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與哲學
內容簡介
★本書由關心流行文化的正統哲學學者們編寫,是Wiley出版社「哲學與流行文化叢書」的一本。南京大學出版社正陸續推出這套叢書的中譯本,哲學學者張一兵擔任中譯本顧問。《異形》電影系列本身就極具人氣,有固定的粉絲群。叢書包含以下書目:
《〈復仇者聯盟〉與哲學:地表最強思想家》 (已出)
《〈鋼鐵俠〉與哲學:面對史塔克現實》(已出)
《〈蜘蛛俠〉與哲學:追問的蛛網》(已出)
《〈奇異博士〉與哲學:另一本禁忌之書》(已出)
《〈神奇女俠〉與哲學:亞馬遜神秘女郎》(已出)
《〈蝙蝠俠〉與哲學:黑暗騎士之魂》(已出)
《〈異形〉與哲學:我寄生,所以我存在》(已出)
《〈哈利·波特〉與哲學:麻瓜們的霍格沃茨》
★《異形》上映於1979年。好笑的是,最先被片中的異形所嚇到的,正是參演這部電影的諸位演員。觀賞如《異形》系列這樣引人深思的電影不僅能有效地激發恐懼,還能給你帶來這樣一種令人愉悅的副作用:思考整個系列涉及我們與異形、仿生人、工程師等迥然不同的他者之間的關係。《異形》系列讓我們有機會思索:作為一個物種,我們究竟有何獨特之處?
《異形》系列以艾倫·雷普利為主人公,她是影史上最勇敢無畏的角色之一。雷普利在各部影片中所做出的種種抉擇,讓我們有機會深入地探討女性身份和母性。哪些原則驅動了雷普利的抉擇?這些原則又意味着什麼?她是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的典型代表嗎?還是說她腦袋裡有別的計劃?
我們非常榮幸與你一起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你能獲得這樣的感受:哲學具有洞見的溫暖光芒抱緊你的臉龐,在你的胸膛孕育成長,並最終破胸而出踏上自己的生命道路。
★仿生人是人造人格,還是高級烤麵包機?
艾倫·雷普利是女性主義者嗎?
異形與人類之間,哪個物種更優越?
我們應當如何應對維蘭德-湯谷公司提出的特殊商業倫理?
當《異形》電影中的同名怪物血肉模糊地撕開約翰·赫特(John Hurt)扮演的凱恩(Kane)的胸膛時,它不僅完成了自己在銀幕上的首次亮相,也從此闖入了我們的公共意識。自1979年首部作品問世以來,《異形》系列已經相繼誕生了三部正傳續作,兩部前傳作品,無數的書籍、漫畫,還衍生出多部電子遊戲。四十餘年過去了,《異形》非但沒有被人遺忘,反而顯現出一種超乎自然的韌性,讓我們無法打開氣閘,將它彈射出內心的太空艙。
面對這些至今仍令我們驚嚇和沉迷的作品,《〈異形〉與哲學》用十九個章節探討了系列影片提出的深層問題。本書出自多位鑽研哲學與流行文化的飽受讚譽的學者之手,涵蓋的話題包括H. R. 吉格爾(H. R. Giger)的美學、H. P. 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的文學影響、戰爭與生物武器的倫理學、受僱於企業的仿生人與人格的關係、女性主義、敵托邦政治學,以及未來世界的經濟學。《〈異形〉與哲學》直面某些人類最深切的希望和恐懼,從當代非常成功同時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恐怖/科幻系列中擷取啟迪人心的哲學洞見。
作者簡介
傑弗里·尤因 在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社會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他為即將出版的《惡魔學研究的哲學方法》(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to Demonology)貢獻了一章的內容,有關《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星際迷航》(Star Trek)、魔鬼、《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的幾卷也有他的參與。
凱文·S. 德克爾 東華盛頓大學(Ea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哲學教授。他曾參與 「哲學與流行文化」系列叢書中多部圖書的編輯和撰寫工作,包括《終極〈星球大戰〉與哲學》(The Ultimate Star Wars and Philosophy)、《終極〈星際迷航〉與哲學》(The Ultimate Star Trek and Philosophy)等。他還在斯波坎公共廣播電台(Spokane Public Radio)播出的喜劇小品《負責人》(「Men in Charge」)中擔任編劇、演員和製片。
