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丁肇中,(Samuel C. C. Ting,1936年1月27日-),拥有美国中华民国国籍,为华裔美国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

丁肇中
Samuel Chao Chung Ting
出生 (1936-01-27) 1936年1月27日(88岁)
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
国籍 美国
母校 美国密歇根大学
数学、物理学学士及物理学博士
知名于 发现J/ψ介子
配偶 凯伊·库尼、苏珊·卡洛·马克思

丁肇中曾在台湾就读成功大学机械系一年级,后来前往美国密西根安娜堡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从机械系一年级读起。当时老师认为他在传统机械制图上比较没有天份,因此建议他改念物理及数学。[2]

1959年,于密西根安娜堡大学拿到物理、数学双学士。

1962年,密西根安娜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目录

发现J粒子

1970年左右,已经发现了许多基本粒子。其中大多数包含两个或三个夸克。

1974年,和伯顿·里希特(Burton Richter)彼此独立地使用高能粒子碰撞,彼此独立地发现了一个新的重粒子,称为J / psi,通过实验证明了第四个夸克的存在,此夸克后来被称为“魅力”。[3]

因在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发现J粒子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并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了许多其他奖项。

他的进一步开创性成果包括:

核反物质(反氘核)的观察;

电子族(电子,μ子和tau)的尺寸的测量结果表明,电子族的尺寸为零(半径小于10 -17)厘米);

对光线和大量光线的精确研究表明,光线和大量光线可以在高能量下相互转换,并为夸克模型提供了关键的验证;原子核半径的精确测量。

发现胶子(负责传递核力的粒子);对胶子特性的系统研究;对μ子电荷不对称性的精确测量,首次证明了标准电弱模型(Weinberg,Glashow和Salam)的有效性;宇宙中电子家族和中微子物种数的确定,电弱统一理论的精度验证。

荣誉

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语录[4]

  •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5]
  • 在我做寻找新粒子的实验尚未成功之时,人们说我是傻子,因为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但当我找到新粒子的时候,人们又说我是天才───其实,傻子与天才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要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同时,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总之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不断地追求,再加勤奋地工作。

  • “能考第一名当然好,但考试是考以前的经验和知识,而科学恰恰是质疑前人的知识,通过实验创造新的知识。”

视频

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上——丁肇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