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颅囟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新生儿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较大间隙有结蒂组织膜所封闭,称颅囟。
前囟(额囟)最大,呈菱形,位于两侧顶骨前上角、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前囟在出生后1-2岁间闭合。后囟(枕囟),呈三角形,位于位于两侧顶骨后上角、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此外还有顶骨前下角的蝶囟和顶骨后下角的乳突囟,都在生后2-3个月闭合。
囟门
囟门指婴幼儿颅骨结合不紧所形成的颅骨间隙。有前囟和后囟之分。后囟门靠近头枕部,是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骨缝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前囟门在头顶部,是两侧额骨与两侧顶骨之间的骨缝形成的菱形间隙。
囟门闭合
囟门正常闭合时间: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仅能容一指尖的大小,最迟生后6~8周闭合。前囟出生时斜径大约有1.5~2.5厘米。出生后,随着头部的发育,头围逐渐增大,前囟也会有增大。生后6个月,随着颅骨逐渐骨化而渐渐变小,通常在1岁~1岁半闭合。
提前闭合:极少数宝宝因为胚胎时母体感染或因其他疾病致大脑发育不良、头颅较小,出生时头围小,出生后5~6个月前囟门即提前闭合,造成小头畸形。少数婴儿长到5~6个月时,囟门只留下指尖大小,似乎快要关闭,但实际上并未骨化,这不属提前闭合,只要头围大小正常,1周岁时不少于46厘米,2岁时不小于47~48厘米就是正常,不必担心。
推迟闭合:宝宝在婴儿时期生长特别迅速,骨骼发育需要维生维D和钙,如不及时补充,容易患佝偻病。患此病的宝宝前囟门在出生后18个月仍迟迟不闭合。有少数宝宝前囟门延迟闭合是由脑积水或其他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囟门凹陷
常见于宝宝的体内缺水,如腹泻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此时需要马上为宝宝补充液体;由于各种原因使用大剂量的脱水剂来降低颅内压,也可使前囟门因脱水而凹陷,应该及时给宝宝的身体补充必要的水分,以防脱水过度造成体内代谢紊乱;长期摄入不足致营养不良或慢性腹泻的宝宝,也常出现前囟凹陷明显的现象。
前囟隆起
正常情况下囟门是平软的,如果囟门有隆起、紧绷,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搐,说明宝宝的颅内压力增高,可能由于颅内感染(患脑膜炎、脑炎等疾病)所引起;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在停用维生素A及四环素后,前囟门才会变得逐渐平坦。
对于宝宝前囟的变化,家长要密切观察。若出现以上异常情况,要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临床意义
1.前囱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是脑炎、脑膜炎的重要体征。
2.前囱凹陷,见于脱水及营养不良。
3.囱门闭合过早,常见于小头畸形。
4.囱门闭合过晚,常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
参考文献
- ↑ 中华汉字: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文明瑰宝!,搜狐,2019-07-20
- ↑ 传统荟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