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七十二弟子解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是《孔子家語》第三十八篇。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後序》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為《孔安國序》,後半部分內容為安國以後人所寫,故稱之為《後孔安國序》,其中收有孔安國的孫子孔衍關於《家語》的《奏言》。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七十二弟子解
  • 選   自:《孔子家語》
  • 內   容:記錄孔子孔門弟子思想言行
  • 弟   子顏回

作品原文

1.顏回,魯人,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年二十九而發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日益親。」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

2.宰予,字子我,魯人,有口才,以語言著名。事齊為臨淄①大夫,與田常為亂②,夷其三族。孔子恥之,曰:「不在利病③,其在宰予。」

【注釋】

①臨淄:春秋時為齊國都城。在今山東淄博

②與田常為亂:田常:即陳恆,春秋時齊國人。曾事齊簡公,後弒簡公而立平公。據《史記》司馬貞索隱,《左傳》無宰我與田常為亂的記載,而有一叫闞止的人字子我,被田常所殺。此作辛我事,恐有誤。

③利病:利弊,利害。

3.端木賜,字子貢,衛人。少孔子三十一歲。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詘①其辯。家富累錢千金,常結駟連騎,以造原憲。憲居蒿廬蓬戶之中,與之言先王之義。原憲衣弊衣冠,並日蔬食②,衍然③有自得之志。子貢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憲曰:「吾聞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吾貧也,非病也。」子貢慚,終身恥其言之過。子貢行販,與時轉貨④。歷相魯衛而終齊。[1]

【注釋】

①詘:貶退。

②並日蔬食:兩日吃一日糧。

③衍然:快樂的樣子。

④與時轉貨:買賤賣貴,隨時轉貨。

4. 冉求,字子有,仲弓①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歲。有才藝,以政事著名。仕為季氏宰②,進則理其官職,退則受教聖師,為性多謙退。故子曰:「求也退,故進之。」

【注釋】

①仲弓:即冉雍,字仲弓。孔子弟子。

②為季氏宰:為季孫氏的家臣。

5.仲由,弁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歲。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為人果烈而剛直,性鄙而不達於變通。仕衛為大夫①,蒯瞶與其子輒爭國,子路遂死輒難。孔子痛之,曰:「吾自有由,而惡言不入於耳。」

【注釋】

①仕衛為大夫:子路為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

6.卜商,衛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習於《》①,能通其義,以文學著名。為人性不弘,好論精微,時人無以尚②之。嘗返衛,見讀史志者云:「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讀史志曰:「問諸晉史,果曰己亥。」於是衛以子夏為聖。孔子卒後,教於西河③之上,魏文侯師事之,而諮④國政焉。

【注釋】

①習於《詩》:據傳子夏精通《詩經》,《毛詩·序》就是他寫的。

②尚:超過。

③西河:地名。即今陝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子夏曾居於此,並在此講學。

④諮:商量,徵詢。

7.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齊嘗聘,欲與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祿則憂人之事,故吾不忍遠親而為人役。」參後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①,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參曰:「藜蒸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終身不取妻。其子元請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己②,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③。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於非乎?」

【注釋】

①藜:藜羹,用嫩藜做的羹。烝:同「蒸」。

②高宗:即殷高宗武丁。孝己:殷高宗子,因遭後母讒言,被高宗放逐,憂苦而死。

③尹吉甫:周宣王時賢臣。伯奇:尹吉甫之子。因遭後母讒言,被其父放逐於野。

8.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歲。有君子之姿。孔子嘗以容貌望①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為人,公正無私,以取與去就,以諾為名。仕魯為大夫也。

【注釋】

①望:期望

9.高柴,齊人,高氏之別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歲。長不過六尺,狀貌甚惡。為人篤孝而有法正①。少居魯,見知名於孔子之門。仕為武城②宰。 【注釋】

①法正:禮法規矩。

②武城:地名。故址在今山東費縣西南。

10.宓不齊,魯人,字子賤。少孔子四十九歲。仕為單父宰,有才智,仁愛,百姓不忍欺。孔子大①之。

【注釋】

①大:看重。一本作「美」。

11.南宮韜,魯人,字子容。以智自將①,世清不廢,世濁不灣②。孔子以兄子妻之。

【注釋】 ①自將:自己保全。

②不灣:不污穢。

作品譯文

顏回,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二十九歲時頭髮就白了,三十一歲早早就死了。孔子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這個學生,我的弟子們關係日益親密。」顏回以品德操守高尚聞名,孔子稱讚他仁愛。

