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玉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玉友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馬玉友

外文名稱;筆名魯農

國籍; 中國

出生地;山東泰安

出生日期;1955

職業;畫家、剪紙藝術家

代表作品;源源流長

馬玉友(1955年-),筆名魯農,山東泰安人,定居北京。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剪紙藝術家。[1]

個人簡介

馬玉友(1955年-),筆名魯農,山東泰安人,定居北京。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剪紙藝術家。

現為黃河書畫院特邀書畫師,《東方潮雜誌》社特約記者,北京市海淀區某老年大學花鳥畫老師,北京某藝術培訓中心美術老師。中國剪紙學會會員,中國公共關係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山書畫社社員,北京詩·書·畫·卿雲書畫社社員,北京昌平書畫協會會員。專長為國畫,尤其擅長山水畫,對中國長城深有研究。

個人履歷

1989年2月,剪紙作品《狂舞》被選入"中國剪紙大獎賽"。

1990年5月,剪紙作品《沉痛的哀思》參與"迎亞運保安全"活動,在華北片優秀作品評選中被評為一等獎,並被選入北京市"迎亞運保安全優秀作品展覽",之後入選中國美術館。

1991年11月,山水作品被選入"中國書畫優秀作品展覽"。

1993年5月山水作品《泰山雄姿》、《祖國頌》、《岱頂覽勝》等作品被選入日本姬路、神戶等地巡迴展覽。

1993年,剪紙作品《引力》被"華夏藝術大賽"評為"精品",同年入編《華夏藝術大賽優秀作品選》。

1993年2月,山水作品《深秋紅雨》被選入中國美術館展覽。同年7月,《深秋紅雨》被入編《北普陀藏畫集》,並被北普陀影視城收藏。

1993年,山水作品《華夏魂》被入編《中國書畫家大辭典》。

1993年,山水作品《泰山勁松》被入編《中國當代書畫家福壽祿作品大觀》。

1994年10月,山水作品《華夏之春》被"黃河書畫院"評為銅獎,並選送到新加坡展覽,之後被"黃河書畫院"收藏。

1996年2月,山水作品《長城之春》被選入跨世紀展覽。

1997年,剪紙作品被"東方潮書畫大賽"評為銅獎。

1999年5月,山水作品《鐵山新芽》被選入北京市總工會第四屆"書法·繪畫·攝影·工藝製作展覽"。

1999年11月,山水作品《秋意》被選入"跨世紀全國衛生美術書法攝影精品展"。

2000年3月,山水作品《長城雪峰》被選入雲南世博會"世紀·中國風情"大型畫展展覽,並被世博會收藏。

2007年12月,山水畫《源遠流長》被選入2008年檯曆。

2008年11月,在北京市"牛欄山杯"菊花與酒專題書畫攝影大賽獲得優秀獎。

藝術生涯

自幼受家庭薰陶,並積極參與各種文藝活動,培養了對藝術的濃厚興趣。在高中學習期間,就已經成為學校的文藝骨幹,活躍在各種文藝舞台,於繪畫、唱舞、戲劇等各種活動的優秀表現中盡展藝術才華,表現出巨大的藝術潛力。從十來歲起,就開始臨摹名人字畫、連環畫等。

1980年10月,馬玉友到北京參加工作,工作之餘經常到各種展覽現場欣賞藝術作品,同時接觸了一大批書畫家和藝術愛好者。

1981年,在剪紙藝術家柯大先的引薦下,師從時任中國剪紙學會副會長申沛農學習剪紙藝術,直到2001年申老逝世。在申老那裡,馬玉友學到了剪紙藝術的精髓,深得剪紙藝術要領。

1988年至1991年,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系統地學習了中國畫,導師為王西林

1991年至1993年,參加中國書畫函授大學(面授)研究生班學習。上學期間,結識了中央美術學院姚志華,著名山水畫家何靜涵、陳大章等眾多藝術名家,並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

馬玉友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藝術風格

在書畫藝術上,馬玉友博採眾長,師古不泥。他的作品講究疏密有致,疏可跑馬,密不透風;意境豐富,韻律感強;雅俗共賞,獨具風格。他始終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其作品不搞獵奇,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貼近人民大眾,行家能看出筆墨,門外漢能看懂其意。

藝術追求

馬玉友是研究型畫家,不管在任何階段,他始終保持嚴謹的藝術態度。為了藝術創作的準確性,他專門潛心研究《中國青銅器》、《說文解字》、《漢印分韻合編》等大量資料。他的作品,注重運筆和用墨以及細節刻畫,藝術上獨具匠心的手法引人入勝。例如,畫牡丹花注重陰陽向背,花瓣色澤;畫老虎,注重對肌肉、骨頭、皮毛以及神態的細節刻畫,整個畫面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畫衣帽,畫面很有質感。

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馬玉友十分注重遵循自然規律,講求道法自然。為了藝術發展,他廣泛遊歷祖國名山大川,從大自然寫生中激發藝術靈感,積累創作素材,豐富藝術語言。每走到哪裡,寫生就寫到哪裡,收盡奇峰打草稿。

馬玉友還注重通過作品傳遞正能量。他常把中國易經等智慧經典滲入作品中,畫中體現哲學,使作品畫面富有啟發、教育意義。他的大量作品,或表現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或展現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