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處不勝寒」(李漢君)

​​「高處不勝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高處不勝寒」》中國當代作家李漢君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高處不勝寒」

兩腳踏在一團雲朵上,就像孫悟空那樣,在天上行走,要去哪兒,雲朵便由着自己的性兒,飛快地載了去——這便是小時候趴在矮牆頭上看着浮雲飄過時的幻想。

但天那麼高,哪能上得去呢?

這時,一架飛機轟鳴着從頭頂上飛過,滿院兒的孩子都跑到了院心,一邊拍着小巴掌,一邊蹦着高兒,仰着小臉衝着天上喊:「飛機飛機我不怕,就怕飛機拉㞎㞎……」

成年了,懂了事,才知那些仙界仙人的事,都是人造的神話,信不得。但儘管如此,想飛上天去看看這個念頭,卻並沒有打消。

而終於坐上飛機,真的飛上了天,那已經是1982年的夏天了。

那時候,飛機還不允許普通老百姓乘坐,必須得有縣團級以上的介紹信才行。我當時在新聞單位工作,要去上海南昌做一次採訪,這才有機會坐了一次飛機。那是一架蘇制伊爾14,很小,機艙也狹窄,總共才37個座位,飛行高度只有2700米。但儘管如此,因為是平生第一次坐,仍然覺得處處新奇,也很興奮,還寫下了一篇日記:

一進機艙,空中小姐便贈送每人一把摺扇。但艙內實在太悶熱了,我使勁扇着,仍不覺得涼爽。中午十二點五十九分,飛機經過一段滑行,離開了地面。從上海飛抵南昌,路程636公里,要飛兩小時十分鐘。

飛機在迅速爬升。地面上一畦畦綠色的莊稼,如同畫板上的一灘灘顏料。公路像一條灰白色的帶子,上面的車輛和行人很小很小,但還看得出是在緩緩移動。

飛到了山區上空。起伏的峰巒無聲的往後退着。鳥瞰那些峰頂,與站在山腳下仰視,感覺完全不同,讓人想起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那句詩,但他的視角,卻不是自上而下的。杜甫「一覽眾山小」,儘管人站得很高,但畢竟也不是俯視,因為他腳下的那座泰山,不過一千五百米。能俯視的,只有莊子。

下午兩點零二分,突然遇上了大片烏雲。巨大的雲團黑沉沉的攔在前面,樣子猙獰可怕。飛機吭哧吭哧的,想飛到雲層上面去,但也許雲層太厚,到底沒爬上去,只得從中間穿過。一飛進雲層里,機翼便如一把利劍,劍刃上帶起了風線雲絲。接着,兩側懸窗像被潑上了墨汁,機艙里頓時暗了下來。機身也開始忽上忽下,一陣陣抖動。我心底不免生出一絲擔心:那機翼夠結實嗎?該不會折斷吧?

三點十分,飛機降落在南昌機場。降落時很平穩,只是飛機落地後,耳朵稍覺不適。

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飛機也坐得多了,三叉戟、麥道、波音737、747……當然,也坐過伊爾。但這時的伊爾,已是雙層座席了,載客三百多人,飛行高度一萬二三千米,都是在雲層之上,再也不受雲霧的阻攔了。

坐這種大飛機,感受真的不同。它先以大約300邁的速度在跑道上疾馳,隨後拔地而起,「摶扶搖而上」,頗有《逍遙遊》里那隻鯤鵬的氣勢。飛機很快就到達了萬米高空。望望懸窗外,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村鎮田疇,統統都分辨不出來了。尤其令人驚訝的是,我們這些在地面上傲視萬物的「偉大人類」,僅僅十公里的距離,便完全不見了蹤影。我閉起雙眼,雖看不見地面,但卻想象得出:此刻的街市上一定人群熙攘,公路上的車輛也川流不息,而江河之上,正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置身於高空,我忽然想:「人間」,那萬丈紅塵,該埋沒了多少人群中的爭鬥和算計,遮掩了生活中多少煩惱、多少苦難啊!就連我們標榜的「文化」,其實不也是人類為自己量身定製的一件緊身衣嗎?假如定居在天上,地面上的「文化」,對他來說還有意義嗎?

——這個只在離開地面時才想到的問題,居然把自己嚇了一跳。是啊,地面上的「文化」,只能管得住生活在地面上的人,而一旦脫離開地面,人不就可以掙脫那些羈絆,身心徹底自由了嗎?

