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父老乡亲

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原图链接 圖片來自大豫网

《父老乡亲》是由是由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文工团创作的军旅歌曲,石顺义作词,王锡仁作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曲。创作于1989年底,范琳琳演唱。[1]


在1990年举办的CCTV春节军民大联欢节目《军民团结向前进》大型晚会上,海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范琳琳首唱的《父老乡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整个演出给电视观众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之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用范琳琳的《父老乡亲》做每周一歌,使这首歌很快流传开来。


1991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华东水灾赈灾义演大型晚会上,范琳琳演唱的《父老乡亲》再次给全国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1999年,《父老乡亲》获建国以来优秀歌曲奖、改革开放20年优秀歌曲奖。


2011年中央电视台《放歌90年》大型歌会上,范琳琳又一次唱响《父老乡亲》,她的演唱使早年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观众,感慨万千。这首歌在二十多年,被众多的歌手不断翻唱,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经典。


目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父老乡亲                 歌曲原唱         范琳琳
                填词         石顺义                 所属专辑         成熟的季节
                谱曲         王锡仁                 发行时间         1990年


创作背景


《父老乡亲》的词作者石顺义,1970年穿上了军装,8年的部队生活是在地地道道的农村度过,乡亲们对子弟兵的那份深情让他终生难忘——房东大伯一家宁愿吃高粱小麦,用节省下来的白面给战士们包饺子。生病时,一位大妈像慈母一样守候在他身旁,还杀了家里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给他熬汤喝……受感于异乡父老乡亲金子般闪亮的心和大海般深沉的情。[2]


在创作这首歌词的时候,他写道:“啊,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石顺义说:当年,是乡亲们用那份无私的爱养育了我们,在构思《父老乡亲》歌词的过程中,他联想到农村里的乡亲们对子弟兵的那份痴心和深情。他想起房东大伯一家宁愿吃高粱小米,也要将节省的白面给战士们包饺子以及他生病时,房东大妈像亲生母亲一样守候在他的身旁,还杀掉家里正在下蛋的老母鸡给他熬汤喝的事情,每当想到这些,石顺义都会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王锡仁看到这首歌词后赞叹不已,这位以写歌剧《[[红珊瑚》而闻名乐坛的老作曲家,为歌词中所蕴含的那种深厚的乡土情怀所感动,一种强烈的感情共鸣使他们二人的词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歌词

        第一段[3]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里长满故事

        憨笑中埋着乡音

        一声声喊我乳名

        一声声喊我乳名

        多少亲昵

        多少疼爱

        多少开心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第二段

        我住过不少小山村

        到处有我的父老乡亲

        小米饭把我养育

        风雨中教我做人

        临别时送我上路

        临别时送我上路

        几多叮咛

        几多期待

        几多情深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我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作者简介

曲作者

王锡仁:著名军旅作曲家。祖籍在重庆江津白沙。1929年10月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邓关,那里正好是沱江及其支流釜溪河的交汇处。4岁时举家迁居内江,后进沱江小学念书,喝着沱江水,听着奔放豪壮的沱江号子长大;初中时来到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市,入蜀光中学学习,自贡市是川戏资阳河流派的中心,喝着釜溪水,听着高亢的川戏成长;高中时来到长江之滨的重庆市,到清华中学读书,喝着长江水,听着中外名曲,决心闯入音乐的殿堂。


1949年底,王锡仁背着一把小提琴,参加了二野十一军文工团(后改编为海军青岛基地文工团),1950年,编入海军青岛基地文工团,1958年,调到北京海政文工团,先后担任乐手、作曲兼指挥。1950年开始作曲。


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王锡仁共创作了30多部歌剧,400多首歌曲。是《花枝俏》、《朱德》、《郑和下西洋》等十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曲作者。他与胡世平合作创作了歌剧《红珊瑚》音乐,成为新中国建立后最优秀的民族歌剧之一。


1976年,他为付林词谱曲,创作了响彻大江南北、经久不衰的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1985年退休,退休后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乡情亲情系列歌曲”,如《父老乡亲》、《白发亲娘》、《中国的月亮》、《家乡话》、《川北大婶》等一批优秀的作品。2010年2月11日在京逝世,享年81岁。

代表作有《红珊瑚》、《父老乡亲》、《中国的月亮》、《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白发亲娘》等。


词作者

石顺义:1949年出生于河北沙河。1968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学校。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排长、干事,空军政治部歌舞团创作室专业作家,一级编剧。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词集《太阳的手》、《石顺义歌词选》等及歌词1000余首,小说、散文、歌剧剧本30余篇(部)。


说句心里话》获总政90年代战士最喜爱的军旅歌曲特别奖、《父老乡亲》获建国以来优秀歌曲奖及改革开放20年优秀歌曲奖、《一二三四歌》获总政90年代战士最喜爱军旅歌曲特别奖及第三届解放军文艺奖、《黄河源头》获罗马尼亚举办的国际金鹿杯优秀歌曲作品奖第一名、《人民战士的母亲》获国务院文化部优秀歌曲创作奖、《兵哥哥》获1996年总政作品一等奖、《白发亲娘》获1995年中央电视台优秀歌曲评选特等奖,《军队节奏》获国务院文化部第七届音乐作品奖,歌剧剧本《爱与火的四重奏》获中国歌剧研究会优秀作品创作奖,共有50余首歌词获全国全军或国际性大奖。[4]


一首《父老乡亲》让石顺义引为骄傲,同时也折射出他人生足迹。石顺义在京西门头沟煤矿长大。90年代年穿上了军装,8年的部队生活是在地地道道的农村度过,乡亲们对子弟兵的那份深情让他终生难忘——房东大伯一家宁愿吃高粱小麦,用节省下来的白面给战士们包饺子。


