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铃薯软腐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软腐病
原圖鏈接

马铃薯软腐病是由几种欧文氏菌单独或混合侵染,为害贮藏期马铃薯块茎的一种细菌病害。遍布全世界马铃薯产区,每年不同程度的发生,是欧、美国家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减产3%~5%,常与干腐病复合感染,引起较大损失。

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铃薯软腐病

分布区域:遍布全世界马铃薯产区,每年不同程度的发生

危害作物:马铃薯

马铃薯软腐病
原圖鏈接

为害部位:叶、茎及块茎

分布和为害

遍布全世界马铃薯产区,每年不同程度的发生,是欧、美国家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减产3%~5%,常与干腐病复合感染,引起较大损失。

薯块受侵后,初期皮孔略凸起,组织呈水渍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3毫米,表皮下组织软腐,以后扩展成大病斑直至整个薯块腐烂,并伴有恶臭气味,在30℃以上时往往溢出多泡状粘稠液,腐烂中若温、湿度不适宜则病斑干燥,扩展缓慢或停止,在有的品种上病斑外围常有一变褐环带。[1]

为害症状

软腐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后期收获之前的块茎上及储藏的块茎上。被侵染的块茎,气孔轻微凹陷,棕色或褐色,周围呈水浸状。在干燥条件下,病斑变硬、变干,坏死组织凹陷。发展到腐烂时,软腐组织呈湿的奶油色或棕褐色,其上有软的颗粒状物。被侵染组织和健康组织界限明显,病斑边缘有褐色或黑色的色素。腐烂早期无气味,二次侵染后有臭气、黏液、黏稠物质。

病原信息

有3种。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etal.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和E.carotovorasubsp.atroseptica(VanHall)Dye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及E.chrysanthemiBurkholder,McFaddenetDimock称菊欧氏菌。菌体直杆状,大小1~3×0.5~1(um),单生,有时对生,革兰氏染色阴性,靠周生鞭毛运动,兼厌气性。

传播途径

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变种和黑胫病欧氏杆菌变种是软腐病的常见病原。这两种病原属厌气细菌,易在水中传播。软腐病的侵染循环与黑胫病相似。一般易从其他病斑进入,形成二次侵染、复合侵染。早前被感染的母株,可通过匍匐茎侵染子代块茎。温暖和高湿及缺氧有利于块茎软腐。地温在20℃~25℃或在25℃以上,收获的块茎会高度感病。通气不良、田里积水、水洗后块茎上有水膜造成的厌气环境,利于病害发生发展。施氮肥多也提高感病性。[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薯块带菌量,增施钙肥可提高细胞壁钙含量,增施磷肥可提高组织酚含量,均有利于增强薯块的抗病力。  

2、收获时避免造成机械伤口,入库前剔除伤、病薯,用0.05%硫酸酮液剂或0.2%漂白粉液洗涤或浸泡薯块可以杀灭潜伏在皮孔及表皮的病菌。  

3、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  

4、贮藏中早期温度控制在13~15℃,经2周促进伤口愈合,以后在5~10℃通风条件下贮藏  

5、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  

6、选用抗病马铃薯品种。 

药物防治

在发病初期喷73%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百菌通500倍液,20%噻菌铜SC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3]


相关视频

马铃薯软腐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软腐病 -- 爱华免费植保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