威廉·歐文 賓夕法尼亞州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埃爾弗·A. 勒布朗傑出貢獻教授(Herve A. LeBlanc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兼哲學系主任,著作包括《自由市場存在主義者》(The Free Market Existentialist)。1999年,歐文以《〈宋飛正傳〉與哲學》(Seinfeld and Philosophy)一書開創了「哲學與流行文化」這一圖書門類,近來受他指導出版的該類書籍包括《〈紙牌屋〉與哲學》(House of Cards and Philosophy)、《〈權力的遊戲〉與哲學》(Game of Thrones and Philosophy)以及《終極〈星球大戰〉與哲學》。
關於譯者
穆童 南京師範大學翻譯碩士,Python程序員。因為被異形化身的系統步步緊逼而異化,時常懷疑自己是一個仿生人。
張磊 出生於《異形3》上映當天,一定是雷普利轉世,以後在星際旅行的時候,DON』T PANIC,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勇氣
書評
格雷格·利特曼(Greg Littmann)
《異形》是最好的科幻恐怖電影——我個人這樣認為。六名太空運輸船員與一隻變換形態的掠食者,被困於一艘在無盡虛空中航行的小型飛船,沒有什麼故事比這更驚悚了。
《異形》如此驚悚是一個有趣的哲學問題,原因之一就在於這部電影證實了洛夫克拉夫特有關優秀科幻恐怖作品由何組成的理論。H.P.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1890—1937)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美國恐怖作家,有些讀者可能不知道,洛夫克拉夫特是最偉大的科幻恐怖作家,可能也是最偉大的恐怖作家。洛夫克拉夫特的多數故事都設定在同一個幻想宇宙中,同樣的角色和異類種族在這些故事中反覆出現。
洛夫克拉夫特從未直接提出一種有關科幻恐怖的哲學。但是,在隨筆和信件中,他多次論及多種不同的風格,這些風格被他分別稱作「星際小說」(interplanetary fiction)、「恐怖」(horror)、「超自然恐怖」(supernatural horror),以及「怪奇小說」(weird fiction)——最後一種風格涵蓋甚廣,既包括超自然的幻想也包括科幻。綜合起來,一種有關科幻恐怖的哲學就浮出水面。
《異形》劇本的原作者丹·奧班農一生都仰慕洛夫克拉夫特,並且在創作《異形》和其他作品時受到其直接影響。我們能很明顯地看出,《異形》與不計其數的洛夫克拉夫特小說有着相同的基本情節:一個人或者一支小隊獨自前往廣袤無垠的不毛之地,探索奇怪神秘的古代遺蹟,結果卻與一個或多個異種怪物遭遇,最終常常只剩唯一的倖存者作為故事的講述者。但更重要的是,《異形》所取得的恐怖效果證實了洛夫克拉夫特的科幻恐怖哲學。這並不是說《異形》的製作團隊在拍攝電影時心中一直掛念着洛夫克拉夫特,而是說影片恰好實現了洛氏所推崇的風格,並達到了讓人心慌意亂的程度!
如何使人恐懼
洛夫克拉夫特認為最嚇人的是神秘的東西。他寫道:「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則來源於未知。」神秘之力可以擴展至地點,特別是未知的世界:「未知與危險聯繫緊密……於是,任何未知的世界便也成為邪惡與危險叢生的場所。」
但僅有神秘是不夠的。他寫道:「恐懼之物的本質是非自然。」在他看來,最驚悚的恐怖小說依賴於他稱為「宇宙恐懼」(cosmic fear)的情感,這種情感來源於神秘而異質的實體對自然規則的破壞:「故事中必須存在着一種無法解釋、源自人類理解之外的未知的恐懼,並以此創造出使人屏氣凝息的恐怖氣氛。而其中也必須具備嚴肅且充滿惡兆的暗示,並以此不斷衝擊人類思維中最為可怖的構想之底線——對自然規則的違背與破壞。它們之所以能令人感到邪惡異常,全因為這些自然規律是人類面對來自混亂與深不可測之星空中的邪魔的唯一心理防線。」
《異形》中,諾斯特羅莫號到訪的小行星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它與那艘外星飛船的殘骸沒什麼兩樣。異形掠食者是完全神秘且無法預料的威脅。阿什寫道:「這是我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物種。」它施展各種詭計,讓船員們不斷地被它的這些能力搞得措手不及——比如從異形卵中直接跳出來攻擊,讓凱恩(他與異形原本的獵物在生物學上並無關聯)癱瘓卻不殺死他,用酸性血液保護自己,以爆出凱恩胸口的方式繁衍,還突然從小貓那麼大成長為駭人的龐然大物。在營造恐怖氛圍過程中製造神秘是很重要的,這部分解釋了為什麼設定於《異形》宇宙中的每一部電影都不如前作那麼嚇人,直到《普羅米修斯》完全沒有出現之前常見的異形掠食者,才打破了這個詛咒。
