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鲁锦织造技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锦织造技艺

鲁锦织造技艺,山东省鄄城县传统手工织锦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鲁锦织造技艺的制作工艺复杂,先后需要经过纺线、练染、布浆、挽经、做综、闯杼、掏综、织布等72道工序制成鲁锦成品。

2008年6月7日,鲁锦织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103。

基本内容

中文名:鲁锦织造技艺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山东省鄄城县

批准时间:2008年6月17日

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遗产编号:Ⅷ-103

历史渊源

鲁锦的织造历史悠久,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纺,形成了鲁西南棉锦。当时的鲁锦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纺织机械的更新和化工染料的应用,鲁锦工艺有了很大提高。

到了清代,鄄城鲁锦被当地官吏作为贡品,上献朝廷,成为珍贵的宝物。

新中国解放后,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经济价值较高的棉花得到普遍种植。尽管期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的冲击棉花种植面积一度减少。

改革开放后,洋布又极大的挤占了市场份额。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消费能力的提高,民间棉花的种植和土布需求量都较以前大为增加。鲁锦织造获得了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陪嫁鲁锦数量和种类的激增。

工艺特征

种类

鲁锦按织造所使用的综片数可分为二匹缯(二片综织造的平纹类织物)和四匹缯(四片综织造的斜纹或变化组织类花纹类织物)。

鲁锦按织物表面的色彩成织纹效果分类,有条纹、格纹,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犹蹄纹等类。鲁锦按织造技法分类有提花鲁锦,坎花替锦,打花鲁锦,包花鲁锦和缂花鲁锦五种。

鲁馈按织物表面的色彩成织纹效果分类,有条纹、格纹,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犹蹄纹等类。鲁锦按织造技法分类有提花鲁锦,坎花替锦,打花鲁锦,包花鲁锦和缂花鲁锦五种。

纹样图案

在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不断创新,改进鲁锦工艺,逐渐形成了现代替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见精细的独特风格。鲁锦的纹样由最初的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较复杂的纹样。

鲁锦纹样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这种主观又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是一种“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鲁锦的图案意境就是用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平行、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

色彩

鲁锦常用颜色有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黑、黄、棕,白等。鲁锦的用色极为大胆,色彩对比强烈,风格鲜艳亮丽,体现了豪放爽明的性格。鲁锦对配色的要求是鲜亮,这是对色彩搭配的审美,也是鲁锦用色的原则和标准。鲜亮的标准就是选择明度高和纯度高的颜色,对比强烈,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给人鲜艳、热烈的感觉。不同纹样的搭配组合,不同色线的交织变化,使鲁锦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工艺流程

鲁锦织造需经纺线、染线、纯线、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织布九道主工序,每道主工序里包括诸多子工序。使用纺车、锭子、经线杆、经线橛、杼、闯杼篾、棕刷、织机、梭等工具。掏缯是织锦的重要工序,缯越多,形成的织口变化越多,织物的纹样也越趋于丰富多彩。机器织布仅能织两匹缯、四匹缯,而手工织造的鲁锦则可织更复杂的六匹缯、八匹缯等。

两匹缯面料织造较为简单,织机上只有两片缯片,织机下有两个脚蹑,踩下第一个脚题拉开经线,形成织口,右手传梭,左手接梭,再踩下第二个脚蹑,合上织口,搬动绳框打紧纬线,就完成了一个织布流程。如此循环往复,快手用一把梭的单色纬线织造的话,一天可以织出三十余尺长的布料。由于两片缯的变化只有上下开合的固定规律,除了纬线颜色的更换能使布料出现色彩变化外,布料质感没有明显的起伏肌理,所以通常称两片缯布为平织布。

四匹缯的织布流程虽然与两匹缯相同,但缯片的增加决定了织造难度的加大。织机下的四个脚蹑在织造不同的图案时踩的先后顺序和两两组合的次序也不相同。每次踩下两个脚蹑,带动不同的经线形成张口,投梭传纬后踩下另外的脚蹑合上经线,用绳框打紧纬线。再次踩下脚蹑时就不是上次的两个脚蹑组合了,而是根据面料的设计进行不同的调整。

织鲁锦的时候往往根据面料的设计准备不同数量的梭子,最少的一把,最多的有十几把。通常使用最多的是4-5把梭子。梭子用得越多,颜色越丰富,但是频繁地换梭会影响织造的速度,所以纬线的颜色越多,面料的织造效率也就越低。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鲁锦织造技艺采用天然原料,纯手工织造,具有抗静电、不变形、透气吸汗、冬暖夏凉等诸多优点。嘉祥县开发有服装、家纺、箱包、饰品等多种精美的织锦产品,迎合了各类人群的需要,使人们在绿色消费中体验舒适健康,感受古朴典雅。

传承人物

赵芳云,女,汉族,1944年7月生,山东省嘉样县仲山乡高庄村人。2009年6月,赵芳云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济宁市嘉祥县申报,申报项目:鲁锦织造技艺。

保护措施

1995年12月,中国鲁锦艺术博物馆在鄄城成立,鲁锦制造技艺得到传承和保护。

2005年1月,鄄城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被山东省旅游局确定为“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致力于鲁锦织造技艺的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嘉祥县文化馆、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鲁锦织造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2004年5月,鲁锦在共青团中央、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金博士杯”全国乡村青年工艺美术品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2007年6月8日,山东省鄄城鲁锦博物馆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