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 ,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 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 、 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於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 李白的《 早發白帝城 》、 杜甫的《 江南逢李龜年 》、 厲聲教的《 觀潮有感 》等。

目录

體裁沿革

七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簡稱七絕,其起源已不甚清楚。 人認為七絕起自蕭綱虞世南或是四傑的說法,都是指七言律絕。 雖然七絕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確以律絕為主,但與五絕一樣, 古絕之形成還是先於律絕。 現代國內外學者一般傾向於以北朝樂府民歌為七言古絕之源。 也有學者認為七言古絕的源頭應追溯到西晉的民謠。 雖然漢魏時已有曹丕 《 燕歌行 》這樣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完整的七言四句體的出現,是在西晉的歌謠中。 這就是逐句押仄聲韻的《豫州耆老為祖逖歌》:“幸哉遺黎免俘虜,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勞甘瓠脯,何以詠思歌且舞。”

時,七言絕句不僅數量較少,題材狹窄,而且在詩壇上的影響也很小,藝術上也不夠成熟,不僅未能充分協律,而且作風比較板滯(如常用對仗作結,有類律詩的前半截),缺乏悠遠的韻度。 初唐比較知名的詩人如沈佺期宋之問 ,律詩寫得很好,七絕水平卻一般。 進入盛唐,大量的七絕詩人湧現,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完全可以與五絕並駕齊驅。 李白、王昌齡、 王之渙王維賈至高適岑參 、 常建等確是當時詩壇上的一批七絕高手。 代表七絕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齡二人。 王昌齡率先並大力創作七絕,在他的筆下七絕的題材得到了大大拓展,舉凡從軍、出塞、懷古、贈別、狩獵、宴飲以及奉佛、崇道、閨思、宮怨等等,無不可用七絕來表現,擴大了七絕在詩壇的影響。 李白的七言絕句則更能體現盛唐絕句的典型風貌。 中唐時,擅長七絕的詩人不少,如李益劉禹錫等,但基本路子並未突破前人。 及至晚唐,七絕在杜牧 、 李商隱溫庭筠手裡又有了新的發展。

七言絕句,由於可以不拘對偶,故構寫自由;由於篇幅短小,故語句精煉含蓄,多言外之音;由於講究聲律,故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宜於低吟高誦。 自唐代以來,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是詩歌各種體式中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 [1][2][3]

詩體格律

七言絕句屬於格律要求比較嚴格的近體詩。 首先是篇幅固定。 全詩四句,每句七字,總共二十八字。 其次是押韻嚴格,表現為通常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 還要講究平仄 ,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據首句頭兩字的平仄,七言絕句分為平起式和仄起式兩大類。 其中平起式又分兩種: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韻;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仄起式也分兩種: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韻;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按平仄律,七言絕句有四種標準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 其平仄粘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即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調 。 [4]

格律對照

七言絕句順粘格(正格)(首句押韻)

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絕句偏格

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品

===閨怨 王維===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涼州詞二首[5] 王之渙

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6] ,一片孤城萬仞山[7]
羌笛何須怨楊柳 [8],春風不度玉門關[9]

其二
單于北望拂雲堆[10] ,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11]

註釋

  1. 畢士奎.王昌齡為七絕創作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2. 潘善祺 . 詩體類說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97-239
  3. 陳伯海 . 唐詩學引論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139-149
  4. 陳伯海 . 唐詩學引論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139-149
  5. 涼州詞:又名《 出塞 》。 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 郭茂倩 《 樂府詩集 》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6. 遠上:遠遠向西望去。 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河”一作“沙”,“遠”一作“直”。
  7.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約等於213厘米或264厘米)。
  8. 羌笛:屬橫吹式管樂。 羌笛在漢代就已經傳入甘肅、四川等地了,是唐代邊塞上常見的一種樂器。 何須:何必。 楊柳:《 折楊柳 》曲。 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
  9. 度:吹到過。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10. 單于:古代對匈奴君長的稱呼,此指突厥首領。 拂雲堆:祠廟名,在今內蒙古五原。
  11. 來:語助詞,無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