異形的能力如此驚人,因為這些能力超出了我們地球人對動物理應具有的能力的認知。它們似乎是非自然的,因為自然中沒有生物可以做到異形能做的事。把一群失控的獅子放在飛船上,也足以讓諾斯特羅莫號的船員們處於同樣的危險境地,但是影片的嚇人程度就會大大降低。獅子確實致命,但它們畢竟不是……異類。
異形來襲也玩真的
洛夫克拉夫特能從同時代的怪奇小說作家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的嘗試切合實際。關於太空飛船題材的小說,他寫道:「難以置信的事件和狀況組成了不同於其他故事元素的單獨一類,而且其不能僅僅通過通常的敘事方式就令人信服。它們需要克服不信任感的障礙;這只能通過故事中每個其他階段細緻的真實感來實現。」他無意中重複了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在《詩學》(Poetics)中對優秀的、嚴肅的戲劇提出的建議:「如果詩人編排了不可能發生之事,這固然是個過錯;但是,要是這麼做能實現詩藝的目的,即能使詩……產生更為驚人的效果,那麼,這麼做是對的。」也就是說,亞里士多德認為為了講述離奇的故事可以使用離奇的元素,但即使是離奇的故事也應該預設在現實中。就算是故事基於離奇的前提,「事件中不應有不合情理的內容」。
洛夫克拉夫特認為科幻小說中的真實感需要在科學準確性。關於太空飛船故事,他寫道:「在表現機械、天文學以及旅行中其他方面的過程中,嚴格遵循科學事實絕對是有必要的。同樣地,外星球也一定要符合科學。
《異形》不是在科學上很寫實的電影。甚至連諾斯特羅莫號這樣的星際飛船在科學上也很荒謬:諾斯特羅莫號飛得比光還快,這可是件不僅僅需要無限能源的壯舉!但是,正如洛夫克拉夫特本應提出,而且被《異形》和他本人作品所證實的那樣,有很多方法可以在並不符合科學實際的條件下,營造出必要的、有科學真實感的氛圍。《異形》有很豐富的看上去「符合科學」的細節。當諾斯特羅莫號的船員考慮用雙腳探索小行星時,阿什對環境做了一番分析:「這裡有惰性的氮氣、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晶體、甲烷……我正在分析微量元素。」研究過異形之後,他解釋道:「它有一層蛋白多糖的外殼。它有一個有趣的習性,可以使細胞脫落,將其替換為極化硅酮,這可以讓它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有更持久的抗性。」發明異形追蹤器時,他可以說明工作原理。雷普利問「原理是什麼?」時,他答道:「空氣密度的微小變化。」最優美的是,在我們第一次看到諾斯特羅莫號的電腦被喚醒時,數字和單詞一行行滑過綠色和藍色的屏幕,屏幕發出的炫目光芒反射在一頂無人佩戴的頭盔的面窗上。這對觀眾毫不重要,但是可以讓我們相信有人考慮到了所有現實情況,準備了繁複的技術報告。
技術因略有瑕疵而更顯可信。儘管《異形》中諾斯特羅莫號的超光速航行違反了物理定律,但是影片考慮到太空之廣袤、穿行之困難,讓船員為了星際旅行而「冷凍」,使生命處於暫停狀態,這營造了一種真實的氛圍。凍結的過程並不令人愉悅,讓蘭伯特覺得寒冷,讓凱恩覺得好像「死了」一樣。操控飛船很辛苦,需要小心計算,就連在小行星着陸這樣的事情都危險到足以導致飛船嚴重受損。工作場所狹小凌亂,有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顯示器、信號燈、控制器以及奇怪的管道和線路。照明不足,口糧乏味。「回去之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點好的。」凱恩一邊用勺子舀起太空麵條,一邊笑着說道。甚至有船員在牆上緊挨着從雜誌中間撕下來的色情插頁的地方,貼了一張煎蛋的照片。
打造「異類」
《異形》中的異形掠食者就像諾斯特羅莫號本身一樣,在科學上很荒誕。就算無視其以酸為血的荒誕特性,這個傢伙有能力在不吃東西的情況下增加質量,還長到了一個大個頭的人那麼高。或許最讓人難忘的是,它能夠讓人處於將死未死的癱瘓狀態,並利用人類進行繁殖,儘管人類在生物學上與它本來的獵物毫無關聯。從貼近現實的角度來看,抱臉蟲應該鬆開凱恩,就像你會把適合蜘蛛、螃蟹或植物的食物吐出去一樣,而這些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比異形要近得多。然而,洛夫克拉夫特鼓勵用異類生物打破我們人類愚蠢地認為是自然法則的東西。畢竟這才是「宇宙恐懼」的根源!