这些年,石顺义的歌之所以屡屡产生轰动效应,皆缘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了真情。歌词创作要依生活行文,靠感情造句,否则,凭玩弄语言游戏、搭文字积木,靠几招花拳绣腿以掩饰生活的贫乏,最终是不可取的。一首歌能否唱响,要看音乐;能不能跨越时代长久流传,关键在于歌词是否有“根”。石顺义的作品之所以有生命力,盖缘于他深深地扎根在军营这块“雄性”土壤上。只有熔炼军人情感于胸,取军人的气概之精华,才能写出无愧于军队、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主要作品:

说句心里话》、《兵哥哥》、《一二三四歌》、《父老乡亲》、《白发亲娘》、《想家的时候》、《报答》、《我用胡琴和你说话》、《口碑》、《家和万事兴》、《黄河源头》、《军人本色》、《好收成》、《有你的地方》、《用我的心握你的手》等。


演唱者简介

范琳琳,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文工团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范琳琳是中国歌坛里程碑式的人物,1982年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在大连歌舞团任民歌手,后改唱流行歌曲。1987年,通过北京国际声像艺术公司发行的一系列畅销磁带,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市场头号女歌手,以奇妙的歌喉和精彩的演唱以及大量流行佳作,创造了神奇的磁带销量。演唱作品《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信天游》等歌曲风靡一时,并且开创的西北风演唱方法引发了中国流行乐坛轰轰烈烈的“西北风”歌潮。1989年演唱《篱笆女人狗》《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平凡的世界》等电视剧主题歌,又开启了电视剧歌曲大流行的歌坛新局面。[5]


她研发开创的西北风声腔在1988年令众多女歌手争相效仿,并引发中国歌坛西北风歌潮,被称为“西北风领唱者”。 1988年之后范琳琳通过演唱《篱笆女人和狗》《康德第一保镖传奇》《平凡的世界》《悲栗情》等电视剧主题歌,又开启了电视剧歌曲大流行的歌坛新局面,《苦乐年华》《故土难离》《红萝卜》《不要逼我说话》、《此恨何时休》《未了情》等歌曲成为不朽的经典。


她于1999年演唱的《我是中国人》成为世纪经典名曲。她以奇妙的歌喉、精彩的演唱及大量流行佳作,缔造了神奇的磁带销量,也赢得了广大歌迷的喜爱,开创了中国新音乐。


她成功地演绎了《黄土高坡》、《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苦乐年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思念》、《心愿》、《父老乡亲》、《黑头发飘起来》、《西部之恋》、《情哥哥的心思猜不透》、《我是中国人》等一大批作品,广受欢迎,她科学地将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结合在一起,对中国歌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多次赴海外演出,用歌声让世界各地的人感受到充满力量的中国本土音乐。曾经有音乐评论家评价:范琳琳的歌就像一杯岁月的美酒,越是久远,越是香醇。



彭丽媛(1962年11月20日-),出生于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也是深受军内外观众喜爱的著名军旅歌唱家。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青联联合会副主席,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津贴”,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主席、全国妇联执委,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总政歌舞团艺术指导。[6]


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连续当选了第八届、九届、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2012年,升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1987年9月1日,彭丽媛习近平结为夫妇。2005年,当选中华全国青联联合会副主席。2009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

2008年,彭丽媛应奥地利联邦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邀请主演歌剧《木兰诗篇》,奥地利联邦剧院委员会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联合向其授予“艺术杰出贡献奖”。

2017年1月18日,彭丽媛应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邀请,在瑞士日内瓦出席为她举行的亲善大使任期续延暨颁奖仪式。彭丽媛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荣誉勋章以及艾滋病防治“杰出成就奖”。


主要作品;

音乐作品专辑:《珠穆朗玛》、《媛人媛唱》、《非同凡响》、《我的士兵兄弟》、《源媛流长》、《报答》、《中国歌剧经典唱段 Vol.1》、《二泉映月》、《彭丽媛(女高音) 独唱歌曲选

歌剧作品:新《白毛女》、《木兰诗篇》、 《美人》 《白毛女》 《党的女儿》 《香江明月夜》。

歌曲:《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在希望的田野上》、《红梅赞》等。


歌曲鉴赏

《父老乡亲》是歌颂农民群众的歌曲,是唱给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知埋头苦干、不知索取回报的农村父老乡亲们的歌曲。这首歌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情”字,即词作者与劳动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真情流露,在“情”字上下了很深的功夫。词作者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中国独立自主的脊梁,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基。艺术家要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只有扎根于民间,扎根于泥土,扎根于直朴本真的父老乡亲中间,才能给创作注入最真实的情感,最基本的元素。


《父老乡亲》所蕴含的浓浓亲情在彭丽媛柔美的声线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种对于故乡的思念,怎可一字而尽,一纸乡书载着多少离愁与牵念装进沉甸甸的信封,我在信封的这头,故乡在那头。


父老乡亲,多么亲切的称谓,那些曾经与我们一起感动的亲人们是否依然健在?在岁月回廊里,是否还可听见您熟悉的步履与轻盈的叹息,是否还可看见您挂着眼泪的笑容。


故乡,您是我的乳名,深深扎根于我的记忆。一起与我欢笑,哭泣,感动。一起见证我的成长,在风雨中铭刻希望。

父老乡亲,我永远的牵挂,无论天涯何处,我都会深情地把您们怀念,因为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您们的名字,我的父老乡亲...


歌曲欣赏

范琳琳《父老乡亲》,听起来就感到亲切,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啊![7]

王二妮《父老乡亲》[8]

宋祖英 - 父老乡亲[9]

歌声飘过六十年《父老乡亲》麦穗[10]

父老乡亲 黑鸭子组合_高清[11]


视频

红色歌曲 父老乡亲 [1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