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河岸边听清音(杨建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河岸边听清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黄河岸边听清音》中国当代作家杨建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黄河岸边听清音

想不到今年国庆假日我是在医院度过的。浓烈的节日氛围不仅让病人归心似箭,而且也让医护人员心绪难宁。短短几天,偌大的内科楼一下子空旷起来,平日熙熙攘攘的兰大二院立刻清净了不少,门口检测处也不再是人山人海的长龙。可住在二十层楼上进出实在有些不便,百无聊奈中我只能透过玻璃窗去看对面的白塔山,以此打发漫长的时间并宽慰自己烦躁的心情。

上午躺在病床上输液时,我只能去看盘桓在天空的白鸽,以及间或从黄河上空掠过的沙燕,从云间传来的清脆哨声于“泠泠作响”中点染成“嘤嘤成韵”的意境,水墨般的画面老让我想起小时的故园情景,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遥远,既亲切而又伤感。

下午从二院的后门出去,到滨河路上走走,躯体似冲出久困的樊笼,心情也随之轻松了不少。滨河南路虽整日车水马龙,但却不失为一条曲径通河、绿茵匝地的散步之处,高大的垂柳摇摆着婀娜的身影,翠绿的草坪袒露着丰腴的肌肤,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沿着大道向西,不远处就是黄河大剧院,那是省秦剧团所在地,整个建筑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它和近年所建的黄河楼共同构成兰州的地标性建筑,成为黄河岸边一道靓丽的风景。有天到黄河剧院时正好有苏凤丽女士的演出,见此我便毫不犹豫地进去聆听了两个小时,在肖派众多的弟子当中,我比较偏爱苏凤丽的表演。苏凤丽主攻青衣,表演风格大气流畅,沉郁内秀。她嗓音甜美,扮相秀美,做功细腻,唱腔上能按照人物不同的情绪而改变音色。她凭着从京剧移植而来的《锁麟囊》获得梅花奖,我多次看过她的表演,每次却有不同的收获。其流畅的清韵有着鸟鸣丛林之趣,绵缈空灵的质感常给人余音绕梁的回味。 黄河岸边的雕栏古朴典雅,大有园林建筑的回环曲折之妙。习习凉风夹带着丝丝水气轻拂在游人的脸上,给人如沐春分、游走画中的感觉,走累了可坐在长椅上养一会儿神。运气好的话,可碰到那些专业的秦腔演员在回廊处演唱,我曾看过好几个名家在那里表演的视频,抛却其他,单那滔滔的黄河就是一个天然的大音箱,足以让人陶醉其中。

滨河南路的黄河母亲雕像在全国都赫赫有名,凡到那里的人都会拍照留念。天气晴朗时常有两拨人在附近唱戏赛歌。虽是业余爱好者,但他们的水平绝不亚于那些专业人士。当各种乐器响起时,他们便神抖擞,意气风发忘情地投入。高昂时似激流,沉稳时如处子,或哀怨、或欢娱,或舒缓、或张扬,总能吊起人的胃口。而唱歌的人又以女士居多,她们所唱大多为经典老歌,但看她们的表演总让人想起“高手在民间”的俗语,生发出“清歌一曲倒金壶”的年少之狂。

从二院后门向东,步行几百米就到了中山桥,我曾在附近工作过一段时间,比较熟悉那儿的情况。现在中山桥不再通车,只作为旅游景点供人瞻仰观景。过桥向北便是白塔山,和以前相比,白塔山有着小鸭变天鹅式的嬗递,以往光秃秃的荒山栽植了许多树木,给了无生机的荒岭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山下那些古建筑群落,依势错落、气派轩华,纷呈的宾馆、地产,轩邈的茶楼、酒肆扮演者各自的角色。不论是镂空的窗棂,还是拱状的斗角,在匠心独用中皆能彰显出一份文化的因子。

我去茶楼的那天游人较多,为俯视黄河我特选了一处靠窗的位置,在秋日的暖阳里品茗听歌。那些表演者应该是来自艺术院校的学生,尽管舞台不大,但他们的表演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不论是相声、小品,还是独唱、歌舞都经过了精心的排练。

[1]

作者简介

杨建增,男,满族,1970年生,祖籍河北省涿鹿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