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SD的贫困指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UNCSD的贫困指标是个文化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名词解释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贫困指标按驱动力-状态-响应框架分为三部分。驱动力指标有失业率,状态指标有按人口计算的贫困指数、贫困差距指数、平方贫困差距指数、收入不均基尼系数、男女平均工资比例,没有响应指标。
UNCSD的贫困指标的主要内容
①失业率。按UNCSD的定义,失业是指所有国家受过教育却没有工作和收入、靠保险和福利生存的那部分人贫困的主要原因,UNCSD将失业率定义为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比率。失业人口是指在观察期没有工作(不包括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做无报酬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和愿望的那部分人。失业率的计算不包括一些特殊群体,如武装力量、游牧民族、学生、已找到工作还未开始工作的群体、学徒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由于特殊的社会制度,虽然有全职工作,但仍然很贫困。
②按人口计算的贫困指数。是指生活标准或经济福利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的比例。贫困线有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两种,前者多用于发展中国家,后者常用于发达国家。UNCSD通过对36个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比较,得出真正的贫困线将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提高,但在穷国,这种提高相对要慢一些。基于人们对福利的不同理解,经济福利可归结为一个人对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以及营养的摄入量两种定义。在发展中国家营养的获得权重较高。在有关发展的著述中对消费的测度比对收入的测度更为流行,这是因为收入随着时间的变化波动很大,尤其在农业经济中,消费比收入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对个人生活水平的测度,UNCSD认为,由于不同家庭其规模及构成不同,简单地对整个家庭的总消费进行比较容易使人对家庭中各成员的福利产生误解。因此,UNCSD指标体系中对个人生活水平的测度是以男性成年人为基数的。也就是说,对于给定的家庭,只调查该家庭男性成年人的消费行为,因为成年女性和孩子的消费相对较少,因而假定其小于成年男子的消费。但这不是说他们的需求低,而是在家庭中的作用力小。消费中规模经济的存在也表明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的成本低于一个人生活。
局限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是人均消费指标,而发展中国家的家庭规模一般较大,这可能夸大贫困的程度。另外,在定义个人福利和贫困线过程中,无法避免主观判断。有些国家没有对贫困的定义。另外,对贫困的定义国家与国家之间可能不同,这些都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
③贫困差距指数。用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的深度。按人口计算的贫困指数,在贫困线以下时,对某些特殊政策反映不敏感,贫困差距指数则弥补了这方面不足。随着贫困线以下的贫困差距的加大,贫困差距指数将提高,贫困差距指数的下降反映了现状的改善。
贫困差距指数是贫困线以下人口距贫困线差距的均值。贫困差距指数假定贫困线以上的贫困指数值为0。计算贫困差距指数需要计算个人经济福利,并确定什么样的福利水平才算贫困。计算个人福利有很多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重视个人对福利的判断,一类则根据经济学家对福利的定义来计算。前者重在测算人对一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后者计算的是营养的摄入量,即使人不以食物为生或不单以营养来决定食物的消费。实际操作中,则根据获得数据的难易程度而选择不同的方法。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过计算人均消费量来测度贫困,所以对贫困的总测度一定要注意可比性,因为这对决策者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个越来越普及的方法是用不同的贫困线对贫困进行测度,比较消费的选择对贫困是否有决定性影响。
参考文献
- ↑ 中国人中国字|看中国人专属的浪漫和智慧!,搜狐,2022-10-12
-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汉字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机,搜狐,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