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马序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鲍马序列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鲍马序列是指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由自下向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 a段),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往上为 b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 c段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 d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 E段,为块状泥岩。
但由于顶部往往被后期密度流所冲刷,事实上很少存在完整的序列。
研究历史
Daly(1936):应用悬浮沉积物产生的密度流的观点来解释海底峡谷的形成,第一次强调浊流是一种侵蚀作用很强的水下流。
Johnson(1938):首次将这种密度流称为浊流。
Kuene(1950):进行水槽研究,证明密度流存在的可能性和某些性质,发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浊流为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标志浊流理论的建立,前开浊流研就的新篇章。
Kuene的学生Bouma(1962):通过对复理石的研究,概况浊流沉积特点的鲍马序列。
基本介绍
广义的浊积岩指形成于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总和。典型的浊积岩是指由浊流作用所形成的、具鲍马序列的沉积岩。一个完整的鲍马序列由A—B—C—D—E5个连续沉积层段所组成。
浊积岩的每一个单元(即一次阵发性泥沙密度流形成的沉积),往往下部物质较粗,有时含有砾石,如含砾砂岩等,向上物质变细,顶部常为泥岩、泥灰岩;下部常形成递变层理,向上逐渐变为微细水平层理,最上变为不甚清晰层理。
该序列与近基风暴流沉积序列很像,但也有不同,最重要的区别是浊流通常沉积在风暴浪基面以下的深海或深湖底部,不发育震荡成因的丘状交错层,底侵的沟槽和印模具有严格的顺流定向性。
参考文献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搜狐,2017-03-27
- ↑ 中国汉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