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一粒水红色革命种子的燃烧(钟叔河)

​​ 一粒水红色革命种子的燃烧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一粒水红色革命种子的燃烧》中国当代作家钟叔河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一粒水红色革命种子的燃烧

隐藏在雀洞里的火种

刘集村口,三间茅草房,低矮得不及院里的一棵石榴树高,即便经过复建,也难掩曾历经的沧桑痕迹。屋内逼仄晦暗,散发着岁月浸淫的潮凉。屋门右边,四块青砖呈“井”字形嵌在山墙里。那是雀洞。我很是诧异,刘世厚——一个仁慈到为鸟雀筑巢的农民,是如何在血腥屠杀中举起了反击的拳头,并历经动荡混乱风雨飘摇的43年,将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译本保存至今。而那山墙雀洞,正是主要藏匿之处。

我在广饶博物馆见过那本书,平装本,长18厘米,宽12厘米,比现在的32开本略小一点。书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上端从右至左模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上署“马格斯、安格斯合著”和“陈望道译”。全文用5号铅字竖排,计56页。封底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初版”“定价大洋一角”字样,印刷及发行者是“社会主义研究社”。

山东倚山临海、民心淳朴、经济富庶,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14年欧战爆发,欧洲各国几乎全部卷入了战争,日本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并借机攫夺德国在中国胶州湾的租借地,使山东再次陷入了战火硝烟之中。1919年,“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等合理主张,引起了人民极大愤慨。在进步思想影响下觉醒了的青年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最终促使政府放弃在和谈上签字。自此,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人员础。而饱受战火蹂躏的山东,也注定成为了革命洪流中的漩涡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1920年初,陈望道受上海《星期评论》编辑李汉俊等人委托,返回乌镇老家,不分昼夜地依据日文、英文翻译《共产党宣言》,把一直在欧洲徘徊的共产主义带到了中国,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由此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1924年,刘子久受党的一大代表、山东党委王尽美同志委派,借探亲之际,回到家乡刘集,组织成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刘集党支部。1925年,刘雨辉将《共产党宣言》带到刘集,交给当时党支部书记刘良才,1930年刘良才调任潍县任县委书记,将书交给刘考文。1932年,博兴暴动失败,刘考文预感可能被捕,又把这本书交给了共产党员刘世厚保管。

刘世厚很清楚,接受保管这本书将意味着什么。当时,国民党在统治区实行文化“围剿”,颁布法令,把676种社会科学书刊定为“非法”的“禁书”,《共产党宣言》是禁书之首,如果被发现藏有此书,可能被判处监禁甚至会被处死。但他还是接受了,因为这书里藏着他梦想中的好日子。他精心地用油纸把书严实包好,装进竹筒,埋在了炕铺下面。

1941年1月18日,日、伪军1000余人,突然包围了刘集村。刘世厚知道,此次敌人来者不善,一定会大肆清剿搜查。他忙把埋在炕铺下面的《共產党宣言》取出,塞进山墙的雀洞里,用碎泥土块封住洞口,领着乡亲们逃往村外。

[1]

作者简介

钟叔河,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