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魂系汉字(王炜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魂系汉字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魂系汉字》中国当代作家王炜皓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魂系汉字

自从小时候入学认识第一个汉字开始,我已与汉字结缘相处三十多个春秋。每天都离不开汉字的亲密相伴与内心的深层交流。当我在阅读一篇好的汉字文章,用汉字抒写一首好诗,汉字便融入到我的血液,在血液里发光……想想自己用汉字写诗也陆陆续续二十年了。每次体验着那一个个熟悉的汉字在自己诗中陌生起来,开始带着体温与血液……不断用一个个汉字诞生出诗闪光的生命,便是一位诗人内心最大快乐与喜悦。在我的写诗生涯中,汉字与我的灵魂最亲密,或者说我的灵魂离不开汉字。正如我中学的语文老师,诗歌创作的启蒙老师——原温州作协副主席,苍南文联主席,当代著名诗人刘德吾所说:“我是以汉字为臣民的帝王,也是靠汉字充饥的乞丐。”

近年来在我对传统文化与王氏文化的研究中,对汉字有了更深的认识。汉字起源于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为了把他所得到的天人合一的道学智慧传承下去,便交代部下仓颉创造汉字。可见,汉字从一诞生开始,它就被我们伟大的老祖先赋予了神圣的使命。而每个汉字都是一个小宇宙,都有太极,阴阳,五行与八卦,里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易经哲学与人生智慧。所以,易经专家凭一个汉字,就能测出人事未来。两年前我在福州参加“海西品牌文化发展论坛”,论坛上一位研究汉字的易经专家就当场凭一个“闽”字,测出福建企业家发展的命理特性。从我的血液基因里,也发现我的先祖与父亲跟汉字结下很深的因缘。太始祖周文王当年被纣王关在狱中,忍辱负重的磨难中,他内心依旧怀抱造福世人后代的光芒,用汉字写出易经的卦辞,被后人称为“周易”。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周易所写的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传递的人生智慧,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漫长而曲折地流淌,依旧光芒不被淹没,星光闪烁。近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了易经与汉字文化。我自己现在用的的名字——王炜皓,就是闪耀着易经哲学的智慧,承载着传承发展深厚传统优秀文化使命的内涵。前年九月,我参加山东临沂海峡两岸琅琊王氏文化研讨会暨第十二届王曦之书圣文化节,与来自海峡两岸及法国,德国,非洲等王氏文化研究代表,王氏艺术家一起参观了王曦之文化公园。亲眼见到一代书圣留下的书法艺术丰碑——祖上先贤王曦之把汉字的书法艺术推到了人类历史的高峰,引领了一代代中国书法艺术家的众墨纷呈。在公园内耸立的王曦之书法碑文前,我分别与一路同行的陕西书协副主席,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德国书画协会主席周朴先生,台湾中国民众党总裁,海峡两岸(黄埔)将军书画院院长,115岁高龄的王中权先生合影留念。回来后我还创作了诗作《书圣王曦之》,发表在《世界王氏网》等网刊上。我的贤祖闽王王审知,对汉字文化的重视更体现在他在唐末带中原军入闽后至五代十国,拥统爱国,清廉爱民,以德治国,广施仁政,尤其重视对教育文化的发展,促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通过汉字载体得到更好的弘扬与传承。上个月,在福州刚举办了“王审知对福建教育文化发展贡献的研讨会”。

因为历史原因,台湾对汉字的保存与传承比大陆更完整,至今依旧保持繁体字。前年11月,我参加厦门(同安)闽王文化节,与台湾来的王氏宗亲代表台湾——行政院顾问,原金门议长王水彰先生一起祭拜了位于北辰山上的闽王祠。我们在祭拜后有着充满亲情与友好的交流,交流中他告诉我说:他很热爱中国的汉语言文字,退休后到福州——福师大报读过汉语音文学博士,是当时全校年龄最大,也是成绩较好的一位博士生,还被选为班长。前年夏天,我在福州西湖人民会堂参加台湾曾仕强教授讲《易经与人生智慧》,曾教授对汉字的尊重程度,令让我难忘。他说自己年轻在国外留学,一直坚持用中文名,从来不取英文名字……

