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前溪旧港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头前溪旧港岛位于新竹头前溪出海口的河中岛,旧港岛居民200户、约700人,因属感潮地带,以前每到汛期常必须紧急撤离。
目录
杨人杰表示
在顺势呈现水环境自然生态与地景人文风貌的“共创水丽”概念下,旧港岛分2期执行环境再造,今年先用原来的地形、防洪设施,加高50公分具有景观意象的“防洪墙”,有效延长约3小时的疏散撤离时间。
另透过生态工法加强岛内积水的导引排除;岛尾、台61线路桥下方的地带透过绿美化营造出适合赏鸟、看招潮蟹等生态活动的河口教室,还可观赏夕阳海景。
岛上并保有当年的灯塔、类似“海关”性质建物的遗址,也可看到与新竹市康乐里“槺榔驿”联通的的铁道遗迹。
杨人杰说,将透过新概念的水利设施,与县、市政府合作,让拥有优质资源的旧港岛未来成为新竹县、市水环境中迷人的休闲游憩景点。 [1]
第二河川局
为采公众参与方式型塑河川愿景,第二河川局近期积极办理水共生圈系列活动,期望透过工作坊方式建构公私协力的对话。今2020(10/24)于旧港里办理“旧港岛大树下讲古”及“水故事社区营造”工作坊,上午在蔚蓝天空下,临著头前溪畔,依著百年榕树,伴随微风徐徐,聆听在地居民分享旧时记忆,话题从竹堑港说起,谈旧港大桥、古早轻便车、分享如何利用鳗墩抓鱼捕鳗,从生活记忆、环境特色谈到未来愿景期待。
下午在日本时期村里通讯中心(今旧港里集会所)由第二河川局针对即将办理的“头前溪旧港岛调节池及环岛保护工环境改善工程”进行愿景说明,希望借由居民及关心旧港岛的NGO团体,以公私协力及在地需求角度与工程结合,随后邀请与会者则从人文历史、宗教信仰、文化资产、自然生态、地方产业等面向盘点社区资源,结合老、中、青三代,讨论如果在旧港一下午,旧港可以呈现什么面貌?防洪工程与地景的结合是什么?共同擘划未来愿景。
今日工作坊在地居民参与及团体组织参与踊跃,包括旧港里蔡松根里长、康乐里林再兴里长、新竹市野鸟协会陈万方理事长、风动竹堑特色文化协会彭峰家理事长、竹堑社区大学吴文昌校长、清华大学陈宏州教授、荒野保护协会新竹分会、我们要喝干净水行动联盟、旧港文史教育工作室、典翰城乡工作室、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生、中华大学学生与众多在地居民共同参与。
从小就居住在旧港岛的阿姨回忆起当年还没有建设旧港大桥时,都需要渡船过去,穿著正装却躲不过搭船必经的泥泞之路,现在她岁数已长,只希望旧港岛能依旧保持这样的平静单纯,不要淹水,后代能平安过生活即是岛上居民最大的愿景。
二河局杨人杰局长表示,很开心居民热情参与,旧港岛的既有环境资源没有受太多破坏,但希望借由改善河岸环境,能创造更好的生活品质,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携手打拼,保有原有旧港的美丽,同时创造旧港新风貌。
环境美化,与防汛接轨
旧港岛位于新竹头前溪出海口的河中岛,第二河川局投入相当多的经费办理工程、非工程计划,除强化在地的防汛能力外,同时也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公部门以及旧港岛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去(109)年度荣获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金质奖特优的殊荣,让在地居民对于居住的土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同感与向心力,自我衍生主动自发性的维护环境责任感,持续维护美丽家园。
在公私协力之情境下,第二河川局旧港岛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模式,也希望这个模式能扩散到其他地方,共同维护生活的环境。
河中岛
位于新竹南寮北边的旧港里,曾经走过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昔日繁华。而鲜为人知的“河中岛”是旧港宿命,如何“与水共生”是岛上居民与第二河川局多年思考寻求解决的方向。
根据记载,竹堑港的兴起对于新竹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影响,清朝嘉庆年间,当时有许多移民至竹堑,竹堑港也是两岸之间来往的贸易港口,“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五竹堑”因而得名。竹堑港逐渐淤积没落昔日风华退去,留下历史定位及人文价值。现今“河中岛”岛上仍有约700位居民,依旧保守看顾著祖先打拼所留下资产,然而洪灾的威胁依旧。
二河局多年来借由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包含岛内施做环岛护岸工程、调节池、防潮闸门、堤后排水等工程,订定警戒水位值、建置洪水预报系统、CCTV影像站、水位站及淹水感知器、即时广播系统、编制防汛志工及办理防汛宣导等,希望能降低致灾风险,藉以保障在地居民之生命财产安全。 [2]
旧港原称竹堑港
清代乾隆末期到日治大正年间,作为台湾与大陆间贸易往来门户,头前溪旧港岛有其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上的特性,但旧港位处头前溪出海口属感潮河段且为一河中岛,岛内地势低洼,环岛护岸依治理计画采现况保护,低于头前溪两岸堤防100年重现期距保护标准,涨潮时头前溪水位易受潮汐顶拖壅高影响,台风豪雨期间面临内水积淹及外水溢淹的风险。
第二河川局近年积极在头前溪旧港岛办理改善工程,已完成环岛护岸工程、苦苓脚堤防工程、丁坝工、导流工、分流工、调节池、防潮闸门、堤后排水等。非工程措施亦在旧港岛内订定警戒水位、建置洪水预报、CCTV影像站、水位站、淹水感知器、即时广播系统、编制防汛志工及办理防汛宣导等。 [3]