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懺悔錄》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讓-雅克·盧梭在其晚年寫成的,從1766年,他已54歲的時候開始寫作,一直寫到1770年,前後4年方告完成,但直到1782年才出版上卷,1789年出版下卷。

《懺悔錄》

目錄

內容簡介

《懺悔錄》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他歷數了孩提時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描寫了他進入社會後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和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醜惡腐朽。該書名為"懺悔",實則"控訴"、"吶喊"並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卑賤者" 傾注了深切的同情。

《懺悔錄》全書共12章,分上下兩卷。前6章為上卷,後6章為下卷。 《懺悔錄》記載了盧梭從出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50多年的生活經歷。

上卷:上卷敘述盧梭於1712年出生之後到1742年來到巴黎之前的生活。其中,第1章寫他1712年到1728年,亦即16年的生活;第2章寫1728年3月到同年12月,亦即9個月的情況;第3章是寫1728年12月末到1730年4月底,一年半時間;第4章是1730年4月底到1731年10月初,共17個月;第5章和第6章,是從1731年10月初到1741年秋天,兩章共包括10年的時間。 上卷,盧梭描寫自己的青少年時代,他試圖尋找"盧梭之所以為盧梭"的種種原因。

下卷:第7章是寫1741年秋到1749年夏,前後共8年;第8章從1749年秋到1756年4月,共6年半;第9章從1756年4月到1757年12月末,共1年半的時間;第10章從1757年12月末到1760年12月末,前後3年;第11章從1760年12月末到1762年6月,共兩年半;第12章從1762年6月到1765年10月底,共3年半。下卷主要是寫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寫他同"百科全書派"的關係、與他們的恩恩怨怨以及他的幾部重要作品的創作。

創作背景

《懺悔錄》創作年代為1765年-1770年。法國大革命:18世紀末,法國封建制度極端腐朽,國王路易十六所代表的第一等級 (僧侶)和第二等級(貴族),與廣大的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城市平民、農民)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群眾運動不斷高漲。

盧梭因創作歌劇《鄉村占卜者》成功,後被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接見。盧梭拒絕國王賞賜,他認為,在極端腐朽的法國封建制度下接受賞賜,屬於接受法國國家權力的奴役。 1764年,盧梭寄居住在莫蒂埃。1765年,他被逐出莫蒂埃,逃至斯特拉斯堡,又去巴黎,後接受英國哲學家休謨邀請前往英國。1766年,完成《懺悔錄》第一部分。1782年,在盧梭去世後的第四年,《懺悔錄》陸續發表,獲得了"醜聞式"的成功。

作品影響

五四運動之後,盧梭的《懺悔錄》被翻譯介紹到中國。 盧梭的《懺悔錄》促進了回憶錄、內心日記和自傳體小說等體裁的繁榮,影響身後的無數作家。托爾斯泰的《懺悔錄》就是盧梭影響下的產物。在中國現代文學中也出現了一批懺悔文學,如魯迅的《風箏》《父親的病》,郁達夫的《沉淪》

作品評論

《懺悔錄》完成了歷史的再現。

--尹喜榮(漢語言文學講師)

《懺悔錄》是盧梭對政府與教會的迫害進行的反擊,是為自己辯護、維護自己的人權和尊嚴的作品。[1]

--中國作家網

作者簡介

​讓-雅克·盧梭1712年6月28日生於瑞士日內瓦,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理論著作有《論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是否有助於淳風化俗》《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及自傳《懺悔錄》。

參考資料

  1. 譯者談《盧梭評判讓-雅克:對話錄》2008-03-03 來源: 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