宰予,字子我,魯國人,有口才,以能言善辯著名。他在齊國做官,為臨淄大夫,因與田常一起犯上作亂,被夷滅了三族。孔子以此為恥,說:「這樣的結果,不在於有什麼利弊,而在於宰予參與了這件事。」

端木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一歲,有口才,很著名。孔子經常阻止他的能言善辯。他的家庭非常富有,常駕着馬車或騎着馬,去看望原憲。原憲居住在茅草屋中,與子貢談論古代先王治國的道理。原憲穿着破舊的衣服,兩天才能吃一天的飯,但仍然很快樂,有自己的志向。子貢說:「太過分了,你怎麼會病成這樣?」原憲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道而不能身體力行叫做病。我是貧,不是病。」子貢聽了原憲的話感到很慚愧,終身都為說過這樣錯誤的話而羞愧。子貢販賣貨物,能及時轉手獲利。曾擔任魯國、衛國的宰相,後來死在齊國

冉求,字子有,和冉雍是同族。比孔子小二十九歲。有才藝,以會處理政事著名。曾為季孫氏的家臣。做官時就處理政務,不做官時就在孔子門下學習。為人性情多謙遜退讓。所以孔子說:「冉求做事退縮,所以我要鼓勵他。」

仲由,弁地人,字子路,一字季路。比孔子小九歲。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為人果烈而剛直,性格粗放而不善於變通。在衛國擔任大夫的官職,正趕上蒯瞶與他的兒子蒯輒爭奪國君之位,子路為保護蒯輒而死。孔子非常悲痛,說:「自從我有了子路,那些惡意中傷的話再也傳不到我耳朵里了。」

卜商,衛國人,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他學習《詩經》,能理解其意,以文學著稱。為人胸襟不夠宏大,好論證精微的事情,當時沒有人能超過他。他曾經返回衛國,見一個讀史書的人說:「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說:「不對,不是三豕,是己亥。」讀史書的人說:「請教晉國的史官,果然是己亥。」於是衛國的人都把子夏當做聖人。孔子去世以後,子夏在魏國西河講學,魏文侯把他當做老師,向他諮詢治理國家的方法。

曾參,魯國南武城人,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以孝道為志向,所以孔子因他而作《孝經》。齊國曾聘請他,想讓他為卿,他不去,說:「我父母已年老,拿人家的俸祿就要替人家操心,所以我不忍心遠離親人而受別人差遣。」他的後母對他很不好,但他仍供養她孝敬她。他的妻子因藜羹沒有蒸熟,曾參為此要休她。有人說:「你妻子沒有犯七出的條款啊!」曾參說:「蒸藜羹是小事,我讓她蒸熟她卻不聽我的話,何況是大事呢?」於是就休了妻子,終身不再娶妻。他的兒子曾元勸他再娶,他對兒子說:「殷高宗武丁因為後妻殺死了兒子孝己,尹吉甫因為後妻而放逐了兒子伯奇。我上不及高宗賢能,中不比尹吉甫能幹,怎知能避免不做錯事呢?」

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四十九歲。他有君子的姿容。孔子曾因他的容貌而期望他的才能可以和容貌相稱,可是他的才能沒能達到孔子的期望。然而他的為人公正無私,以獲取與給予來選擇去就,以重信用知名。在魯國做官,官為大夫。

高柴,齊國人,屬高氏家族的分支,字子羔。比孔子小四十歲。他身高不到六尺,相貌很醜。為人特別注重孝道而又遵守禮儀法度。小的時候居住在魯國,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定名聲。官為武城宰。

宓不齊,魯國人,字子賤。比孔子小四十九歲。擔任單父宰,有才智,有仁愛,連百姓都不忍欺騙他。孔子很讚美他。

南宮韜,魯國人,字子容。能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保全自己,世道清平會有所作為,世道污濁也不會同流合污。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