其實,飛行在「萬米高空」,真的說不上離開地面有多「遙遠」。俯視一下地面,畢竟還知道那裡有個「人間」存在,假如站到另一顆星球上回望地球,不跟在地球上看星星一樣了嗎?而要是站在銀河系之外看呢,恐怕連地球這顆小星星也不見了!而我們現在知道,這看似無邊無際的銀河系,對於浩瀚的宇宙空間來說,也不過就是一團星雲罷了……

——這樣一路想下來,內心裡的震撼簡直無以言表!

我不願再往下想,就轉過臉去看着窗外。

窗外,雲層鋪展,成了一個「地面」,數堆凸起的雲團,山一樣聳立着。坐在飛機上看雲,與地面截然不同。平日站在自家的屋門外,瞧着那一朵朵漂浮的白雲,總覺得它猶如綿羊,一副不怒不爭、自來自去的樣子。就算是在陰雨天,黑雲低垂,陰沉沉逼將上來,但令人悚懼的,大概也只有雷聲。怕,是因為那一聲霹靂,震天動地,不但幼童變色,就是青壯年,也嚇得心驚肉跳,甚至連良心都要自省自檢一番。人們不怕雲彩,哪怕它「黑雲壓城城欲摧」。因為大家知道,烏雲終究是遮不住太陽的。它浮在半空中,再怎麼翻騰,再作猙獰狀,地面上的人也是可以不去理會的。但假如你身在高空,周圍雲山如陣,閃電如林,而你要坐着飛機在這霹雷閃電之間穿行,隨時都有被雷電擊中的可能,那時,你對烏雲的觀感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我自己就歷過這樣一場「危機」。那年我乘飛機到瀋陽,當飛臨瀋陽上空時,已是夜裡十點多了。在離桃仙機場還有半小時便可降落的時候,飛機遇上了雷暴天氣。本來,機艙里燈光明亮,寧靜而又安祥,有人漫不經心地翻看着畫報。突然,舷窗外划過一道道刺眼的閃電,我猛然看到,不遠處一座座雲山高聳直立,被電光映照得面目崢嶸,有的慘白,有的灰暗,漸漸向飛機逼過來。看看左右,飛機已陷入了雲陣之中。閃電在雲峰的「半山腰」里發出,此明彼滅,就像來到了幽冥世界。雷電不是在天上,而是閃在「身邊」,平生頭一次見到,一陣恐懼不由襲上了心頭。那些閃電,和在地面上看不同:有的是從雲堆深處發出來,呈扇面狀,亮得刺眼;有的卻像路邊的一棵枯樹,「咔嚓」折斷了,倒在了身旁;還有的閃電,就像是一把白亮亮的巨大砍刀,掄過去,一下就劈裂了附近的一座雲山……我想,這麼猛烈的雷電,要是落到地面,每一個都是「炸雷」,一定會震得地動山搖。但我此時坐在機艙里,卻完全聽不見雷聲,只看見附近電光閃閃,而這種「無聲勝有聲」,反倒讓我感到更加恐懼。我忽然意識到,自己乘坐的飛機,原來竟是這麼渺小,在這烏雲峰谷之間行進,顯得如此孤單而又無助。我看了看機艙裡面,感覺所有的人都被這種恐懼籠罩着,沒有人說話,更沒有人走動,機艙里死一般寂靜。大概所有人的心裡都明白,雖說飛機可以防雷,但這麼猛烈的雷電,萬一……

怎麼辦呢?此刻無處躲藏,任何行動也都無濟於事,一切只能聽天由命。

所幸飛機沒被雷電擊中,安全降落在了桃仙機場。

通過廊橋,我來到了候機大廳。大廳里的那片嗡嗡聲,在明確暗示:這是人間。外面大雨滂沱,一時走不了。我站在高高的落地窗前。窗玻璃上雨水如注,沖刷着我映在上面的那張臉。天棚上無數盞「星燈」,在玻璃窗上閃着炫光,給人一種亦幻亦真的感覺。回想起落地前的經歷,不由心生感慨:看來,人不管飛得多高,終究還是要回到地面上來。所謂仙境,並不都是陽光燦爛。「煩惱」無處不在。故而東坡老人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確實,腳踏地面,雖說有許多約束,許多不如意,但畢竟還有親友讓人留戀,有家園讓人依靠!天上有什麼呢?只有一片看上去很美的虛空。所以宋人呂希哲才說:「世路崎嶇飽經歷,始知平地是神仙」。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的人,總是跂望着頭頂上那片蒼穹,想上得高些,更高些,甚至要住進那座虛無縹緲的「瓊樓玉宇」里去,豈不悲哉? [1]

作者簡介

李漢君,棄醫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