他的異類訪客很樂於吞噬人類,比如《異星之彩》中有意識的彩色之物,它進入加德納(Gardner)農場的水井之後,耗盡了加德納一家的生命;再如《畏避之屋》中埋於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郊區一棟房屋地下的可以變形的巨物,它坑害了好幾代人。更引人注目的是,當洛夫克拉夫特的異類生物要穿越空間時,它們會打破物理定律,其方式類似於讓諾斯特羅莫號顯得真實的方法。它們通常會拍打翅膀飛過「以太」(aether)。此外,它們還可以用意念致動(telekinesis)的方式行進,可以遙控人的身體,也可以用行走、掘地或游泳的方式跨越維度。
儘管如此,洛夫克拉夫特認為很有必要讓異類生物的特異之處是現實的。也就是說,它們一定要是真正的異類,而不是本質上與人類相似。他寫道,異類生物「在外形、心智、情感和命名法等方面一定要明確地與人相異……一定要記住,異人生物要完全不同於人類的動機和思考方式。
諾斯特羅莫號的船員們發現的失事外星飛船正是如此,它一點都不像我們預期中太空飛船應有的樣子。它有着奇怪的非對稱的外形,沒有明顯的火箭推進裝置。穿過幽暗狹長的入口後,探索小隊發現他們進入了一個像是巨大有機體的內部空間,通道黝黑髮亮,排列着肋狀物。外星領航員的屍體不像是地球生物,看上去半生物半機械,身體好像與它倚靠的椅子連在一起。從其枯骨來看,它不僅不能離開座位,甚至連它的頭部都不能轉動,只能固定向前望向巨型的望遠鏡。根據《普羅米修斯》,我們看到的這具「屍體」實際上是一套包裹着一個人形生物的服裝。儘管如此,僅從《異形》出發,影片讓我們認為這位駕駛員很可能不是人類,因為它第一眼看上去就不像人類——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具洛夫克拉夫特風格,也更令人恐慌的可能性。這具屍體暗示着,它們不僅在生理上與我們不同,在心理上也是不同的。在我們看來,這位一動不動的領航員過着一種特殊的悲慘生活。但它自己也許還覺得相當愜意。
至於異形掠食者,它有不止一個而是三個完全陌生的形態,用於其怪異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它外形的靈感來自瑞士藝術家H.R.吉格爾的《死靈之書》(Necronomicon)。吉格爾非常仰慕洛夫克拉夫特,「死靈之書」這一名字就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著作。在洛夫克拉夫特的虛構中,《死靈之書》是一本魔法手冊,也是一座滿載有關宇宙真正本質的可怕秘密的倉庫。
在太空中,沒人能聽到你的尖叫
洛夫克拉夫特將人類軀體的渺小、壽命的短暫與宇宙的遼闊永恆做對比,從而突出了我們的脆弱。他為此所採用的最簡單的技巧就是把人物放在廣闊的背景之中。他寫道:「世上最糟糕的處境,也許就是荒涼廣闊空間中的孤獨。」他的這一原則在《異形》中得到了證實:例如孤單地身處毫無生機的小行星上的探險小隊;不得不在空曠的宇宙中對付異形的船員;特別是船員同伴逐個喪生,只剩自己一人與異形作戰的雷普利。儘管諾斯特羅莫號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飛行,但在觀眾看來,它只是緩慢地在屏幕上漂浮,電影用這種方式體現出距離的遙遠。
正如與宇宙相比我們很渺小一樣,與時間相比,我們生命和文明也顯得微不足道。洛夫克拉夫特寫道:「時間在我的很多故事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因就在於這一元素總是作為宇宙中最宏大壯觀且最可怖可懼的東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與時間抗爭對我來說是所有人類的表達中最有力和最多產的主題。」
