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尚德(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政治革命活動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高君宇
國籍: 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山西
出生日期:1896
逝世日期:1925
人物簡介
高君宇(1896年─1925年),原名高尚德,字錫三,號君宇,山西省靜樂縣(今屬婁煩縣)靜游鎮峰嶺底村人。
中國早期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政治革命活動家、理論家,中共北方黨團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和山西黨團組織的創始人[1]。
傳奇經歷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10月20日,高君宇出生於一個開明紳士家中,其父高配天是老同盟會員,受父親的影響,君宇從小就憂國憂民。宣統三年(1911),君宇於靜樂縣高等小學畢業,次年,考入省立一中,開始尋求興國救民的真理。民國5年(1916),考入北京大學,在這裡他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投身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參加各種進步社團,廣泛接觸有進步思想的老師和學生,在北大嶄露頭角,成為學生領袖。他曾任北京學聯負責人,是五四愛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1919年參加領導了五四愛國運動,帶領學生上街遊行,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組織各校罷課,發表革命文章。
1920年,在李大釗的領導下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並在長辛店創辦工人子弟學校,建立工人俱樂部和職工聯合會,領導發動了北方早期的工人運動。他同李大釗等人創建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57個黨員之一。
1920年冬,高君宇加入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11月,在北京大學被選為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書記。1921年3月任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之後回到山西,於1921年5月發起成立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
建黨初期,他同蔡和森等人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嚮導》,是中共早期的馬列主義理論家。民國10年(1921)初,他創建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是北京的第一任團委書記。同年夏,他回太原與賀昌、李毓堂等人創建了太原社會主義青年團,改組了《平民周刊》,向青年學生傳播進步思想。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高君宇是全國50餘名黨員之一。
民國11年(1922)1月,高君宇代表中國共產黨赴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遠東各國共產黨和各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他被選為大會執行委員,受到列寧的接見。同年5月,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團中央執行委員。7月16日,高君宇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後任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周報編輯,並發起成立民權運動大同盟。8月29日至30日,他參加了中共中央在西湖召開的執委特別會議。
民國12年(1923)2月,他參加領導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中共"三大"以後,他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出任孫中山的秘書,為促成國共第一次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1923年10月任中共中央教育宣傳委員會委員。
民國13年(1924)1月,他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他擔任了國民黨北京市特別黨部總務股主任,和李大釗一起領導了北京地區的國共合作。3月,他參加領導了廣州沙面工人大罷工。同年夏,回山西太原創建黨的組織,由他介紹發展了李毓堂、侯士敏、彭真、賀昌等山西第一批黨員,先成立了黨小組,後正式成立了中共太原支部。1924年下半年南下廣州擔任孫中山先生秘書。同年10月,他同周恩來協助孫中山平息"商團"叛亂,負傷住院。1924年底陪同孫中山北上,協助進行國民會議促成會的籌備工作。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
民國14年(1925)1月,他赴上海參加中共"四大",在返回北京途中,受周恩來的委託,在天津與鄧穎超會見,並面交了周恩來的一封信,他成了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合的"紅娘"。3月4日,高君宇帶病參加了國民會議促成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6日凌晨逝世,年僅29歲。他生前曾在自己的照片上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緬懷英烈
高君宇逝世後,葬於北京陶然亭公園。他的女友石評梅(北師大學生,山西平定人,著名女作家)把他留在照片上的這首詩刻在他的墓碑上,不久石評梅[2]在悲痛中離開人世,葬於高君宇墓旁,這就是著名的陶然亭"高石之墓"。
1984年4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根據中共婁煩縣委的請求,親筆為婁煩縣題寫了"高君宇紀念館"的館名。同年,薄一波、許德珩也為高君宇紀念館題了詞。
勵志名言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這是高君宇寫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詩,也是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的真實寫照。
參考資料
- ↑ 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高君宇黨史頻道--人民網
- ↑ 石評梅與高君宇的傾城之戀:墓畔哀歌盡,一日長百年快資訊網 2019-06-01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