我的父亲虽不是教授,不是文字工作者,因为早年家贫,他的学历也不高,只读过小学四年级,但他一生中对汉字的那种敬重,那种珍惜与爱护的精神,绝不亚于教授与文字工作者,实在难能可贵。父亲对汉字的珍惜,就如珍惜自己的眼睛,珍惜内心的粮食一样。年少时我经常听父亲说自己十六岁那年到福建南平部队参军后,为了多认识几个汉字,每天都利用休息时间用笔把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就一个一个地记在手心上请教学习。工作后父亲更尽心尽力把认识到的有限的汉字一个个用好在自己的工作上,遇到不认识的汉字,还会及时虚心向我请教。平时一看到家里有汉字的纸张,他都会把它们拾起来保存好。他经常跟我们庄重的说:一个人获得文化不容易,要好好珍惜,爱护汉字,不能乱扔。他经常还表扬我的汉字书写得比我哥哥要端正,要清秀。他对我们这么说,自己更是这么做。平时,我经常看见他把收集起来的不用的汉字纸,送到离我老家原观美镇北岸村约四五公里路程的双溪村边一个叫“九甲”的地方山上建起的文字堂字纸炉焚烧,据说文字堂是道教文昌帝君神所管。父亲在时,就是一次一次骑着自行车把收集的不用的字纸送到那里,直到有一天他的生命忽然也化做与一位位先贤一样,刻在我内心深处丰碑上不朽的汉字。

汉字对信仰文化与文化传承的作用不言而知,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与年龄无关。在我读小学与初中时,我曾被已七八十岁的外婆与奶奶当做认识汉字的“扫盲老师”。外婆信基督教,奶奶信佛教,她们只为了能念《圣经》与《心经》。尤其外婆在学读《圣经》中很勤问,还认识了四五百个汉字。参加工作后,我又经常被现已读大学的侄子与还读小学的外甥当做临时的“语文老师”,给他们讲解过不少汉字词语。

国之文字与一国之文化有着血脉上的本质关联,甚至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依凭与根本所在。正如文化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在《论振兴国学》中所说:“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文字是也。文字者,文明之所寄,而国粹之所凭也。”文化上的危机从来不像亡国之险那样触目惊心,但经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的积累则可能引发亡种之虞。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的消亡莫不伴随着文字的衰微而消亡。

回顾中国历史,汉字也曾经经历过多次危机。近百年来,汉字就经历了四次危机。二十世纪初,在因日本侵略而引发的亡国之险爆发之前,文化上的衰微,尤其是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底线与凭依,其危机已然发端。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的部分知识分子因为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时代因素裹挟着种种情绪化的认知,欲求“汉字革命”而致“毁灭汉字”的态度,一度引发了汉字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所及,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汉字危机再一次爆发。当时有许多学者提出,汉字不适应计算机录入技术的发展。彼时,应当改革方块汉字为字母文字的呼声又起。但这种观点充其量只是一种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因为汉字已经有了数千年发展历史,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只不过数十年,如果要讲适应的话,也应该是计算机技术来适应汉字,而非汉字适应计算机。果然,随着计算机计术的发展,汉字如今已经完全不成问题。而我福建老子研究会的会友与合作伙伴林端生近年发明了一种“亿用输入法”,更解决了人们提笔忘字现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重视与珍惜汉字文化,用好汉字书写与母语情怀是一件迫不容缓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急需价值重塑的历史阶段。信仰的缺失引发精神的迷乱,道德的下滑引发社会底线被屡屡突破,人文精神的被远离,使人们的眼前充满着虞乐与物欲。甚至有些利益阴谋犯罪者,恶意用神圣纯洁的汉字包装胺賍有毒的东西,严重侵犯污染了汉字的文化生态,祸国害民,毒害民族与子孙后代的心灵。如果没有汉字承载的民族文化根本弘扬,百年而后,国民丢失的将不仅仅是母语情感,还有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汉字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文字,是最有能量与灵气的文字,最蕴含人生哲学智慧与人文精神的文字,是最有美学艺术价值的文字,是承载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基因的文字,是最值得我们炎黄子孙去珍惜与抒写的文字。在我发表过的诗作《诗人》中写道:可以在花朵的喊声停下脚步/但诗人的灵魂无法漫长承受饥饿。汉诗是汉字诗意的灵魂,而汉字本身就具有诗意。我写过一首长诗叫《一个汉字》,抒发了对一个汉字所蕴含的神圣人生与生命内涵的感悟、感恩与歌颂赞美之情。在2003年首届苍南文化节诗歌朗诵会上,被一位马站镇文化站的一位青年干部深情选诵。是的,作为一位中国诗人,我是靠汉字充饥的乞丐,我是以汉字为臣民的帝王。我是在心灵的路上拾捡汉字之光的小孩,我是心灵家园根的声音中归来的王者。在写诗中,我感受到——每个汉字都有它的呼吸,它的心跳,它的灵气,它的光亮……它承载着传统优秀文化的脉动,承载着优秀诗歌人文精神的血液,它不属于肉身的小我世界,而属于我精神的大我世界,它系着我的良知,系着我的气血,系着我的灵魂。 [1]

作者简介

王炜皓,原名:王德全,曾用名:王新振,浙江苍南人,祖籍闽南,为闽王王审知之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