,旁有平田万顷,邻邑之水,多源于此,《通释》谓:“万顷池洒流有四,三入于夔,一入于渠”。春秋战国属巴国,秦属巴郡宕渠,东汉属益州巴郡宣汉县。唐贞观元年属通州,天宝元年属通川郡宣汉县。五代时置明通院(治今旧院坝)。元属达州和巴州曾口县。

明属重庆夔州达县,后属东乡县(治今宣汉县东乡镇)。正德十年(1515)析东乡县东北境太平里置太平县。清嘉庆七年(1802)升为太平直隶厅,直隶四川省承宣布政使司川东道。道光二年(1822)复为太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安徽太平县同名,改为万源县。1978年析县东部地置白沙工农区。

1993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万源县和白沙江农区,合并设立万源市(县级)。以原万源县行政区域所辖城守、旧院、罗文、河口、草坝、竹峪、大竹、黄钟、官渡和白沙工农区辖的白沙共10个区和57个乡为万源市的行政区域。市政府驻太平镇。同年11月29日,万源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乾隆六十年(1795)全县分为十保。道光二年(1822)太平直隶厅复置太平县,原太平厅七八九保设城口厅,割巴州(今巴中)之太平、长乐两乡及通江之安仁里、长宁里、麻巴里各甲拨入太平县,时人称“三乡”为新太平,原七保为老太平,时七保三乡共辖119甲,51个场镇,其中九乡黄钟堡设巡检分署。1914年,改乡保为区团制,时设十个区,连县城52个场镇(团);其中七区黄钟堡设县佐公署,1928年撤,1929年复设分知事公署。

1933年1月25日红四方面军进驻万源县后,在境内建有竹峪特别区和万源、红胜、城口等3个县苏维埃政府,辖3个市、20个区、71个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红军撤离万源县境,国民党政府将建制和辖区恢复到红军入川前。同年6月将区划由10个区改划为4个区,39个联保。1941年改联保为乡镇、保甲制,时全县4个区,24个乡,214保、2040甲,27897户、150469人。

1949年12月29日,全县解放。在黄钟、大竹设区公署,任命区长;在石塘、罗文设指导区,由指导员巡回视察工作,向县负责;城守镇及青花、白沙、官渡3乡由县直辖。1950年1月25日,增设城守区,时全县5个区,25个乡镇、215个保、2012个甲。1950年12月11日,县政府发布废除保甲制布告。1951年4月1日,实行新的行政区划,增设河口、草坝2个区,以区辖乡(镇),乡辖村、村辖组、镇辖段,时全县7个区,43个乡,1个镇,252个村,4个段。

1952年4月,改原用地名区为序数区名,增设白沙区为八区和水田、安家、蜂桶、响水、三教、长田、梨园、白杨、秦河、三官、金山、康乐、高家、刘家、上三溪、观音、白果、钟亭、蒿坝、荆竹、诸葛、紫溪、八台、石马、花萼等25个乡,时全县共8个区,68个乡、1个镇。1952年8月6日,增设三溪、青花、官渡为九、十、十一区,撤销三教、白杨、水田、三官、金山、高家、刘家、上三溪8个乡;增设水田(白沙区境)、卢家、新兴、龙舟、明镜、梨树、长石7个乡,时全县11个区、67个乡、1个镇。1953年1月14日,增设大竹、罗文2个镇。

1954年5月7日,增设红茶、蒲家2个乡,撤销庙子乡。1955年3月16日,撤销十一区(官渡),原所辖的官渡、梨树、蒿坝3个乡划归一区(驻城守镇),将皮窝乡划归七区(驻大竹镇),撤销荆竹、诸葛2个乡。同年7月1日改序数区名为用地名称呼,即城守、旧院、罗文、草坝、河口、竹峪、大竹、白沙、青花、黄钟等区名,时全县共10个区,66个乡,3个镇。1956年1月12日,撤销青花区和卢家、响水、梨园、龙舟、马口、长田、石马、红茶、观音等9个乡,蒲家、明镜2乡合并为庙子乡,撤大竹、罗文两镇入大竹、罗文两乡,时全县共9个区,56个乡,1个镇。

1958年10月,除城守镇外,全县实行政社合一,改区政府为区公所,乡为公社,村为管理区,时全县9个区,53个公社,1个镇。1959年8月,在城郊增设长青公社,属城守区辖。1961年3月,撤销红星公社,改设长坝、赵塘2个公社;4月,增设花萼公社;5月,增设官渡区;至此,全县有10个区、1个镇,57个公社。1972年,改城守区属长青公社为城关镇辖。1978年4月14日,析白沙区及所属7个公社设立白沙工农区(县级),时全县辖9个区、1个镇,50个公社。1981年,改城关镇属长青公社为城守区辖。同年,达署173号文批示,改城关镇为太平镇。

1983年,改公社、大队、生产队为乡、村、村民小组。1985年,全县辖9个区、1镇,50个乡,6个居委会、365个村,52个居民小组、2225个村民小组。1986年12月,撤大竹乡、罗文乡,设大竹镇、罗文镇(乡级)。1986年,全县总人口92536户、405738人,其中农业人口358956人,非农业人口46782人。1987年5月,撤销长青乡,其所属的2个村、7个组并入太平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2],全县总人口105074户、434681人。

视频

万源市 相关视频

四川万源市航拍
万源市城市旅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