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橼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香橼露,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香橼CitrusmedicaL.的果实之蒸馏液。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也有。具有消痰逐滞之功效。用于痰滞不散。[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香橼露
汉语拼音:Xiānɡ Yuán Lù
别名:枸橼露
性味归经:味淡,性寒。归肺经
功能:消痰逐滞
主治:用于痰滞不散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香橼露
拼音名:Xiānɡ Yuán Lù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果实之蒸馏液。
原形态
植物形态参见"香橼"条。
性味
淡。
功能主治
消痰逐滞,与金橘橙露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炖温饮,1~2两。[2]
摘录
《中药大辞典》
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消痰逐滞。”
相关配伍
治消化不良所致的脘腹痞满、胃痛呕吐、饮食不香等症:香橼露,每次一小杯,每日1-2次,连服3-5天。
采收加工
每年9-10月份,采摘香橼的成熟果实,先切成薄片后晒干或晾干;再取香橼片约60g放入烧瓶内,加入适量清水,盖上瓶塞后接好冷凝管;然后将烧瓶置于酒精炉加热,待烧开后收取蒸馏液即得。
形态特征
香橼,又名枸橼。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茎枝多刺,刺长达4厘米。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则有关节,但无翼叶;叶柄短,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或有更大,顶部圆或钝,稀短尖,叶缘有浅钝裂齿。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两性,有单性花趋向,则雌蕊退化;花瓣5片,长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圆筒状,花柱粗长,柱头头状,果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重可达2000克,果皮淡黄色,粗糙,甚厚或颇薄,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种子小,平滑,子叶乳白色,多或单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也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