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人類不可避免的滅亡是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在他的創作體系中,時間將會在我們的文明被外星人摧毀之際終結——而假如《異形》中公司保存活體異形樣本的計劃成功,那麼我們也將迎來這樣的結局。但是,洛夫克拉夫特不滿足於讓我們只被一種外星人摧毀。相反,當群星排列成正確的圖案時,很多不同種類的外星人將會毫無限制地同時發動襲擊,造成一場毀滅的狂歡。
洛夫克拉夫特同樣描寫過文明的外星物種被其他外星物種消滅的故事,這樣的事件過後通常只會留下遺蹟,就像《異形》中那艘廢棄的星際飛船一樣。地球曾經被植物一樣的遠古者所統治,但是他們被修格斯(shoggoths)所滅絕,而修格斯是他們創造出來充當奴隸的生物。同樣,圓錐形的伊斯人(Yithians)也曾經統治地球,但是被來自更邊遠太空的水螅(polyps)所推翻,而長鼻的亞狄斯人(Yaddithians)——住得很遠不會打擾到我們——註定要被體型巨大的巨噬蠕蟲(dholes)所毀滅。
《異形》中威脅人類的掠食者,在兩個主要的方面類似於洛夫克拉夫特筆下摧毀文明的外星人。一是,它不停變換形態,讓船員們不斷猜測接下來他們會面對什麼樣的恐怖。修格斯和水螅完全沒有固定的形態,其習性近似阿米巴蟲,可以變成它們想要變成的任何外形。而在地下人類文明昆揚的下方,生活着一種有意識的黑色黏液,它們總有一天會向上滲出,將昆揚文明抹除——這種生物同樣也沒有形態可言。毀滅性種族的無形性體現了生物演化混沌而漫無方向的特點。
二是,沒有跡象表明《異形》中的異形掠食者具有同等於其獵物——無論是生化機器人還是人類——的智慧,並且它對技術的依賴程度也更低。它像動物一樣狩獵、伏擊,把牙齒當作武器。同樣的,《北極星》(「Polaris」, 1918)中攻陷古老人類城市奧拉索爾(Olatho)的近似猿猴的生物,就是一群使用基本工具的野蠻物種;而巨噬蠕蟲則沒有意識;至於修格斯和水螅,它們沒有掌握任何已知科技,智力上遠遜於被它們抹除的那些物種。沒有意識或者智力有限的物種的力量能夠摧毀更高級的社會,這體現出演化的無意識以及這樣一種認知:智力上的優越只是贏得物種競賽的方式之一,而且未必是最有效的。
《異形》是最好的科幻恐怖電影——我個人這樣認為。六名太空運輸船員與一隻變換形態的掠食者,被困於一艘在無盡虛空中航行的小型飛船,沒有什麼故事比這更驚悚了。
《異形》如此驚悚是一個有趣的哲學問題,原因之一就在於這部電影證實了洛夫克拉夫特有關優秀科幻恐怖作品由何組成的理論。H.P.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1890—1937)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美國恐怖作家,有些讀者可能不知道,洛夫克拉夫特是最偉大的科幻恐怖作家,可能也是最偉大的恐怖作家。洛夫克拉夫特的多數故事都設定在同一個幻想宇宙中,同樣的角色和異類種族在這些故事中反覆出現。
洛夫克拉夫特從未直接提出一種有關科幻恐怖的哲學。但是,在隨筆和信件中,他多次論及多種不同的風格,這些風格被他分別稱作「星際小說」(interplanetary fiction)、「恐怖」(horror)、「超自然恐怖」(supernatural horror),以及「怪奇小說」(weird fiction)——最後一種風格涵蓋甚廣,既包括超自然的幻想也包括科幻。綜合起來,一種有關科幻恐怖的哲學就浮出水面。
《異形》劇本的原作者丹·奧班農一生都仰慕洛夫克拉夫特,並且在創作《異形》和其他作品時受到其直接影響。我們能很明顯地看出,《異形》與不計其數的洛夫克拉夫特小說有着相同的基本情節:一個人或者一支小隊獨自前往廣袤無垠的不毛之地,探索奇怪神秘的古代遺蹟,結果卻與一個或多個異種怪物遭遇,最終常常只剩唯一的倖存者作為故事的講述者。但更重要的是,《異形》所取得的恐怖效果證實了洛夫克拉夫特的科幻恐怖哲學。這並不是說《異形》的製作團隊在拍攝電影時心中一直掛念着洛夫克拉夫特,而是說影片恰好實現了洛氏所推崇的風格,並達到了讓人心慌意亂的程度!
