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顾命大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顾命大臣是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1]

中国历史上从秦朝赵高开始,一直有“顾命大臣”摄政一说。摄政,是指代替皇帝掌管朝政的人,他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能被选中做“顾命大臣”的人,才能、品德一般都是文官中的翘楚,再加上没有裙带关系做后台,他们一般都比较小心谨慎,整体表现远好于外戚,给人的印象也远好于外戚。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顾命大臣                 开 始          秦朝的赵高
                含 义          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                 作 用          代替皇帝掌管朝政

热议话题

代表人物

由于清宫戏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顾命大臣”的关注,尤其是鳌拜,一直成为一个“权倾朝野”的“顾命大臣”中反面人物的代名词,然而,真正翻开历史,却发现其实这只是一种民间演义。

历史上,清代曾3次任用“顾命大臣”却没有一次成功。第一位辅政大臣是摄政王多尔衮,他生前大权独揽,是没有名份的皇帝,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从他死后被揭露的“逆节皆实”可推断,若非其暴死,顺治亲政极难。顺治吸取宗室辅政的教训,临终前令鳌拜等大臣辅佐幼子,宗室在旁监督。岂料事与愿违,康熙通过“政变”才扳倒鳌拜这个大权臣。第三批顾命大臣肃顺等因为与女后发生冲突而被杀。

抛开引发的政治动荡不说,“顾命大臣”本身都是久经考验、才能卓著的朝廷栋梁,在成年君主的领导下本可以大放异彩,却由于体制的弊端及自身的刚愎而被杀,其实这也是国家的损失。

史籍记载

“顾命”一词来自《尚书·顾命》篇。《尚书·周书》是一篇周初重要文献,记载周成王病重召见几位大臣,顾命他们辅佐其儿子康王嗣位的过程。是对成王驾崩、康王即位时,宗庙内兵卫陈设的记述。

该篇对成王死后举行丧礼场所的富丽琳琅、庄严肃穆的种种布置陈设,和康王即位典礼时各个仪节的繁缛琐细等等,都叙述得很详细。

示例典故

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我这傻儿子要是能扶得起就扶,扶不起你就自己上吧”,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