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飄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風飄果,中藥材名。本品為桑科榕屬植物薜荔FicuspumilaL.,
以花序托(俗稱果實)入藥。(其不育枝為絡石藤一種,參閱「絡石藤」項下)。
花序托成熟後採摘,縱剖成2~4片,除去花序托內細小的瘦果,曬乾。功能主治為:
補腎固精,活血,催乳。用於遺精,陽痿,乳汁不通,閉經,乳糜尿。[1]
藥理簡介
中文名:薜荔果
拼音名:Bì Lì Guǒ
別名:王不留行(廣西、廣東)、 絡石藤、風不動,石蓮,石蓮糊,木蓮果,野茄子,愛玉,吊茄子,秤砣果,石邦子,石仙桃,饅頭果,牛蛋蛋,風飄果,乒乓子,鵬鵬子,拼拋膏,石瓶,懵懂籽,石花,石邦子,鴨公球,冰粉,木瓜,砣拔,
來源
桑科榕屬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以花序托(俗稱果實)入藥。
(其不育枝為絡石藤一種,參閱「絡石藤」項下)。花序托成熟後採摘,縱剖成2~4片,除去花序托內細小的瘦果,曬乾。
原形態
攀援或匍匐灌木,葉兩型,不結果枝節上生不定根,葉卵狀心形,長約2. 5厘米,薄革質,基部稍不對稱,
尖端漸尖,葉柄很短;結果枝上無不定根,革質,卵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3.5厘米,
先端急尖至鈍形,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全緣,上面無毛,背面被黃褐色柔毛,
基生葉脈延長,網脈3-4對,在表面下陷,背面凸起,網脈甚明顯,呈蜂窩狀;
葉柄長5-10毫米;托葉2,披針形,被黃褐色絲狀毛。榕果單生葉腋,癭花果梨形,
雌花果近球形,長4-8厘米,直徑3-5厘米,頂部截平,略具短鈍頭或為臍狀凸起,
基部收窄成一短柄,基生苞片宿存,三角狀卵形,密被長柔毛,榕果幼時被黃色短柔毛,
成熟黃綠色或微紅;總便粗短;雄花,生榕果內壁口部,多數,排為幾行,有柄,
花被片2-3,線形,雄蕊2枚,花絲短;癭花具柄,花被片3-4,線形,花柱側生,
短;雌花生另一植株榕一果內壁,花柄長,花被片4-5。
瘦果近球形,有粘液。花果期5-8月。[2]
分布範圍
產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東南部、四川及陝西。北方偶有栽培。日本(琉球)、越南北部也有。[3]
生長環境
垂直分布海拔50~800m之間,無論山區、丘陵、平原在土壤濕潤肥沃的地塊都有程度不同地零星野生分布。[4]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補腎固精,活血,催乳。用於遺精,陽痿,乳汁不通,閉經,乳糜尿。
用法用量
3~5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