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瓦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瓦韦为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草本植物。根及全草可入药,用于消炎解毒,止血,治发热咳嗽,尿路感染,疮痈肿毒等。中国江浙皖、两湖、四川及贵州等地都有分布。[1]
基本信息
(《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金鸡尾、大石韦、七星剑(《贵州民间药物》),瓦韦,石茶(《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黄瓦韦的根及全草。
植物形态
黄瓦韦 ,生于岩石上。分布西南、广西、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植株高约12-28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褐色,密被披针形鳞片;鳞片基部卵状,网眼细密,透明,棕色,老时易从根状茎脱落。叶远生或近生;叶柄约长3-7厘米,禾秆色;叶片阔披针形,长约10-25厘米,短圆钝头,下部1/3处为最宽,约1.2-3厘米,向基部突然狭缩成契形并下延,干后两面通常呈黄色或淡黄色,光滑,或下面偶有稀疏贴生鳞片,边缘通常平直,或略呈波状,革质。主脉上下均隆起,小脉隐约可见。孢子囊群圆形或椭圆形,聚生在叶片的上半部,位于主脉与叶边之间,在叶片下面隆起,在叶片背面成穴状凹陷,相距较近,孢子囊群成熟后扩展而彼此密接或接触,幼时被圆形棕色透明的隔丝覆盖。 [2]
分布状况
产福建(武夷山)、浙江(安吉、淳安、临安、庆元、遂昌、西天目山、昌化、孝丰)、江苏(溧阳)、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西(庐山、武功山、铅山)、湖南(黔阳、安江、龙山、新宁、武岗)、[[湖北](巴东、会丰、宣恩、恩施)、陕西(眉县和户县)、贵州(安顺、梵净山、毕节、纳雍、盘县、凯里、江口、正安、雷山)、四川(康定、雅安、宝兴、峨眉山、南川、奉节、灌县、屏山、雷波、乡城、开县)、广西(兴安)、云南(绥江、文山、大理、无量山、彝良、大关、镇雄、独龙江流域、嵩明)、西藏(察隅、波密、米林、林芝、错那、亚东、吉隆)。附生林下树干或岩石上,海拔1000-3500米。尼泊尔、印度北部和日本也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陕西户县。[3]
多图
药用功效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寒,味苦。" 【功用主治】消炎,解毒,止血。治发热咳嗽,尿路感染,疮痈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研末撒。 【选方】
- 治发烧:七星剑根兑酒捣烂,取汁服。(《贵州草药》)
- 治尿路感染,小便涩痛,尿血:瓦韦、蒲黄各三镇,茅根一两。水煎服。
- 治疮痈肿毒:瓦韦三钱,水煎服;或鲜瓦韦适量,捣烂外敷。
- 治外伤出血:瓦韦适量,焙干,研细末,撒敷伤口。
- 解硫黄中毒:瓦韦三钱。水煎服。(②方以下出《宁夏中草药手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