如何使人恐懼
洛夫克拉夫特認為最嚇人的是神秘的東西。他寫道:「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則來源於未知。」神秘之力可以擴展至地點,特別是未知的世界:「未知與危險聯繫緊密……於是,任何未知的世界便也成為邪惡與危險叢生的場所。」
但僅有神秘是不夠的。他寫道:「恐懼之物的本質是非自然。」在他看來,最驚悚的恐怖小說依賴於他稱為「宇宙恐懼」(cosmic fear)的情感,這種情感來源於神秘而異質的實體對自然規則的破壞:「故事中必須存在着一種無法解釋、源自人類理解之外的未知的恐懼,並以此創造出使人屏氣凝息的恐怖氣氛。而其中也必須具備嚴肅且充滿惡兆的暗示,並以此不斷衝擊人類思維中最為可怖的構想之底線——對自然規則的違背與破壞。它們之所以能令人感到邪惡異常,全因為這些自然規律是人類面對來自混亂與深不可測之星空中的邪魔的唯一心理防線。」
《異形》中,諾斯特羅莫號到訪的小行星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它與那艘外星飛船的殘骸沒什麼兩樣。異形掠食者是完全神秘且無法預料的威脅。阿什寫道:「這是我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物種。」它施展各種詭計,讓船員們不斷地被它的這些能力搞得措手不及——比如從異形卵中直接跳出來攻擊,讓凱恩(他與異形原本的獵物在生物學上並無關聯)癱瘓卻不殺死他,用酸性血液保護自己,以爆出凱恩胸口的方式繁衍,還突然從小貓那麼大成長為駭人的龐然大物。在營造恐怖氛圍過程中製造神秘是很重要的,這部分解釋了為什麼設定於《異形》宇宙中的每一部電影都不如前作那麼嚇人,直到《普羅米修斯》完全沒有出現之前常見的異形掠食者,才打破了這個詛咒。
異形的能力如此驚人,因為這些能力超出了我們地球人對動物理應具有的能力的認知。它們似乎是非自然的,因為自然中沒有生物可以做到異形能做的事。把一群失控的獅子放在飛船上,也足以讓諾斯特羅莫號的船員們處於同樣的危險境地,但是影片的嚇人程度就會大大降低。獅子確實致命,但它們畢竟不是……異類。
異形來襲也玩真的
洛夫克拉夫特能從同時代的怪奇小說作家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的嘗試切合實際。關於太空飛船題材的小說,他寫道:「難以置信的事件和狀況組成了不同於其他故事元素的單獨一類,而且其不能僅僅通過通常的敘事方式就令人信服。它們需要克服不信任感的障礙;這只能通過故事中每個其他階段細緻的真實感來實現。」他無意中重複了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在《詩學》(Poetics)中對優秀的、嚴肅的戲劇提出的建議:「如果詩人編排了不可能發生之事,這固然是個過錯;但是,要是這麼做能實現詩藝的目的,即能使詩……產生更為驚人的效果,那麼,這麼做是對的。」也就是說,亞里士多德認為為了講述離奇的故事可以使用離奇的元素,但即使是離奇的故事也應該預設在現實中。就算是故事基於離奇的前提,「事件中不應有不合情理的內容」。
洛夫克拉夫特認為科幻小說中的真實感需要在科學準確性。關於太空飛船故事,他寫道:「在表現機械、天文學以及旅行中其他方面的過程中,嚴格遵循科學事實絕對是有必要的。同樣地,外星球也一定要符合科學。
《異形》不是在科學上很寫實的電影。甚至連諾斯特羅莫號這樣的星際飛船在科學上也很荒謬:諾斯特羅莫號飛得比光還快,這可是件不僅僅需要無限能源的壯舉!但是,正如洛夫克拉夫特本應提出,而且被《異形》和他本人作品所證實的那樣,有很多方法可以在並不符合科學實際的條件下,營造出必要的、有科學真實感的氛圍。《異形》有很豐富的看上去「符合科學」的細節。當諾斯特羅莫號的船員考慮用雙腳探索小行星時,阿什對環境做了一番分析:「這裡有惰性的氮氣、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晶體、甲烷……我正在分析微量元素。」研究過異形之後,他解釋道:「它有一層蛋白多糖的外殼。它有一個有趣的習性,可以使細胞脫落,將其替換為極化硅酮,這可以讓它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有更持久的抗性。」發明異形追蹤器時,他可以說明工作原理。雷普利問「原理是什麼?」時,他答道:「空氣密度的微小變化。」最優美的是,在我們第一次看到諾斯特羅莫號的電腦被喚醒時,數字和單詞一行行滑過綠色和藍色的屏幕,屏幕發出的炫目光芒反射在一頂無人佩戴的頭盔的面窗上。這對觀眾毫不重要,但是可以讓我們相信有人考慮到了所有現實情況,準備了繁複的技術報告。
