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贵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贵潮(阿美语:Lifok 'Oteng,音译:绿斧固·悟登,1932年-2019年4月7日),台湾台东县成功镇阿美族宜湾部落人,以写日记、拍照片、保存文物、出研究书、唱片等方式,保存文物纪录自己的人生,并致力于阿美族文化的保留与研究,天主教传教士。

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夜礼拜(根据圣经耶稣降生于晚上),礼拜中专门献唱《圣母颂[2]》或《弥赛亚》等名曲。

简介

1932年,Lifok生于宜湾部落。因其家族在日治时期放弃了大司祭的传统,被巫师认为触犯祖灵必将招致报应(Lafo no Loma'),因此取作Lifok,含意为“捡来的”,来减轻祖灵的咀咒。母亲黄玉花一生结婚五次,大多数的孩子夭折,只有两个长大成人。

Lifok自小凑公学校(今成功镇忠孝国小)毕业后,随即至成功镇上一个日本家庭作帮佣,1944年4月中旬,他从山中捡柴回到雇主家后发烧不止、右大腿浮肿,次日雇主即支遣他回家,返乡后,病情加剧转变成筋骨结核性化脓症,导致右腿关节硬化、背脊椎病变及右耳失聪。巫师认为他犯了禁忌得病(no kawasan adada),陆续为他施法(Misair),均告无效,于是亲族特别又另取了一个更低下的别名“Oteng”,意为尸体。由于阿美族是个劳动社会,无法进行体力劳动的人,在部落地位必然低落,而且阿美族是母系社会,婚姻采入赘制,他身有严重残疾,等于丧失结婚的资格。他说依照阿美族的观念,自己不仅是个无用的人,甚至算不上是个男人。

1964年,Lifok进入白冷会圣若翰传教学校,在那学习到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对他日后用于整理阿美族祭仪颇有帮助。他受到荷兰籍神父姚秉彝鼓励,成为天主教传教士,除学习教义,也开始接触与采集部落的历史、语言、音乐、社会制度与风俗。当时外国神父对教区活动都要记录,Lifok也学会了摄影,拍下至少五百卷底片成为史料。Lifok还协助史泰南神父把《圣经》用罗马拼音翻译成阿美族语。

此外,Lifok在之前在病床上,也养成了搜集癖,举凡证件、信函、税单、存折、戏票、节目单,和去参加各种学测、普考的准考证,都是他的收藏范围,如他有一张1958年农历元旦的表演节目单,内容包括《何日君再来》、阿美族歌曲、意大利歌曲等,表现当时的文化融合,演员介绍栏上小提琴手还是Lifok的汉名“黄贵潮”

视频

黄贵潮 相关视频

人类发展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1、舒伯特 圣母颂 安德瑞恩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