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與一座城(倪濤)
作品欣賞
一個人與一座城
或許是出身農村的緣故,一直對自稱「鄉下人」的作家沈從文有好感,上初中時便讀過他的長篇小說《邊城》。在小說中,他一直歌頌美好的鄉村,貶低缺乏人性的城市文明。究其原因,可能一是沈從文熱愛鄉村,不願接受城市;二是他在城市裡過得不開心,發現了城裡人的偽善與「拜金」,所以一直歌頌鄉村裡的淳樸人性。無論是在當年的革命時代,還是如今的城市化大潮當中,反觀沈從文的作品都是反潮流而動的,然而從文化批評的角度來看,他卻是較早發現現代都市文明病的作家,在夢幻般的鄉土中國為我們試圖尋找和表現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
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就是這種理想的寄託。他曾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而這種「人生形式」,由於沈從文的作品已經成了湘西地域文化的追求。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一個沈從文,而成就了一座鳳凰古城。鳳凰,多麼好聽的名字,其實不僅名字好聽,它也真的是一隻隱藏在山溝溝里的鳳凰。
期許已久的鳳凰古城,我終於來到了你的身邊,那是去年暑假的時候。從公交車上搬下行李,望着眼前緩緩而去的沱江水,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仿佛是久別離鄉的遊子,又一次回到了故鄉。
沿街商鋪林立,酒肆橫陳,有許多名字暖味的客棧穿插期間。比如「一路有你」、「鳳凰時光」、「江邊小築」、「楓橋輕雨」、「惜緣禪意」、「1314」等等,既充滿詩意,又令人遐想。經過一番走馬觀花,最終還是選擇住在了臨江的一座吊腳樓上,這裡即可以憑窗遠眺鳳凰的標誌性建築虹橋和萬名塔,又可以避開晚間酒吧的喧鬧。尤其喜歡這裡的陽台,一個人坐在陽台的搖椅上,捧一本新書,泡一杯香茗。可以如隱若現地聽到對岸悠悠傳來的鼓聲,那聲音舒緩而靈動,輕悅而柔情,仿佛是一杯濃香甜美的陳釀,叫人流連,令人生情。
漫步古城,沿着一條近3000米長的青石板街,從「天下第一泉」一直延綿到沈從文墓地,老街幾乎是沿着沱江的走向修築的,每一塊青石板仿佛都凝聚着滄桑的歷史。特別是雨後,看上去那些石板油汪汪泛着亮光,現代女性的高跟鞋在上面發出清脆的聲響,好像古代與現代,昔日與今天在這裡發生碰撞。
在小說中,邊城這個地方,和今天社會最大的不同,在於見義讓利。坐渡船,那老頭說,不要多給錢。中國歷來就有這個說法,叫"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人"的意思不是卑鄙的人,也不是小孩,就是普通人。不讀書的人,就是要錢;讀了書的人知道,要按道理,不能多收錢。而在這個小小的邊城,不管讀書也好,不讀書也好,大家都多要錢。這是一個最大的不同,也是邊城最美好的地方。如今老街兩邊商鋪和旅館林立,各類商品琳琅滿目,其中尤以手工藝品、民族服飾、地方特產為主。像什麼鐲子、耳環、戒指、掛件、銀飾木刻等等,大多古樸莊重,滄桑感十足,特別討女孩子們的喜歡。有人甚至乾脆把來時的行頭全部換掉,穿一身蠟染的輕薄小衫,像一朵小花在街上飄蕩,如小說《邊城》里的翠翠,把這老街點綴得靈動起來。
由於是老城,所以過去許多大戶人家的宅院也遍布其中,這裡面最著名的當屬沈從文故居、熊氏故居、田興恕故居,楊家、田家、陳家祠堂等老屋。我自然是首選沈從文故居。沈從文故居位於南中營街,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古院。古院正中有小天井,用紅石方石板鋪成。天井四周為磚木結構的古屋,正屋三間,廂房四間,共十餘間。房屋矮小,雖無雕龍畫鳳,但顯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特別是雕花的木窗帶有湘西特色,格外引人注目。
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就誕生在這裡。他的童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沈從文十幾歲的時候聰明好學,母親指望他大有出息,便賣掉了鳳凰城中的這處老宅,得款3000大洋,悉數交給他管理,並投奔他在芷江的姨父,在縣上警察所和團防局混了個收稅的差事。沈從文的姨父在縣裡做參議,也算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所以沈從文借光,儘管在軍隊中混,先後在沅陵、芷江(沅州)、常德、桃源、保靖等地漂泊了五年。現在看來,他漂泊湘西的這段經歷,讓他見到了很多一般人沒有見過的事情,為他後來「從文」寫小說,積累了寫作素材。
後來,為了表示對沈從文老人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勤學自勵,艱苦筆耕,對國家文學事業的卓越貢獻的自學精神,激勵後人。1988年縣人民政府決定購回此屋,重新整修。並帶圖樣赴京送沈從文審定。沈從文帶病接見,對圖樣提出意見,並說:"房子爛了,修一下也好,但要將就修上,不要花很多錢,家鄉還很窮,要儘量節約"。經過整修,使這百年古院再現原貌。現門上掛有"沈從文舊居"匾額。右邊一室,是沈從文生平的照片,二室是沈從文書稿手跡,左邊廂房陳列各種版本的從文著作。正屋中堂掛着沈從文的素描畫像。左邊房是臥室,是沈從文出生的地方。右邊房陳列着大理石桌面的書桌等物。
鳳凰古城北城樓緊臨沱江,也是鳳凰古城的「點睛之筆」。暗紅色的城樓佇立在江邊,仿佛是一位身着彩衣的武士,守衛着這一方的安寧。沱江上的跳岩是最具風情的神來之筆,也是最招遊人喜愛的地方。在約百米寬的江面上,有一雙排石墩,石墩高約盈尺,寬不足一步,每排60個,人行其上,跳躍而行,如凌波微步,特受遊客追捧。其實這雙排跳岩並非歷史上的「鳳凰跳岩」,而是2000年為適應旅遊需求而建造的。真正的跳岩是位於其上游約20多米處鋪有木板的石墩。這些石墩共有15個,上鋪木板,側面連以鐵鎖,以防被江水沖走,那是當年鳳凰城與外界連通的唯一通道。
鳳凰的夜色炫麗而迷人,常使人不覺間就進入了沉醉的狀態。我們選擇了回龍閣附近一家叫「烏托邦」的酒吧,臨水而坐,點上幾杯啤酒,小酌起來。「烏托邦」的概念是著名的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來的。酒吧取這麼個名字,想必寓意是「無法實現的好事」之意吧。
告別鳳凰古城時,徜徉在光可鑑人的鳳凰古城石板街道上,摩肩接踵的遊客沒有慣常鬧市中的喧囂,而是全都悄言細語地感受這古樸民居的無限韻致,你會覺得古城有一種超然人寰的寧靜,是另一種美麗畫卷。
或許,鳳凰古城是一處人生的驛站,難怪沈從文先生終生不忘。[1]
作者簡介
倪濤,陝西乾縣人,陝西省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