技術因略有瑕疵而更顯可信。儘管《異形》中諾斯特羅莫號的超光速航行違反了物理定律,但是影片考慮到太空之廣袤、穿行之困難,讓船員為了星際旅行而「冷凍」,使生命處於暫停狀態,這營造了一種真實的氛圍。凍結的過程並不令人愉悅,讓蘭伯特覺得寒冷,讓凱恩覺得好像「死了」一樣。操控飛船很辛苦,需要小心計算,就連在小行星着陸這樣的事情都危險到足以導致飛船嚴重受損。工作場所狹小凌亂,有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顯示器、信號燈、控制器以及奇怪的管道和線路。照明不足,口糧乏味。「回去之後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點好的。」凱恩一邊用勺子舀起太空麵條,一邊笑着說道。甚至有船員在牆上緊挨着從雜誌中間撕下來的色情插頁的地方,貼了一張煎蛋的照片。
打造「異類」
《異形》中的異形掠食者就像諾斯特羅莫號本身一樣,在科學上很荒誕。就算無視其以酸為血的荒誕特性,這個傢伙有能力在不吃東西的情況下增加質量,還長到了一個大個頭的人那麼高。或許最讓人難忘的是,它能夠讓人處於將死未死的癱瘓狀態,並利用人類進行繁殖,儘管人類在生物學上與它本來的獵物毫無關聯。從貼近現實的角度來看,抱臉蟲應該鬆開凱恩,就像你會把適合蜘蛛、螃蟹或植物的食物吐出去一樣,而這些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比異形要近得多。然而,洛夫克拉夫特鼓勵用異類生物打破我們人類愚蠢地認為是自然法則的東西。畢竟這才是「宇宙恐懼」的根源!
他的異類訪客很樂於吞噬人類,比如《異星之彩》中有意識的彩色之物,它進入加德納(Gardner)農場的水井之後,耗盡了加德納一家的生命;再如《畏避之屋》中埋於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郊區一棟房屋地下的可以變形的巨物,它坑害了好幾代人。更引人注目的是,當洛夫克拉夫特的異類生物要穿越空間時,它們會打破物理定律,其方式類似於讓諾斯特羅莫號顯得真實的方法。它們通常會拍打翅膀飛過「以太」(aether)。此外,它們還可以用意念致動(telekinesis)的方式行進,可以遙控人的身體,也可以用行走、掘地或游泳的方式跨越維度。
儘管如此,洛夫克拉夫特認為很有必要讓異類生物的特異之處是現實的。也就是說,它們一定要是真正的異類,而不是本質上與人類相似。他寫道,異類生物「在外形、心智、情感和命名法等方面一定要明確地與人相異……一定要記住,異人生物要完全不同於人類的動機和思考方式。
諾斯特羅莫號的船員們發現的失事外星飛船正是如此,它一點都不像我們預期中太空飛船應有的樣子。它有着奇怪的非對稱的外形,沒有明顯的火箭推進裝置。穿過幽暗狹長的入口後,探索小隊發現他們進入了一個像是巨大有機體的內部空間,通道黝黑髮亮,排列着肋狀物。外星領航員的屍體不像是地球生物,看上去半生物半機械,身體好像與它倚靠的椅子連在一起。從其枯骨來看,它不僅不能離開座位,甚至連它的頭部都不能轉動,只能固定向前望向巨型的望遠鏡。根據《普羅米修斯》,我們看到的這具「屍體」實際上是一套包裹着一個人形生物的服裝。儘管如此,僅從《異形》出發,影片讓我們認為這位駕駛員很可能不是人類,因為它第一眼看上去就不像人類——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具洛夫克拉夫特風格,也更令人恐慌的可能性。這具屍體暗示着,它們不僅在生理上與我們不同,在心理上也是不同的。在我們看來,這位一動不動的領航員過着一種特殊的悲慘生活。但它自己也許還覺得相當愜意。
