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饱和空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饱和空气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关于中国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两种观点:起源于刻画符号和“图画文字”起源说[2]。我们现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词解释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与水面或冰面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状态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为100%。

自然界中,水分子是在液体和气体中不停地运动的。若空气湿度较小,则从水里向空气中运动的水分子比空气中进入水中的多,即表现为平时看到的蒸发现象;若空气湿度较大,则相反,水汽会凝结,如中国南方梅雨季节或者华南地区的“回南”天气看到的墙面、地面或者电器表面的“出汗”现象。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湿空气与水面或冰面之间能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即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水分子和水中出来的水分子一样多,则此时湿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湿空气称为饱和空气。除了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之外,对不饱和的空气进行降温或者加压,也能使空气达到饱和。

表征空气饱和度的参量

绝对湿度:又称水汽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单位为“克/立方米”。它表征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常用于理论计算。

相对湿度:表示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是生活中常用来描述空气湿度的量。它的值可显示空气的饱和度有多高,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是饱和空气。

相关天气

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的天气有雨天、雾天、梅雨天、回南天等。

雨天:空气达到一定的湿度会导致降水,而雨水的存在又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因此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若降水时间足够长或者降水量足够大,相对湿度常常达到100%,空气达到饱和。

雾天:雾的主要成分为凝结的小水滴,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或以上,且空气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凝结核能使水汽凝结,则易形成雾。雾中相对湿度常达到100%。

梅雨天: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之间常存在持续的阴雨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很大。

回南天:中国华南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出现在早春二三月份,从南海吹来暖湿的南风与从中国北部来的干冷空气相遇,使华南地区天气阴晴不定。冰冷的物体表面(瓷砖墙面、地面、金属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空气容易凝结产生水珠,使空气湿度加大。该天气导致气温迅速回暖,湿度开始回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