至於異形掠食者,它有不止一個而是三個完全陌生的形態,用於其怪異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它外形的靈感來自瑞士藝術家H.R.吉格爾的《死靈之書》(Necronomicon)。吉格爾非常仰慕洛夫克拉夫特,「死靈之書」這一名字就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著作。在洛夫克拉夫特的虛構中,《死靈之書》是一本魔法手冊,也是一座滿載有關宇宙真正本質的可怕秘密的倉庫。
在太空中,沒人能聽到你的尖叫
洛夫克拉夫特將人類軀體的渺小、壽命的短暫與宇宙的遼闊永恆做對比,從而突出了我們的脆弱。他為此所採用的最簡單的技巧就是把人物放在廣闊的背景之中。他寫道:「世上最糟糕的處境,也許就是荒涼廣闊空間中的孤獨。」他的這一原則在《異形》中得到了證實:例如孤單地身處毫無生機的小行星上的探險小隊;不得不在空曠的宇宙中對付異形的船員;特別是船員同伴逐個喪生,只剩自己一人與異形作戰的雷普利。儘管諾斯特羅莫號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飛行,但在觀眾看來,它只是緩慢地在屏幕上漂浮,電影用這種方式體現出距離的遙遠。
正如與宇宙相比我們很渺小一樣,與時間相比,我們生命和文明也顯得微不足道。洛夫克拉夫特寫道:「時間在我的很多故事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因就在於這一元素總是作為宇宙中最宏大壯觀且最可怖可懼的東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與時間抗爭對我來說是所有人類的表達中最有力和最多產的主題。」
在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人類不可避免的滅亡是一個反覆出現的主題。在他的創作體系中,時間將會在我們的文明被外星人摧毀之際終結——而假如《異形》中公司保存活體異形樣本的計劃成功,那麼我們也將迎來這樣的結局。但是,洛夫克拉夫特不滿足於讓我們只被一種外星人摧毀。相反,當群星排列成正確的圖案時,很多不同種類的外星人將會毫無限制地同時發動襲擊,造成一場毀滅的狂歡。
洛夫克拉夫特同樣描寫過文明的外星物種被其他外星物種消滅的故事,這樣的事件過後通常只會留下遺蹟,就像《異形》中那艘廢棄的星際飛船一樣。地球曾經被植物一樣的遠古者所統治,但是他們被修格斯(shoggoths)所滅絕,而修格斯是他們創造出來充當奴隸的生物。同樣,圓錐形的伊斯人(Yithians)也曾經統治地球,但是被來自更邊遠太空的水螅(polyps)所推翻,而長鼻的亞狄斯人(Yaddithians)——住得很遠不會打擾到我們——註定要被體型巨大的巨噬蠕蟲(dholes)所毀滅。
《異形》中威脅人類的掠食者,在兩個主要的方面類似於洛夫克拉夫特筆下摧毀文明的外星人。一是,它不停變換形態,讓船員們不斷猜測接下來他們會面對什麼樣的恐怖。修格斯和水螅完全沒有固定的形態,其習性近似阿米巴蟲,可以變成它們想要變成的任何外形。而在地下人類文明昆揚的下方,生活着一種有意識的黑色黏液,它們總有一天會向上滲出,將昆揚文明抹除——這種生物同樣也沒有形態可言。毀滅性種族的無形性體現了生物演化混沌而漫無方向的特點。
二是,沒有跡象表明《異形》中的異形掠食者具有同等於其獵物——無論是生化機器人還是人類——的智慧,並且它對技術的依賴程度也更低。它像動物一樣狩獵、伏擊,把牙齒當作武器。同樣的,《北極星》(「Polaris」, 1918)中攻陷古老人類城市奧拉索爾(Olatho)的近似猿猴的生物,就是一群使用基本工具的野蠻物種;而巨噬蠕蟲則沒有意識;至於修格斯和水螅,它們沒有掌握任何已知科技,智力上遠遜於被它們抹除的那些物種。沒有意識或者智力有限的物種的力量能夠摧毀更高級的社會,這體現出演化的無意識以及這樣一種認知:智力上的優越只是贏得物種競賽的方式之一,而且未必是最有效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